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从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日好未来智慧教育事业部(SEG)发生人员调整,涉及智慧教育事业部小学、中学项目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项目组与后端研发团队等,包括教研、商务与研发共几十人,多位中层离职或被调至其他部门。
该消息已向好未来求证,好未来官方表示“此次人员调整主要为四川地区,是好未来智慧教育事业部小范围内的人员调整,属于正常情况”。
此前,业内曾传出好未来收购极课大数据的消息,但天眼查消息显示,字节跳动已完成对极课大数据的战略投资,法人代表业已是头条系人员。
这一系列举动让外界对日后好未来 2G 业务的开展充满好奇,36氪将从智慧事业部成立为切入点分析分析好未来这一BG。
高开低走,智慧事业部不断下调营收目标
好未来智慧教育事业部于2018年初启动,两大核心业务为教学服务与信息化集成。两大业务都面向B端学校,前者通过双师模式为公立学校提供教学内容,后者通过软硬件设备搭配教学资源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2018年,好未来将智慧教育事业部提到了核心战略地位,成为公司主体业务之一。
截至目前,好未来同时推进C端(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等)、B端(开放平台)、G端(智慧教育)三条业务线。于好未来而言,G端业务的意义主要在于拓展公立学校:借国家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红利,进入公立学校预算系统;同时丰富服务内涵,提供硬件、软件、内容多方面资源,拓展现有付费赛道。
在2019年初,智慧教育事业部定下了1.2亿的营收目标,年中将这一目标下调到了7000万,而11月结束完成的营收为5000万。与不断下调的营收目标相比,智慧教育事业部今年在团队搭建、市场扩展等方面的成本已经过亿。据悉,此次人员调整的主要原因正是未完成年初营收目标,同时也意味着内部正在反思此前的对公业务的快速扩张,开始探索创业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模式。
多条业务线同时推进,迅速在市场铺开
2012年,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正式批准开放对外采购教学资源。
在政策公布后初期,好未来随即开始与地方学校的合作,主要是输出课件、教师,但并未就这一业务成立独立部门。随着信息化风向的不断明显以及新东方、高思教育、科大讯飞等多家竞争对手进入,好未来专门成立智慧教育事业群,将其作为核心创新业务之一。
在最初的模式中,智慧事业部轻装上阵,教研、师资及技术等“重资产”均由集团C端部门和中台支持,事业部主要负责销售课程,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但在具体的落地过程中,“轻运营”的模式能带来盈利,但教研内容却无法满足公立学校的个性化需求。而教研内容与产品要做到本地化、系统化就必须“做重”。
此后,智慧教育事业部建立教研、教师与技术团队,形成自主教研与产品体系,规模扩张至几十人。在产品上,智慧教育事业群搭建起了师资培训、中学、高考、自主招生四条业务线。但在具体的服务形式上,好未来几经调整:从一位主讲老师带一个班级,到一位主讲老师同时向多个班级直播。在这一调整过程中,部分班级/学校反映直播课程难度过大,学生跟不上,进而出现了退费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好未来内部曾提出通过测试对学生进行分层、运用课堂检测与互动答题增强互动性等解决方式。
在地方上,智慧教育事业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与百余所学校形成合作关系。在区域分布上,北京、上海、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市场占有率高,但在四川、广东等地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没有显示出相对优势。今年9月,四川地区智慧教育研发团队整体裁撤,仅保留上海与北京的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地协作困难为裁撤主要原因。
盈亏自负,创新业务探索健康模型
好未来集团总裁白云峰在接受多知网收集中曾表示,好未来对于创新业务的试错成本控制在集团盈利的20%以内,这是好未来在主营和创新业务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方式。在今年,好未来将业务重点放在学而思网校,对其投入大量资金,其他创新业务的成本受限是必然现象。
在这一大背景下,一位总裁级别高管空降智慧教育事业部,任教学服务小学项目组负责人。本月底裁员前,这位高管在曾在内部表示,智慧教育事业部是创业事业部,需要自负盈亏。个中意味不言而明。
好未来负责人表示,对于智慧教育事业部,集团将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同时表示,相较于集中力量通过部分学校做盈利,好未来更愿意以物美价廉的产品服务更多学校;短期内不要求高回报,但是要走出可持续的、健康的模型。
智慧教育事业部此次裁员砍掉了部分亏损产品线,如题库与教研云,意在为明年的营收目标蓄力。这也意味着好未来将在整体战略的格局下进行局部调配,创新业务会持续做,但要更精细化地运作下去。
本文转载自36氪,作者怡静。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