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中国亲子剧的进击与突围

作者:音乐财经 发布时间:

中国亲子剧的进击与突围

作者:音乐财经 发布时间:

摘要:2018年,中国儿童剧300座以下演出儿童剧的微剧场增长率为46%,300座以上的则呈现减少趋势。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6.05.png

“噗通!”

黑暗中,有人好像被什么绊倒在了地上。等灯光再亮起,这位白鸟女士起身时,观众们这才意识到演出开始了。上周日,在天桥艺术中心的小不点大视界微剧场,一部来自“亲子剧王国”荷兰的儿童音乐剧《喳喳奇谈》完成了它的亚洲首秀。这部全程只有4位演员加一位钢琴师的音乐剧,用十多种语言加一种新创语言“鸟语”,演绎了一个“跳出舒适圈去冒险”的故事。

整部剧不长,只有50分钟,演出全程没有播出任何字幕,过程中也有一、两个家长带着孩子离开,但在结束时的合影留念环节,几乎所有观众都有序排起了长队,等着带孩子去和五位还未卸妆的主创合照。

实际上,在《喳喳奇谈》演出的当天,由杭州大船文化主办的百老汇互动亲子剧《物理秀》,也正在天桥艺术中心的小剧场上演。目前,每周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的亲子剧剧目,已经达到了2部上下的水平。除了小剧场外,天桥艺术中心现在还有一个亲子微剧场,专门被用来排亲子剧。

1、亲子剧市场现状

尽管暑期行将结束,亲子剧市场的热情并未就此减退。根据音乐财经的观察,中国木偶剧院、国家大剧院、天桥艺术中心、中国儿童剧场和海淀剧院等,都准备在9月份开始前后下一轮剧目,其中不乏一些家喻户晓的IP改编剧目。

比如,中国儿童剧院就将上演一部以《西游记》为蓝本的亲子木偶剧《真假孙悟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也推出了一部以《格林童话》为蓝本的人偶儿童剧《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海淀剧院则讨巧地用知名儿童动漫IP “巧虎”为吸引点,结合拖延症这一话题推出了亲子舞台剧《和拖拉虫说再见》。当然也有一些更注重原创性和艺术性的剧,比如即将在天桥艺术中心多功能剧场上演的装置游戏舞蹈剧《纸筒屋》。

从8月底到9月初,整个北京的亲子剧市场会有多达30几部亲子剧开演。除了大船文化和小不点大视界等头部的亲子剧垂直制作公司外,像开心麻花这样的传统舞台剧制作公司,近年来也频频亮相亲子剧市场,携子品牌开心小麻花出品并演出了多部剧目,包括即将在北京重演的《树洞的秘密》和《舒克与贝塔之克里斯王国》。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6.17.png

△亲子剧《树洞的秘密》

根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儿童剧市场发展报告》(下称《儿童剧报告》),2018年中国儿童剧演出16493场,较2017年增加753场,近五年年复合增长12.3%。去年中国儿童剧观众增加了17.5万人次,总人次达到652.9万人次,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6%。在收入方面,中国儿童剧票房去年增长了7.4%,共收入5.72亿元,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5.1%。

资本也早已嗅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2017年6月,聚橙网旗下亲子剧团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获得1500万元A轮融资。截至目前,聚橙网本身累积融到的资金金额也已高达5.5亿元。开心麻花也早已在2015年12月就登陆了新三板,并于次年3月获得3.01亿元定向增投。

其他一些头部的音乐剧公司,例如七幕人生,也在慢慢向亲子市场靠拢,于近期引进了伦敦西区音乐剧《玛蒂尔达》,这部由同名儿童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音乐剧曾斩获多项国际戏剧大奖。七幕人生也已完成累计4轮的融资,投资方包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阿里文娱等。

而七幕人生创始人兼CEO杨嘉敏在接受音乐财经收集时曾表示,在针对《玛蒂尔达》的调研过程中,七幕的市场团队就发现,其实这个剧目有一大批观众是家庭观众。在广州站,《玛蒂尔达》一个小时内就卖了100万元,相当于卖出了1场。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6.26.png

△音乐剧《玛蒂尔达》

针对旗下小橙堡品牌,聚橙网董事长耿军也对音乐财经表示,小橙堡的覆盖率已经非常大,从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到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都有做。耿军透露,小橙堡在全国拥有12个基地,覆盖城市已达120座。聚橙网票务信息显示,在目前小橙堡制作并已安排巡演的剧目中,除了深圳和广州外,还有泉州、无锡、常州和宁波等二三线城市。

在内容制作之外,品牌们还将触角延伸至了其他领域。以小橙堡为例,它沿袭了聚橙网的闭环商业模式,除了制作和演出外,还在深圳运营着一座微剧场。来自上海的亲子剧品牌小不点大视界,也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厦门和佛山等6座城市,经营着自己的微剧场。此外它还在其他城市拥有合作剧场超过30家,2019年均场次近3000场。

相对于更大的剧场,微剧场更能拉近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让他们能有更沉浸式的感受,拥有更高的代入感,更适合亲子剧互动式的演出氛围,在演出时间安排上也更加灵活。在国外,“微剧场”的概念已风靡多年,在这种比较亲密的氛围中,小孩能够更加聚精会神地观看艺术家的演出。

“我昨天刚看了音乐剧,我的感触是,它需要借助很大的舞美道具才能更好地呈现整个剧情。演员离你很远,即便他们在卖力表演,但因为看不清他们的表情或者肢体动作,整个观感一下子就下去了。但像《喳喳奇谈》的演员摔一下,你都能够感觉到地板在震动。”小不点大视界宣传总监刘飒对音乐财经表示。在小不点大视界已结束的剧目中,74%的剧目是发生在微剧场的。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6.36.png

△亲子剧《芭芭雅嘎》

《儿童剧报告》表明,2018年中国儿童剧300座以下演出儿童剧的微剧场增加59家,增长率达到46%,300座以上演出儿童剧的场馆呈现减少趋势。以《喳喳奇谈》为例,这台亲子剧的场均观众数量在130人左右, 演出场地就选择了拥有200个座位的天桥艺术中心小不点大视界微剧场。

虽然微剧场座位不多,但在过去两年较为成功的亲子剧目中,在微剧场演出的戏却占到了不少。比如,由小不点大视界引进的《魔法师的白手套》和《钢琴解剖课》,就都排在2018年演出场次的前列,分别为75和86场。

按照《喳喳奇谈》场均130人、票价280元估算,一台上座率还不错的亲子剧的场均票房约为3.6万元。小不点大视界每周会在北京上演8场剧目,进一步估算的话,它的周收入为30万元左右。比起大多数尚未盈利的亲子剧目来说,这其实是个相对不错的成绩。

在剧目类型构成上,2018年中国引进大量儿童剧数目达200台,演出场次达3305场,收获133.8万观众和1.73亿元的票房。其中,小橙堡引进的儿童剧演出场次占总引进儿童剧的31.4%,其次是拥有小不点大视界品牌的布典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大船文化则凭借9.5%的份额占据引进剧市场第三的位置。加起来,这3家头部公司的份额占到了70%。

2018年,由大连天歌文化引进的《冰上迪士尼》,杭州大船文化引进的《汪汪队立大功》和《爱探险的朵拉:玩具迷城》,上海乐童文化引进的《小猪佩奇:佩奇欢乐派对》,就都因为大IP的加持而拿下不错的票房。其中《冰上迪士尼》票房收入超过3000万,《汪汪队立大功:救援先锋》超过1000万元。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6.47.png

△亲子剧《汪汪队立大功》

因为制作精良且演出水平优质,加上有些剧目有知名动画形象为卖点,引进亲子剧在整体的市场份额中逐年增长。它还直接挤压到了原本就发展不济的原创儿童剧增长空间,致使去年的原创剧场次数量仅增长0.3%,观众和票房则下降了4.5%和8.2%。

伴随消费升级和二胎政策的开放,家庭向内容的春天正在到来。一位业内人士对音乐财经透露,在天桥艺术中心的收入构成中,亲子剧已经成为了仅次于音乐剧的分类,是剧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亲子剧,如何在困境中求生?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6.57.png

△亲子剧《纸美人》剧照

小不点大视界的创始人陈忌谮认为,虽然西方各国在内容输出上要遥遥领先,但在亲子剧的变现道路上,最先试吃螃蟹的其实是中国人。

在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等国,亲子剧制作公司通常会获得政府公共基金的资金支持。在丹麦,政府要求每个儿童在成年前至少得观看一部亲子剧的硬性规定,也为亲子剧的蓬勃发展在无形中提供了温床。

国内头部的亲子向内容公司则多为民营企业,在无法依托政府资金的前提下,它们只能自己找到适合的盈利模式去支撑业务的运作。但即使纵观全球,也鲜有公司能靠现场演出业务赚到很多钱,面向更窄受众的亲子剧更不例外。

年初,大船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尤兴华就告诉音乐财经,亲子剧无论在营业额还是利润上,增长空间其实都受到了限制。陈忌谮也表示,从成立到今天,小不点大视界也只是做到了“略有盈余”。

高昂的成本是掣肘亲子剧盈利的一大因素。以小不点大视界引进的澳大利亚亲子剧《芭芭雅嘎》为例,这台戏的场均成本超过了3万元人民币,主要成本分别为剧团演出费用、剧场成本和设备运输支出。因为《喳喳奇谈》规模要稍大一些,需付出成本应该也会更大,而这部戏从道具鸟笼到钢琴,都是从荷兰空运来的。如果是大IP戏,成本中又会增加譬如品牌授权费用等主要支出。

但在成本压力之外,亲子剧却因为延展性强而受到青睐。尤兴华表示,虽然大船文化暂时没法通过亲子剧演出赚到钱,但在后续的教育产业开发和衍生产品开发层面,公司将依托在家庭用户上的积累去获取品牌影响力。小橙堡和开心小麻花也都在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希望在少儿艺术教育上分得一杯羹。

“艺术不是我们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出口去探索他自己,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爱什么。通过戏剧教育,我们希望能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审辨式思考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聊起戏剧教育的重要性时,作为妈妈的陈忌谮对音乐财经解释道。

在荷兰亲子剧团Kwatta艺术总监Josee Hussaarts看来,父母总会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却忘记孩子只不过是更小的人类,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对于所看到的东西,成人有成人的理解,孩子有孩子的理解。”她对音乐财经表示,戏剧会对孩子的认知产生影响,让他们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7.09.png

△Kwatta剧团

对于出品方来说,伴随着亲子剧市场规模的增长,引导观众走进剧场的难度也日益渐增。陈忌谮就坦言,从市场角度看,小不点大视界的竞争者是所有“争夺”亲子时间的活动。“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做亲子的公司,而是孩子的时间。我们得去想该怎么把孩子们从这些培训班里拉出来,把他们拉到剧场里,去说服家长一场戏的教育价值要远高于一堂早教课。”

对于“戏剧教育”这一概念,英国早在60年前便已提出。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等国家纷纷效仿,将戏剧教育纳入孩子的学前和基础教育,成为全人教育的重要部分。研究表明,戏剧教育不仅能提高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演讲表达能力、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业成绩。

“开心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家长当然还是非常希望戏剧会对孩子的成长过程起到启示作用,或者说去借此去培养孩子的情商,形成一个综合的、延续性的效应。”尤兴华认为,从演出切入到戏剧教育市场,是亲子剧出品方在商业化上的必然路径,因为家长最终会更看好戏剧的教育性。

长期来看,尽管各种因素会导致亲子剧演出盈利能力孱弱,但借助“教育”这块敲门砖,亲子剧出品方仍有望在3万亿规模的亲子行业分到一块蛋糕。

3、尴尬的,中国原创亲子剧

在亲子剧类型多样化,动漫IP改编剧目持续走俏,整个行业往低线城市下沉的同时,国内亲子剧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题材同质化、观赏性差,部分内容甚至粗制滥造,严重影响了中国亲子剧市场的良性发展。

直到今天,许多中国的儿童向剧团仍主要以经典故事为创作灵感,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传统民间故事等,不仅题材老化,而且极具说教性。在国外,因为剧团能够持续性地生产原创内容,因此能给小孩看的剧目也非常多元。

以Kwatta剧团为例,除了聚焦于儿童娱乐本身外,它还会将难民等社会化议题加入创作中去。考虑国情等差异化,国内的剧团或许很难能够达到Kwatta的水平,但中国社会其实也存在其他值得探讨的议题,孩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自然也有权利参与进来。

亲子剧的一部分诉求,是希望借助现场演出的形式帮助孩子提升他们的同理心,中国的许多原创亲子剧不仅未能做到这一点,还在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各种毁三观的“毒鸡汤”。例如,被改编最多的《白雪公主》,除了无意义的蹦蹦跳跳外,还让孩子们以为继母都是恶毒无心的。这对于那些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儿,无疑会埋下仇恨继母或继父的种子。

作为比较,很多西方国家的剧团对这些经典童话故事的改编,则更加注重对“真善美”价值观的传递。比如,《白雪公主》的价值,在于引导孩子认识友谊、克服娇气。《灰姑娘》的价值,则在于引导孩子学会在逆境中去奋力生活。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7.19.png

△亲子剧《大浪之舞》

陈忌谮对音乐财经指出,国内儿童剧作品类型很单一,不够多样化,也不够开放。“它仍然局限在成年人的认知中,只有当家长觉得这是给孩子看的东西,这才是孩子能看的东西。在国外,家长们会认为,孩子其实是跟大人一样的,他们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些国内亲子剧专家也呼吁,剧团在创作内容时,应该要听到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让孩子们通过戏剧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儿童剧的创作应该是开放的,创作要蹲下身来,以孩子们的视角去说话。”

而不管在领域、艺术形式、表达方式上,中国原创亲子剧内容仍然相对单一。亲子剧的核心目的,最终还是借助内容手段去教育孩子和家长,但由于整体质量的不过关,很多亲子剧目无法同时吸引孩子和家长。很多家长也许会送孩子去看剧,自己却不会一起观看。因此,只有提升原创作品的质量,剧团才有可能将更多家长吸引到剧院中,创造更多文化价值和潜在收益。

屏幕快照 2019-10-17 下午12.47.30.png

△亲子剧《故宫里的大怪兽》

在对艺术形式的吸纳融合上,国内的亲子剧团也理应去融会贯通。去年3月,宁波市话剧团曾根据中国四大名著改编了一台穿越题材的亲子剧《遇见名著》,在娱乐中向孩子们传授了戏剧等国粹元素,不仅让演出更具可看性,也让孩子充分感受中国戏曲之美。

根据常怡畅销童书《故宫里的大怪兽》改编的音乐剧《故宫里的大怪兽之吻兽使命》,也在今年5月开启了近20城的巡演,用亲子剧这种形式唤醒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感。

但内容质量落后,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才缺失。在某招聘网站上,音乐财经(id: musicbusiness)观察到,国内的儿童剧编剧的月薪起薪只有1万元,有些甚至只有6、7千。作为对比,根据《赫芬顿邮报》一篇2016年的报道,美国儿童剧编剧的日薪起步价就在1000美元。

抛却对市场规模和职业成熟度等因素的考虑,从对儿童剧编剧较高的素质能力要求与不成正比的薪资水平对比来看,国内的原创亲子剧行业为何仍几乎在原地踏步,其实就不难理解了。

令人遗憾地是,虽然整个中国的亲子剧市场正因为每年大量优质的引进剧而在稳步发展,但因为投机倒把者的存在,原创亲子剧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也因为消费者对这部分作品的质疑和批评,致使整个行业的发展被迫蒙上一层不确定性。对国内亲子剧从业者而言,在引进剧占据大半江山的现下,中国的原创亲子剧该怎么去“突围”?而作品质量显然是首当其冲需要去提升的。

从长期来看,质量不确定性、内容形式单一、观众认知有限等问题,其实都是需要时间去给市场培养和解决的。而从社会角度来看,无论是二胎政策的开放还是消费观念的升级,都会促进亲子剧这个市场的前进和增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音乐财经”,作者李昌丰。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音乐财经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音乐财经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中国亲子剧的进击与突围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