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橱窗里静静躺着的国宝文物与STEAM有何联系?海峡对岸的台北故宫做了一次尝试——与STEAM课程设计公司合作,开发出一套题材新颖的国宝文物创意课程。
第一期课程挑选了包括毛公鼎,乾隆霁青描金游鱼转心瓶,橄榄核舟,镂雕象牙球等10件故宫代表性文物为主题,结合编程,3D打印和镭射切割等科技创客技术,将历史文化与动手实作完美融合。课程设计完成后,台北故宫一方面举办面向中小学老师培训的教学应用工作坊,同时以示范课巡演的方式将课程送到全台湾中小学的课堂上。
(台北故宫文物STEAM课程)
做为文化部门,台北故宫此次的国宝创意课程是台湾政府推动STEAM教育的一项具体活动。不仅文化部门,科技及产业等其他部门也都参与了STEAM教育的推广。而最重要的教育部在近年推动的108课纲明显偏向STEAM教育。除了增加实作课程学分,还让跨学科领域课程PBL式教学进入正式课表。新课纲注重知识与动手结合,重视科技资讯,艺术涵养,多元文化等综合素质培养,对于科学,工程,程序设计等知识学习有明确纲领指导,甚至将micro:bit这样的教具平台写入课纲。这样STEAM教育进入课堂就有了官方的背书,学校执行起来更加有动力。同时教育部门也鼓励因材施教,降低必修学分比例,让每个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从过去“每所学校都一样”,变成“每个学校都不一样”。
创客文化进入台湾校园
其实在108课纲之前,台湾的学校就已经开始探索STEAM教育,加上创客文化很早进入校园,编程3D打印这些创客技能课程在台湾的校园里已经很普及,而且各个学校会在基本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着力推动一些特色方向,比如机器人,生活科技,艺术手工等,为自己在家长学生中打造一张专属名片。
位于台湾陶瓷重镇莺歌城的昌福国小,对于故宫文物创意课程中的乾隆转心瓶题材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的学生中很多家中是制作陶瓷工艺品的,转心瓶这样将瓷器与3D打印结合的课程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另外一间,台北市日新国小,则是以创客教育出名的学校,校园内创客maker的氛围相当浓厚,学生的编程3D打印技能基础很好,他们的重心则放在了国宝的文化历史知识融合上,比如毛公鼎的历史,鼎上铭文的意义,方胜盒的用途等,鼓励学生完成自己的“文物”作品后,将创意扩展到那其他的文物国宝上。因为重视动手实作,台湾中小学开设的编程课基本都是编程和硬件制作结合,很少有单一电脑代码课程。这一点在校外培训市场也得到同样印证,在台湾单纯做线上编程教学的机构很少,都需要线上线下与动手结合。
台湾老师分享开源课程内容
随着PBL项目主题探索式教学进入课堂,多元化差异化教学的要求,老师也需要不断在专案题材上创新,保持对新科技的关注。不仅仅是科学资讯学科,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在摸索如何将新技术与传统学科结合。在故宫文物创意课程的工作坊和学校巡演中,很多参加的老师并非科技资讯学科,而是国文历史艺术学科的。负责故宫文物创意课程设计的易心科技公司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听取了很多这些学科老师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调整,这个课程可以灵活拆解成模块单元,很多国文历史艺术学科的老师都在计划整套或部分采用到他们的日常教学中。
在不断追求课堂内容创新的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台湾老师群体中,有不少老师会将他们设计的专案内容以及教学经验分享到网上,博客脸书社区等,出现了创客老师这个群体,令台湾的社群交流相当活跃。Micro:bit的CEO在访问台湾时就曾提到micro:bit网上社区的活跃度台湾地区可以排进全球前三。有的老师因为在网上的分享而成为知名大咖,不仅被同行看作标杆,而且在家长圈创客圈都有众多粉丝。同时台湾的老师与科技行业也保持着紧密互动,除了台湾本地的半导体硬件公司,与国际知名的科技公司开源硬件组织,微软,谷歌,树莓派RaspberryPi, Arduino, MIT Scratch实验室等都交流频繁。这让台湾的STEAM课程内容紧紧跟着当前科技发展的步伐。
营造STEAM教育的社会氛围
在学校之外,台湾的家长对于STEAM教育也是欢迎多过疑问。很多家长自己从小就是玩乐高积木长大,加上台湾与欧美的文化交流一直比较密切,机器人,少儿编程,PBL式教学这些STEAM的理念很容易被家长社会接受。这对STEAM教育的推广也是不小的助力。
台湾的STEAM教育在校园内课堂发展的速度很快,这离不开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管理层的支持,老师在内容上的创新,以及家长社会的接纳。而且,在政府单位,文化科技产业等部门与教育部以外的部门也都主动配合参与;在校园内,不仅仅是科技资讯科老师,国文历史艺术这些传统学科的老师也在努力摸索将STEAM教育引入他们的课堂。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芥末堆观点。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