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教育以其严谨而系统的制度和全人教育而闻名。目前,已经有超过6000所英式学校分布全球。A-level课程享有全球41%的市场覆盖率,其评价体系深受全球高校和雇主之青睐与认可。众多英国际教育品牌的不断进驻,促进了中国国际学校行业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英式品牌不断在中国攻城略地,已然进阶到发展的2.0阶段。品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英国品牌能否持续保持优势,打破困局?
英式学校及英国教育系统
在讨论英式学校在中国的发展阶段之前,首先要明确英式学校的概念及英国教育的背景及两套系统。
本文所讨论英式学校是指英国学校的海外分支,即英国学校在中国直接设立或与本地合作伙伴合作设立的使用英国品牌和英国教育理念,并且有独立校园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或民办双语学校(包括设立k12阶段或设立其中某个或多个学段的学校)。
英国总体来说有两类学校:一类是受政府资助的免费的公立学校(State School),另一类是需要缴纳学费的私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而我们经常听到的公学,即Public School,是指不受宗教、身份背景影响公开招生的学校。公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费、捐款和其他进款,不依靠国家和政府拨款,因此公学亦属于私立学校范畴。
目前,英国95%以上的私立学校注册为慈善机构,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但它们在英国也需要接受官方认证机构的严格监管。英国私立学校收取的学费主要用于校学校运营,校园建设,支持学术研发的投资,以及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等。
由于慈善机构无法承担任何财务及法律上的风险,因而英国私立学校所做的决定必须经过理事会同意,并符合英国的慈善法。同时英国学校非常在意自己的声誉,加上要严格遵守多重规定,它们在海外建立分校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会非常漫长。
英式学校为何要进行海外扩张?
英国私立学校要维持自身的运营需要高成本,近年来它们在海外扩张的动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成绩优异却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提供入学机会;二是校舍(历史文物建筑)的日常维护及维持师资所需要的资金。因而,英国学校在海外建校获得的收入都会返回到英国母校,用于学校的运营或学生的奖学金。
中英合作办学的四种模式
直投模式。
合资经营。
托管模式。
品牌加盟。
英式学校在中国:外籍双语双开花
英式学校1.0阶段:外籍崛起
1980年,美国大使馆和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新西兰大使馆共同建立了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是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国外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学校。90年带初期,伴随着外企的进入与海归人员归国,国际教育开始萌芽。
21世纪初,英式学校走进中国,最早进入国内的英国学校品牌包括德威和哈罗。
英式学校2.0阶段:民办双语逆袭
近几年,已经在中国创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英国学校品牌纷纷转型开始在中国设立招收中国学生的民办双语学校。尚未进入中国的英式品牌学校纷纷与中国合作伙伴开始洽谈。
德威:
2007年,苏州德威国际高中开学,招收中国学生。2010年,珠海德威国际高中是由珠海容闳学校和德威士教育管理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于联合创设。其课程主要通过为中国14-19岁的学生提供IGCSE和A-Level国际课程的学习。
德威闵行是德威教育集团在亚洲的第八个校区,同时也是上海的第二个校区,新学校依然延续德威重视学术的传统,注重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课程的结合。
2017年9月1日,上海闵行区民办德闳学校正式开学。德闳学校与所有的德威国际学校均为姊妹学校,共同接受德威公学的学术指导和认证。
惠灵顿:
2011年,作为惠灵顿公学在海外开办的第一所分校,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于成立。2014年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成立。
2018年9月11日,惠立教育集团今成立。同时,惠立旗下的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惠立学校也于同日举办了隆重的开校仪式。2018年8月,杭州市萧山区惠立学校开学,为2-18岁的学生提供双语教育。
哈罗:
2017年,北京哈罗英国学校开始招收中国籍学生。
2019年,哈罗国际(中国)先后在重庆、珠海两地举办教育分享会,介绍旗下全新双语学校品牌——礼德学校。礼德学校以打造“国内K-12双语教育的全新标杆和典范”为目标,将在重庆、珠海两地筹建重庆校区与珠海唐家湾校区、横琴校区三个校区,为西南地区与大湾区提供全日制、寄宿制双语教育,从而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水平。
不难看出,英式学校在中国的发展顺应了国内的市场对于高端教育资源的需求。一方面,家长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低龄留学呈现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身份认知的模糊以及缺乏家长的监管和关爱产生的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等弊端。因此,家长更加希望孩子在树立价值观的阶段在国内进行学习,同时家长们也希望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能够为他们未来走向海外名校和培养国际化视野做好准备。因而,英式学校和国内合作伙伴所创立的双语学校与家长的需求更为契合。
此外,从政府层面来看,近10余年,很多地方政府希望进行经济转型,吸引高科技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高端人才的进驻。而留住人才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即优质的教育(学校)和医疗。
例如阿里巴巴在余杭需要高端学校和医院,余杭区政府就引进了狄邦和英国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School,Wimbledon)合作的学校——人大附中杭州学校。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很多英国学校例如威雅、墨尔文、康德、国王学院学校等纷纷在国内设立了自己的校区。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民办双语学校数量已经远超外籍人员子女数量。
伴随着梅姨访华,国际学校再刮英伦风,英式国际学校在中国进入强势发展阶段。因此新学说就已开办和准备开办的英式品牌国际学校进行盘点,发现这些学校来华势头迅猛,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新学说数据统计,目前在中国中英合作办学品牌及部分开设学校(或合作项目)情况如下表:
英式学校在中国不同城市的发展情况
英式学校目前主要布局在中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新一线城市。此外,包括北京周边地区(如天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包括其他中心城市以杭州、苏州、南京为主的地区);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区都是目前英式学校喜欢进驻的目的地。
目前,已经有12个英国学校在32个校区建设了学校。到2020年,还有15个即将开设的英国学校的幼儿园项目。
英式学校在不同量级的城市发展存在不同的问题。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都是英式学校发展的热点市场,国际学校的发展前景较为光明。
但就一线城市而言,目前开设新的学校获得建校土地非常困难。因此,新一线城市的机会相对而言更多。尤其是这些城市的地方政府要打造新的产业园区或者建立地方的教育小镇,具备前瞻性和开放思维的地方政府希望更多的引进英式学校品牌创办高端、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学校。
总的来看,目前英式学校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中机会更多。就三、四线城市而言,目前投资方或者英式学校想要进驻会面对的问题是三、四线城市对于国际教育的理解相对更为浅显,当地市场对于英国学校的认可度和认知度可能仅仅停留在品牌知名度层面,并不了解英式学校背后的实质性特色和优势。此外,和英国学校合作建校的办学成本很高,而三、四线城市的学费收费相对较低,因此三、四线城市更适合与创办与国内名校开设合作的相关学校。
现在,各个英式学校及其合作伙伴更加希望能够在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落户,同时期望能够在不同区域(东西、南、北)都能落地自己的品牌学校,形成一定的规模。
目前,大部分英式学校在中国处于极速扩张的阶段,很快将面临洗牌,走进优胜劣汰的阶段。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学校、集团的运营能力以及对教学质量的保障能力。部分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对于实力雄厚的教育集团而言,借此机会可以让办学更加规模化,快速布局,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口碑,增加品牌影响力,形成充分竞争的局面。
英式学校在中国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目前,英式学校在中国发展的优势在于:众多英式学校品牌的进驻,带来的集群品牌效应。政府会更加认可英式学校的品牌和它所带来的教育价值,家长也会因为有更多机会了解英国教育的理念,更加认可英式教育对孩子所带来的教育价值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助力。
但与此同时,温蕾认为英式学校在中国发展的挑战远远大于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大众一直存有英式学校都是由英国学校派遣师资及管理人员的误解。事实上,英国学校在合作过程中,一是带来了品牌;二是带来了成熟的治理架构、经验及管理模式;三是带来了学术监控;四则是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海外升学机会。
而事实上,在中国的英式学校,其日常运营工作均由合作伙伴完成,而学校未来是否成功,本地合作伙伴起到了绝对的关键性作用。
(1)由于英方对中国法律法规认知有限,在合规方面,需要完全依靠本地合作伙伴对法律法规和其风向的深刻理解。目前,中国政府希望对国际化学校领域进行更加规范化地管理。民促法第三稿在民办学校营利性选择、运营及课程方面都有做了严格规定。虽然目前各个城市对于民促法实施细则和执行力度有所差异,但英国学校及其合作伙伴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最终,规范化的管理进程最后一定会实现,不提前做好准备,在学校实际运营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学校声誉亦会产生不良影响。
(2)本地合作伙伴的作用还体现在把英国的教育理念和本地相融合。融合体现在不同方面,例如课程的融合。直接照搬英国的课程体系既违反中国法律法规,也不符合中国的师资情况以及中国孩子的学习习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英式学校如何在中国义务教育课程大纲的基础上通过融合教育理念给孩子带来的教育附加值,还是个需要继续探索的话题。此外,在管理方面也要顺应本地化管理趋势。需要本地合作伙伴通过多年的管理运营经验进行合理设计。
实际上,英式品牌在中国落地学校,品牌声誉只在前期招生和建设师资队伍招收外籍教师比较有利,后期学校的发展需要合作伙伴的教学质量和口碑运营。即使是排名很靠前的英国学校,如果本地合作伙伴没有对政策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运营经验,也很有可能会失败。因此,英国学校对本地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事关成败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考察合作伙伴的教育运营能力至关重要。目前,真正具备多年国际课程国际运营管理经验的机构非常少,因而现状是资本追逐这些机构进行办学。
英国学校因资金缺口、英国教育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化、社会原因、提高知名度等原因,逐步开展其全球化扩张。而英式品牌的大力进驻,使得优质教育品牌之间的竞争和同质化逐步凸显:
(1)相较于早期大众对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哄抢,目前随着大众对国际学校认知的不断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择校眼光也变得更加挑剔。
(2)部分二、三线城市依旧看重成绩的“洋高考”同样也限制了品牌国际学校的宣传方向和生源选择。从大的市场环境来看,优质品牌的逐步繁荣和扩张也使得其自身的部分优势在市场中有所削弱,多元化的选择可能降低了优质教育品牌的“市场溢价”。
最后是英式学校如何能够符合家长的预期。
民办双语学校的学费高于普通民办学校,其高收费源于学校硬件设施的投资成本及师资组建成本。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是否能够满足中国家庭的期待,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更多的机会以及未来长足发展的技能是英式学校的一项重要挑战。唯有学校长期的沉淀、积累、思考、实践才能实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学说”,作者Mavis。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新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