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由此开启了一段600年高龄建筑群的历史。沧海桑田,历史变迁,现在提起故宫,人们耳熟能详的不仅仅是600年的历史文化,还有它在新世纪重新焕发活力的一系列文化产品们。
今天,我们不谈历史,也不谈文创,单来谈谈那些搭乘故宫顺风车的教育公司们,看看他们是通过怎么样的形式和故宫结合?走出一条IP+文化的传承之路?
01故宫的超级IP之路
故宫作为旅游历史文化圣地自对外开放来就一直热度不减,但真正成为现象级的大IP还是要从2014年算起。
2014年8月1日,故宫淘宝雍正画像的走红,让故宫博物院颠覆了以往严肃传统的的形象,而是以一种“卖萌”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也就此为契机,故宫博物院开启了自己的超级IP之旅。2017年故宫所有文创产品全年总收入达15亿元,到2018年12月,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共计11936件。多样化的跨界合作让“高冷”的故宫成了名副其实的顶级流量,故宫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也吸引了多方的目光,教育公司也不例外。
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地域分布
根据百度指数分析,故宫的受众目标画像和教育公司们的受众目标画像基本相似。都以女性居多,30~39岁用户占到绝大部分,且超过50%都是分布在一线城市消费较高的人群中。
02教育公司的"故宫"之旅
基于故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再加上双方受众的超高重叠度, 教育公司纷纷开启了和故宫合作的旅程。据黑板洞察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已经有7家公司和故宫携手,合作内容也涵盖体验课程、书籍日历、赛事活动等多个方面。
一方面教育公司有曝光的需求,可以依托故宫的IP价值,吸引更多的流量,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故宫也正好借着教育公司,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和科技手段,让故宫文化走出红墙外。
1、在线课程:音频+视频
2018年3月,作业帮一课推出在线精品课《探秘博物馆》,首期课程《重现故宫记忆》。由故宫博物院老师讲解,带领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认识故宫、了解故宫,在历史长河中“重现故宫记忆”。直播的形式让孩子们随时随地的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熏陶。
2018年12月,学而思网校上线素养课程“故宫里的小秘密”,并由故宫文化首席讲师司俊峰担任主讲。这是司俊峰首次在线上面向社会大众普及故宫文化历史知识。课程里详细讲述了宫廷建筑、花草树木、帝王轶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全面剖析故宫这座中华建筑瑰宝。
2019年1月,一起教育科技在获得故宫相关授权后,旗下产品“家长通”近日正式上线以《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为基础开发的国学轻课《探秘故宫四季》,让孩子不仅可以“看绘本”,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参与探索”。
2、线下体验:文化课+手工课
2018年7月,VIPKID携手故宫文化中英文线下体验课,为学员讲授具有故宫特色的物件和故事。课程中,老师们主要为学员讲授具有故宫特色的物件和故事,孩子们也能够动手制作具有故宫元素的小物件。比如,在五大课程模块之一的“朝珠DIY”中,VIPKID的学员将在老师讲解下了解朝珠的历史,再与外教老师共同制作朝珠,深刻感受古代配饰的色彩之美和设计之美。除此外,VIPKID外教老师还会将所学的故宫文化课程进行提炼和总结,教孩子们用地道英文介绍故宫文化。
3、文化产品:博物教育+学科教育
8月26日,新东方携手故宫出版社联合推出2020年《故宫日历》(青少版),将博物教育与学科学习相融合,以600年历史的紫禁城为“活”教材,展现出一幅有全景有细节、有历史有文物、有人物有故事的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画卷,将文化传承的接力棒直接交到孩子手中。
4、赛事活动:AI+宫廷文化
9月5日,编程猫与故宫达成战略合作,在故宫文化推广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共同推出首届青少年故宫宫廷创意编程大赛。此外,还联合制作故宫主题编程公开课,以故宫全景、数字多宝阁为灵感,融合VR、AI等人工智能知识,在传统语境中揭示文物,在编程和游戏中解锁故宫中的奇珍异宝。借助科技手段,以新的感官体验和互动方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以往单纯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有了技术的加持,也变得更加的有趣。
不管是线下体验课还是在线课程,核心都是故宫的老师和内容,教育公司作为平台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之间“牵线搭桥”,帮助故宫进入更多人们的生活中。
03教育公司+故宫的背后,是双方共同的需求
本质上,故宫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也是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伴随故宫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近普通百姓和青少年,故宫文化也需要新的形式。而和教育公司的合作,让故宫文化冲破宫墙,更日常地进入公众视野。
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传统国学文化的发展,都让故宫和教育公司结合的更加紧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强调,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任务。
除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外,国家政策对博物馆文化也进行了大力支持,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联合财政部等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各类各级文化事业单位,走上互联网平台,更好地把中华文化传承下来。教育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将为全球孩子打造更加丰富的成长体验,进一步实现中华文化传承的立体化,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质感。
前故宫“看门人”单霁翔表示,社会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是故宫博物院的一项工作重点。2018年的故宫教育数据显示,全年已举办教育活动60927场,受益观众超过41.3万人。但距离全球教育还远远不够。如今我们要面对的,是更加艰苦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04教育公司携手故宫会成趋势吗?
故宫和在线教育公司,一个是沉淀六百年的文化宫殿,一个是新科技的教育平台,两者的相遇不仅是传统文化和新技术的结合,也探讨出更多文化IP共生的可能性及全新教育模式。未来还会有哪些教育公司会和“故宫”合作,从线下体验到线上网课再到实体书籍出版外,教育公司和故宫的合作还会有新的形式吗?谁会在未来又成为下一个“故宫”呢?当更多的教育公司走上了品牌联合之路,和IP结合会成为以后的大趋势吗?而他们又该如何融合?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教育公司和故宫合作都是走的是故宫名师加教育平台的模式,借助故宫的文化底蕴,丰富教育公司的课程内容。并且7家教育公司都主打少儿培训,且目标用户都是K12阶段的学生(家长)。从分析看出故宫的关注用户大部分都为85后和90后,与故宫用户群年龄段相符合,他们有对于孩子自身教育的的需求。更主要是,故宫的用户群分布在一线地区,有一定的消费实力且对新事物有一定的接受程度,从这点来看,双方需求相对吻合,合作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结语
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带来的效益以及影响力都是巨大的,双向的大于号代表了对联名的每一方意义都大于本身,合起来又是个乘号,表明联名效应的力量不是相加而是相乘,联名效应的浪潮来之迅猛且必定持久。
故宫IP火热的背后,是当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前所未有的期待和热爱,在这种时候,携手故宫也象征着一种未来趋势。黑板洞察也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教育公司和故宫合作。但教育机构要想真正脱颖而出,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借助IP的热度,还需要进一步树立教育品牌,用品质来证明实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黑板洞察”,作者独角兽。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