图片来源:unsplash
1
吴晓波老师讲过,企业家是一个“不能失败”的群体。你辉煌的时候,把你捧上天,你做的什么都是对的,企业毫无道理的做法,都能被当成最佳实践。但是,一旦经营遇到问题,企业衰败了,你就立刻一文不值。
那群批评你的人,也正是曾经吹捧你的人。说你刚愎自用,说你昏庸无道。那些刚学你到一半的人,立刻改学其他当红企业。
似乎只有成功的企业家,才叫企业家。失败的,叫做案例。
曾经如日中天的企业家们,这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心态:不是我不行,是这届媒体不行。他开始明白,这些媒体以前吹捧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背后的“成功”。我没变,你们说变就变,你们都是简单粗暴的成王败寇思路。
那到底是谁变了呢?其实谁都没变。是企业的发展阶段变了。
2
我们把企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创业期;
2)成熟期;
3)转型期。
在创业期,企业从零做起,跌爬滚打,不管是因为战略眼光,还是因为运气,抓住了时代的“趋势红利”,或者抓住了时机的“空间红利”,或者干脆是在“血海无涯苦作舟”中杀将出来,走到第二阶段:成熟期。
这时候,企业将不断标准化,流程化,工具化,引入“正规打法”,学习标杆企业,巩固既得利益。
可是,很不幸,环境变了。 既得利益别人虽然抢不走,但是因为科技、经济等基础要素的变化,既得利益存在的基础突然被瓦解了。
这时候,企业就要进入第三阶段:转型期。在转型期,曾经把自己从1走到2归因为“努力”的企业家,再次启动“血路战略”。
他也许不知道,血路,通常是通往失败的道路。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只是少部分人已经在自己的“创业期”走了上去,而你还在“转型期”对此视而不见。当企业家一旦把下降期的踉跄,当成了上升期的坎坷,并且让员工们都相信了,这时候企业反而进入最危险的时候。
整个企业会把外界的质疑当成是目光短浅、甚至恶意中伤,进入一种“你们等着看”的自我封闭状态。如果转型成功,企业再次辉煌,重新走入下一个成熟期;如果转型失败,企业就此消失,或者偏隅一角。
这时候,能不能有独立的战略思考能力,带领大家走上正确的道路,就变得极其重要。
3
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有三个阶段,所以一个“完全的”企业家,也有三种角色:
1)创业者;
2)经理人;
3)战略家。
大部分创业者,都不好意思叫自己“企业家”。因为大部分人知道,能从1走到2的人,是极少的。一旦从1走到了2,企业获得业绩上的持续成功,他就会被媒体、员工、股东正式受封“企业家”。
1+2的企业家都会做一件事情:归因。
他一定要找到自己认可的成功理由,思想上、心灵上才会安宁。然后他会把这个理由说给员工听,说给媒体听,说给自己听。这个理由通常是:勤奋,心酸,果断,勇敢,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可惜的是,不少这样的归因,都是对创业阶段被压抑的心态的一种加倍补偿。
越辛苦,越觉得辛苦是成功之因;越心酸,越觉得心酸是成功之因。所以我非常赞赏张瑞敏先生,作为一位极其成功的企业家,他能做出这样的归因,是相当不容易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把成功首先归结为时代,归结为有意,或者无意对“趋势红利”的把握,然后才是微观个体的努力,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1+2一旦被受封“企业家”之后,通常会形成严重的路径依赖,甚至会自大。环境一旦变了之后,大部分都栽倒在3上面。
曾经的路径,恰恰最不可能是未来的战略,很多企业家迅速衰落,还不自知。 真正能够穿越1+2+3的企业家,是凤毛麟角的。1+2+3都可以获得成功的,最后都成了哲学家。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变化,有着哲学家般的洞察,能看清个体和系统之间的关系,能看明白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辩证。
1能做3吗?很难。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是1的表率,但是在3阶段回到雅虎一样不能再次成功。2能做3吗?也很难。雅虎请曾经的谷歌高管梅耶尔掌管雅虎,也一样回天乏力。真正能做好1,但做不好2被赶走,回来后直接做3成功的,可能也就只有乔布斯了。
大部分企业,都是以1+2的企业家的退出,换回了3的起色。
比如微软的前任CEO史蒂夫·鲍尔默一直是鞠躬尽瘁,但是离职之后,微软股价大涨200亿美元,新CEO上任2年后,微软股价已经回到14年前的几乎最高点。
也许,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真正“完全的”企业家。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强项,自己的经历,注定只能陪伴这家公司一段时间。1+2结束之后的下一步不是3,而是找到一个真正能做3的人。干将莫邪最后把自己扔入熔炉,才造出那把绝世好剑。
创业很难拼搏很燃,危机熬过去就是转机。祝福你。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刘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来源:刘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