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时常深陷舆论漩涡的女博士,已经不再是一个“珍稀物种”,尤其是在新晋大学青年教师中。
根据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约为163万。其中,女性占比49.83%,数量约为81万,比2016年增长了足有2.5万。
而这一年,男性专任教师增长的数量,只有可怜的6001人。
女博士,女教师
在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上,占据在读博士生数量中60%的男博士,正在逐渐让位给女博士。
自1981年起,中国授予博士学位的30余年来,获得博士学位女性的占比已经从1987年的8.80%、1997年的18.52%,增长到了2017年的39.27%。女博士的占比在数十年间都始终保持着稳定长足的增长。
尽管博士生中女性的占比还尚未达到40%,但高校专任教师中女性的占比却在近两年,已经基本达到一半。
与男博士相比,年轻的女博士们,正在大量地涌入高校。
从全国普通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中女性占比早在10年前的2008年就已达到57.10%,远远超过50%。2017年,30岁以下的女性高校专任教师已经增长至12.2万人,占比接近63%。
这个数字仍然在逐年稳步上涨。
相比之下,男博士们的选择就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特征。
以清华大学2005-2014年5560名工学博士毕业生为例:在国内博士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这三种学术岗位之间的选择上,女博士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性,而男博士们的选择则显得更加“雨露均沾”。
高校科研,还是进入企业?清华的男博士和女博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约有22.1%的女博士生选择毕业后进入高等院校工作,比做出相同选择的男博士高出5.5个百分点。进入高校,与进入企业一样,是女博士们的最心仪之选。
而进入企业单位,不再从事学术工作的男博士则占到了总数的36.6%,要比女博士高出近10%——高等院校和学术岗位对男博士的吸引力远没有那么高。
这看起来是一个个人职业选择的问题:更多的女博士在毕业之初倾心学术。仅占总数40%的女博士填充了中国高校专任教师的50%的空白。
然而当她们进入高校实现科研梦想的欣喜才刚刚褪去,走出象牙塔后的第一盆冷水,就将扑面而来。
分岔路
做女博士,太难了。
虽然从数量上看,中国高校科研似乎已经不再是男性的天下。但事实上,进入高校的女博士们的职业生涯也并非是坦途一片,一条分岔路口悄然在他们脚下蔓延开。
根据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约有163.32万,女性占比49.83%;
而在拥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38.65万高校专任教师中,女性占比却降至了31.83%;
同样的,2017年,中国高校约有硕士生导师29.48万人,其中10.57万为女性,占比35.86%;约有硕士、博士生导师7.46万人,其中女性1.44万,占比19.37%;约有1.71万人只招收博士生,其中女性仅有2895人,占比为16.89%。
毫不夸张地说,研究生就是一个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根基所在。但从研究生招生资格这一层面上看,中国的学术科研似乎还是男性的“天下”。
2017年,在81.38万的女性高校专任教师中,仅有12.30万拥有研究生(含硕士、博士)的招生资格;而81.94万男性高校专任教师中,却有26.35万人可以招收研究生——是女性数量的两倍还多。
也就是说,仅仅是研究生招生资格这一项,就有85%的女博士被抛在了后面;而相比之下,没有招生资格的男博士们则仅占全体男教师数量的68%。
这样看来,男性与女性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悬殊的差距,似乎就不再令人意外。
根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中国高校(含成人高校)校本部所有专任教师中,女性占比为49.91%;
其中,拥有正高级职称21万人,近70%为男性;副高级职称49.76万人,女性占比46.75%。
而中级、初级和未定职级的专任教师中,女性的占比则分别为54.81%、59.13%和55.55%,均超过50%。
世界性难题
毕业于清华这样国内最顶尖高校的女博士们的境况会有不同吗?
在2005-2014这10年间,共有653名工学博士生毕业后入职985高校,其中512名是男性,占男博士总数的69.1%,而能够进入985高校的女博士共有141人,仅占58.8%。
进入211高校和一般高校任教的女博士占比,则分别比男性高出5.6%和4.8%。
不仅仅是中国,女博士的困局放眼国际的学术界皆是如此。
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德国和美国的研究发现,女博士总体就业率与男博士基本持平,但女博士的全职就业率较低。
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专门针对理工科博士的调查揭示,女博士的就业率略高于男性1%,然而全职就业率却低于男性5% 。
美国大学全职教师中,女性在两年制社区学院比例更高,而男性在研究型大学的比例更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表明,在美国国家拨款最多的20所大学中,理工类女性研究者的比例仅约为30% 。
同校同学历,但不同命。
除了舆论的漩涡,社会还能为被列为“第三性”的女博士们带来什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