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民办摇号”政策对学校的影响推演及落地关注点

作者:吴劲草 发布时间:

“民办摇号”政策对学校的影响推演及落地关注点

作者:吴劲草 发布时间:

摘要:学校分化与筛选幼龄化是“民办摇号”政策出现的原因。

jeffrey-hamilton-jrRe6er0pY0-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2019年7月8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第十七条提到: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目前该政策在全国落地的指导细则还未发布。对于民办学校的影响力几何也是一个未知数。对此国金证券教育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讲述了自己的见解。

文章整理自国金证券教育业首席分析师吴劲草先生的演讲及文章

在开始这个话题在开始这个问题之前,我也想聊一下刚才的话题:国企办的学校算不算民办学校?

其实“公办”与“民办”学校一直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界定。我倾向于认为,“以财政进行办学的,通过学区划片(而不是各种各样的筛选和考核)招生的”,是公办学校;而“不是财政办学,不是直接通过学区对口划片进入”的,是民办学校。

以这个标准判断来看,很多企业(包括国企和一些大学)办的学校其实是民办学校,比如国棉X场附属中学,比如X工大附中,其实是民办学校,这些学校很多是有自主择校招生的,也不是直接通过对口学区划片进入的。

我自己是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一直认为它是一所公办学校,可当我真正研究了教育以后发现,其实从属性上来说,它应该是属于民办学校 。

接下来的演讲我大概分三个部分来讲:1、“民办摇号”政策的来龙去脉;2、该政策对公办民办学校的格局推演(以上海为例);3、政策在个别地方的试点情况。

“民办摇号”政策来龙去脉

“民办摇号”政策发布

政策是19年7月8号发布的,在《意见》中十七条提到: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我们先不分析政策的具体内容,我们看是哪里发的。

该政策不是教育部发布的,更不是地方教委发布的,而是来自于国务院,所以地方教委在执行该政策的时候更注重的是:“体现政策精神”+“平稳过度”两点,政策里面提到的点要体现,但是政策里面没有提到的点,中短期没有动机特别发挥。

对于执行来说,很多人可能在等一个细则出来。但我的预判是中央不会出具体的指导性文件,而是各地政府根据当地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在冲突尤其严重的地区这个政策甚至可能不会具体到百分之几,而只是给一个窗口指导,由各地的学校来操作。

“民办摇号”政策出现的原因:学校分化与筛选幼龄化

  • 以上海为例:

我是从上海过来的,就以上海为例讲讲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政策。

很多人可能有一个概念“上海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强”,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是“上海的民办初中比公办初中强”。

小学阶段,除徐汇外,大部分区民办和公办学校至少是分庭抗礼。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各区的民办初中优势就碾压公办初中了。这个情况不仅仅是上海,在全国也是这个样子,比如说我的老家西安,也是民办显然强于公办。

其实不是“民办初中强”而是“可筛选生源的初中强”,上海的上外附中,浦外附中如是,北京的人大附中等亦如是。

不管是上海还是北京,强的学校都是一种可筛选生源的学校,全国大部分一二线城市都是可筛选生源的初中强。而在广大四五线城市典型的公办学校是最强的,典型的公办学校可能是以数字来命名的,他们的特点是可以靠学区房来进来。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可筛选生源: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很大区分度,而人口流入,使得筛选生源更成为了核心变量。

7df837ad193cf4fce695a884e46cdd13.jpg

出生人口变化

ad7bfdaa3b90e44a961156a7cbf302fd.jpg

初中数量变化

上海的出生人口从2000年的8.5万人提升到2016年的22万人,而相应的初中数量却几乎没有增长。势必导致筛选成为重要的优势。

把一个学生从600分培养到650分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直接招650分学生却是相对容易的事。但是大部分家长并不关心650分是怎么来的,只关心650分本身,导致头部学校通过筛选,使得生源越来越强,形成正反馈,马太效应凸显。

其实我相信各位在座的都是校长,办学者,应该知道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是有很多维度的,管理理念、生源、地理位置、硬件设施等等,而且培养方向都各不一样。你说是打球打得好的孩子好,还是弹琴弹得好的孩子好,还是学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好?

这个不重要,因为在中国教育是过于公平的,特别公平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效率,所以我们的国家(我没有了解到其他的国家有这样的情况)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大学不需要面试就录取学生的国家,而且还是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我上大学是没有经过面试的,只要分数够了就可以。

这个事情其实在世界上都非常特殊,它代表着消除一切歧视。

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对每个学生个性的抹杀,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很多的家长认为好是一个单线性的事情,650分就是好于640分。这样的格局使得在人口大量流入的一二线城市中,非常普遍地出现“可筛选学校变得越来越强”的现象,所以我们说上海不是民办学校强,北京也不是公办学校强,上海和北京都是可筛选生源的学校强。

其他二线城市有很多“XX大学附中”(初中),这种学校可以理解为民办初中(或可筛选初中),这些学校通常由“XX大学投资集团”投建,本质上是企业投建而非财政,可以自由筛选且不受学区房分配。核心还是“筛选能力”。

②派系关系和筛选形成协同,进一步加强部分强势学校

b719318620bc2825b588938fc2faa3e3.jpg另一方面,高中和初中的派系关系,使得部分初中和小学,本身具备了“派系光环”。上海这个情况特别严重,上海的最有名的四所高中叫做四校:上中,华二,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四校自主招生占比高达60%,上中每年新生约400人,其中约240人是自主招生来的,而这240人中,约110人来自华育中学,使得华育的地位进一步加强。(2018年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中考改革政策,要将自主招生比例压缩至15%,预计2021年全面推行)。

在并不标准化的中考自主招生和小升初中,小学&初中学校本身成为了加分项,使得学校之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

“可筛选初中(民办初中)越来越强”这样的格局,问题在哪里?

可筛选的初中(民办初中)比公办强,而且会“越来越强”,马太效应产生之后,具有筛选优势和派系优势的初中(这些初中大部分是民办),会继续吸引优秀生源,甚至是跨区报考的优秀生源,然后这些“牛校”就会越来越强,而一些“菜校”就会越来越没人去。

问题就来了——

学校分化严重:而大部分公办“菜校”也都是地方财政投入建设并维护的,而因为筛选的原因,变得没有生源愿意去,可能也不是主管部门希望看到的。

就近问题:主管部门希望在幼龄阶段尽量就近入学,但因为择校热,导致很多的跨区择校,有一定隐患。

筛选幼龄化,这一条问题最严重:“上了华育,半只脚踏进上中,上了盛大花园,半只脚踏进华育”,小升初提前筛选&中考自主招生,使得学校光环的效应影响变大,筛选越来越幼龄化。“提前锁定”机制,使得升学焦虑从初中,蔓延到了小学和幼儿园。

政策不是“不希望筛选”,中考,高考,都有着标准化筛选,而是不希望有“筛选幼龄化”和“提前锁定”。很多人评论“不如摇号上大学”,是非常不理智的评论,中考,高考都依然有着清晰的标准化筛选,只是不希望筛选幼龄化。

而上海不是特例,它代表着全国很大一部分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其实从“苏州铁栅栏围”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家长其实一点都不喜欢公平,他希望提前锁定。我们小时候是上初三才开始加劲学习,每天晚上学到11点,现在是(至少上海是这个感觉),如果你小学没上好小学,别人一听你这辈子可能完蛋。在上海我们周围有很多鸡血妈妈,譬如两个鸡血妈妈这样聊天:

A:一个说你家小孩多大了,

B:两岁半了,

A:学英语了吗?

B:还没开始学

A:两岁半了还没开始学英语。你妈妈怎么当得?

上海会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筛选幼龄化。而这个现象又是因为剧场效应产生的,因为学校都是筛选的,都是淘汰的。就像大家在剧场里面看剧,前面一个人站起来了,后面一个人不站起来,根本看不见。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问题:筛选幼龄化,使得部分可筛选学校马太效应凸显,强校越来越强,弱校越来越没人上,且“提前锁定”的体系,使得升学焦虑幼龄化。

该政策给出的解决方案:直接去掉小升初和幼升小的筛选环节,不允许面试挑选,统一报名,报超了随机摇号。鼓励就近上学。

该政策影响范围:政策表述的是“民办学校”,对于上实,上外等特殊可筛选公办学校,有可能依然有筛选的能力。此外,该政策是全国性的,并非针对上海的。

“民办摇号”政策的落地关注点

在政策的表述中有两点特别重要:

①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那么第1点从表述上来说,政策精神应该是长期100%的号,而面试就会催生出像小5班,神秘考,递简历,杯赛这样提前点招的产业链。

第2个也就是所谓的报超了摇号不做主观筛选。有网友说我要摇到一个民办学校,上不起怎么办?不是说你坐家里就给你摇过去,你必须得先报名才行,不报名人家不会摇你的,但是你要报名了,你说你上不起不是捣乱吗?报名代表主观认可该学校的学费,一些学费较高的学校相当于无形中有了一个筛选。

报超了摇号,也就是说招100人报了130个人。有人说是不是超过了30部分摇号?哪30人呢?所以肯定是这130人都要摇号。而如果招100人报了80人,80人全部录取。

国际学校需要关注的点是:民办是不是100%的号,如果只拿50%出来摇号,那么筛选能力依然是有的。按政策表述来说,应该是长期100%摇号。上海各区教委是否百分百摇号,其实各区都是有不同的观点的。

从7月份开始,大概每个星期都可以听到各种小道消息说已经定了,从40%、50%、60%、70%、80%、90%、95%~100%摇号,反正据我了解的小道消息现在还没定。

落地时间推演,就是说会不会有细则出来,我认为每个学校该以多少比例摇号应该不会有。但是2020年5月份应该就要开始次年的招生,预计2020年2月份左右会有招生的细则或者指导文件出来,这个文件可能不会让大家看到,是各个学校内部发送的,告诉各位窗口指导该怎么实施。

所以最关注的点为是不是100%摇号,当然我认为可能没办法一把到位,至少得留点口子,要不然可能会引发社会过于动荡。但上海垃圾分类都落地了,这也不是不可能。

关于“民办摇号”政策落地的几个谣言

①民办学校劝退学生

54ce9a093a07fdd287b492a7f659d58b.jpgec4bdde83c1995a849abc8501a7748b7.jpg

1deaf3eff0e38d5570325a6bb48b2982.jpg传言中,成都七中嘉祥学校劝退了摇号摇中的学生。理论上来说,学校可以劝,但是绝不可能强制退学生,而且只是劝,承受的舆论压力已经非常大了,一般稍微有点头面的学校也比较难做出这种事

日前,成都七中嘉祥也否认了此事,做了辟谣

②转让摇号摇中的名额

91886040e63a374cb6619800700448f2.jpg

传言中,某学生摇中某名校以后,意图高价转让给他人

这基本上可以定义为段子,摇号这个事情,是拿身份证号摇的,摇中以后发到手机,或者上网查询,根本没有可交易的市场。

“转让摇中的名额”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③民办学校“摇中以后

可以不要学生,双向选择”

传言中,某上海学校招生负责人说“摇号是双向选择的,摇中学生以后学校可以不要,是双向选择的”。

1.这个传言的时间是2019年7月传出的,此时上海根本没有实行过民办摇号政策,具体的方案都还没出来,这是哪来的经验?

2.摇号的过程是直播,多方公证的,摇到号以后,信息发到手机上或者网上可查询,都是可查信息,哪个学校这么大的胆子,敢做“摇中不要”这样的事情?

是不是100%摇号,是否要留一部分筛选,这个还是暂时无法确定的。但关于摇号部分,“学生摇中号以后学校可以不要”,基本上可以定性为谣言

政策对于民办学校的影响推演

ec8c29b28e42b577967959934059ce41.jpg

NBA篮球联赛

38314f59a4cf27858b80fbcd28bba85e.jpg

欧洲足球联赛

NBA篮球联赛的思路是:补贴弱的队,压制强的队,给打的越烂的队越好的签,所以NBA是风水轮流转,现在队的强弱,过几年可能完全不一样。

欧洲足球联赛的思路是:强的队会越来越强,有的弱队,就会掉级,所以欧洲足球联赛,会出现连续十几年就几个强队一直强的情况。

目前上海(及其他人口大量流入的一二线城市)的小学初中格局像欧洲足球联赛模式,强者越强。未来,这个政策要把小学初中的格局向NBA模式过渡,使其均衡化。

和“民办摇号”政策相似——上海的“中考改革”方案

2018年3月,上海官方发布了中考改革方案,重点是:“市实验示范性高中”要拿出50%-65%的名额出来进行名额分配。上海市的名校,不论是委属还是区属,大部分都属于这个范畴。

而“名额分配”中,除了四校外,大部分是到校的(四校以到区为主),比如说,某名校高中,其中65%*70%=45.5%的比例,是要拿出来分配到校,65%*30%=19.5%是要分配到区的。

bccdbe6b4213787d81b99b7f6fbf67f9.jpg

名额分配其实上海之前就有,只不过以前的名额分配比例小(只有10%左右),且给各种公办民办学校都有名额分配。

2021年以后:

名额分配比例:10%→65%

名额分配范围:所有初中→不挑选生源的初中

而现在仅以10%的名额分配比例,就可以看到,建平西校,张江集团这样的初中,以名额分配方式上建平高中的分数线要差不多600分,而六团中学,施湾中学这样的初中,同样上建平高中,走名额分配的方式,只需要550+分。

而2021年以后,名额分配的比例还要加大,更进一步补贴“弱校”,压制“强校”。

以前在普通中学做“鸡头”,没有任何好处,所有人都选择做“凤尾”,现在国家层面和上海市层面都以各种方式,鼓励优秀生源去普通初中,最终形成生源的均衡。

上海中考改革,实际上是降低了自主招生的权重,增加了名额分配的权重,一定程度上,是引导优质生源不要全往在那几个超级初中挤,往普通初中引导一些优质生源。

上海中考改革的方向,和“民办摇号”政策相似——压制头部学校,实现均衡化,但是上海中考改革方案更温柔一些,2018年发布,理论上2021年才具体实行。

政策对于公办学校的影响推演

公办学校现行体制不是摇号,是排队

比如说,招100个人,有130人报名,就是俗称“报超了”,那么按照户籍,学籍,人户一致,入户年限这些条件,来筛,入户年限长的往前排,短的往后排,没排上的,调剂到附近的公办学校(考虑地缘远近)。这也是为什么说“学区房要提前买”的原因。

现行公办学校体制不是摇号,这不是随机的,这是有序的。所以现行机制下“学区房”是有一定提前锁定作用的。

“公办学校未来要多校划片”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2019年7月“民办摇号”这个政策,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政策思路“希望小学初中都均衡,不希望强的学校太强,弱的太弱,鼓励就近上小学初中”。

这个趋势确实是有的,徐汇近两年已经出现,部分小升初已经变成多对多的模式,不能通过小学和学区房锁定初中的情况。

上海长宁区更是已经实行较多年“公办小升初多对多”(俗称“全区摇号”),不过长宁和民办摇号还不是一个东西,民办摇号第一步是要报名具体学校的。(但长宁幼升小没有全区摇号)

这个政策的本意是鼓励各个学校共同发展。然而这个政策的结果是长宁最优秀的学生全跑到徐汇区了。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在政策上无法保持各个区的一致,就会出现跨区逃离的现象。

部分没有比较好的对应初中的公办小学(单学区)实际受到冲击

非常典型的就是浦东明珠小学,绝大部分上明珠小学的学生,目标都是通过明珠的鸡血教学,最终考上华育,张江集团等民办名校初中,而不是上对口的公办初中。

但是如果以后,华育,张江这样的学校,都是100%摇号了,那,压根就没有“考”这个动作了,明珠的鸡血优势也就体现不出来了,其意义是要大打折扣的。

上实,浦外,上外三公会受影响吗?

像上海的上实,浦外,上外(俗称“三公”)这样的中学(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学校),虽然名义上是公办的,但是他们不受区教委管辖,隶属于更高级别的部门。故三公是可以公开筛选并全市招生的。

虽然三公可以公开筛选,但他们不是民办学校,所以关于三公的筛选合理性,是一个灰色地带,属于“政策里面并没有提到的部分”。

从这点上来看,很有可能三公会保留其筛选招生权,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么三公以后可能会变得比现在更抢手。

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或许是个好选择

上海有很多公办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的,即学校是一体化的,包括小学和初中,初中部分有相当的部分是小学部直升的。其小学部分可以通过学区房地段对口进入。

如上实东校,前滩华二学校都属于这一类的。

而校内的直升体系,并没有违反2019年7月的“民办摇号”政策,故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2019年7月的政策其实是没提到公办学校的

实际上,2019年7月“民办摇号”这个政策的主语,整个都是“民办学校”。没有提到公办学校。

所以公办学校未来可能会有一些变革趋势,但是目前关于公办对口入学的现行政策,可能不会这么快的推动变革。

政策对于体制外学校的影响

对于体制外学校来说,其实要分两种情况来看

①外籍人士子女学校

外籍人士上的外籍子女学校,比如上中国际,惠灵顿,上海美国人学校这种的,理论上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②中国籍学生上的双语学校

中国籍学生上的双语学校,如平和,协和这样的,理论上来说,这种学校也是受政策影响的“民办学校”,所以幼升小阶段,如果未来推行100%摇号的话,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的,即报超了就需要摇号(但是不是100%摇号,还有很大争议)。摇不上可能就面临统筹到户籍附近的公办学校。

但是这些学校通常学费都不菲,能够选择报名这样学校的人,本身应该也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家庭。

此外,关于“民办一贯制学校小升初直升”,可能会保留一部分绿色通道,允许一部分学生从小学直升至本校初中。

“民办摇号”政策在全国各地有怎样的具体落地?

全国“民办摇号”政策是2019年7月份出台的,但实际上,从2018年起,西安,成都,东莞等地,就已经开始试点民办学校摇号,做一些预热。

但这些试点均是拿一部分名额出来摇号,大约10%-45%的名额,而不是全部名额,并保留了筛选的环节。这是有所违背2019年7月全国政策中“不得以面试,测评等方式筛选学生”的说法的,未来可能会做出改变。

2019年7月8日,全国“民办摇号”政策出台之后——宁夏银川,陕西宝鸡教育先后官宣民办初中100%摇号。

d2ef20798984ef58e164c1c311e1fd3c.jpg

银川

f2bb77a07dd7f41326294d79b517f867.jpg

宝鸡

2018西安试点“民办学校摇号”政策简析

西安市小升初热门民办初中(33所)只拿了45%的名额出来摇号,其余55%是如以前一样,筛选招生的,所以并不是网上盛传的“西安现在小升初全部都摇号了”(非热门14所民办初中没报满,所以这14所报多少人100%全收了)。

西安很奇葩的地方在于,摇号大家都可以参与,摇号没摇上,还可以继续参与面谈筛选阶段,所以就导致大家“不摇白不摇”,参与摇号阶段的西安学生共计约6万人,西安2007年左右一年出生人口一共也就8万人,意味着几乎所有西安适龄学生都去报名摇号了。d8223b101db84f1a1736132e76e97fe8.jpg

dd8201f20facef62d7e2553f915d32d3.jpg

“民办摇号”试点摇号现场剪影

西安,成都,东莞等多地在政策出台前已经试点了“民办摇号”的流程。

具体来说可以看到,是由教委主导的(而不是学校),然后有公证处现场公证,多机位直播,家长拿号,电脑随机排位后,手机短信或网上查询你是否中签的模式。

未来政策推行后,该如何选择?

一个学校好,是哪里好?

一个学校好,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大概是这四个方面:

①生源素质,氛围环境:筛选优秀的生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②名校光环&派系效应:名小学&初中,在小升初&中考时候,本身学校就带来的优势(学校本身的牌子带来的优势,而不是考试分数等带来的,见于自主招生)

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学校本身的教学和管理体制

④地理位置

因为①和②变强的名校,形成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强,而①和②优势的起源就是生源的筛选,“民办摇号”这个政策,正是要抹掉生源筛选带来的优势,并通过压强补弱,尽可能的消除小学和初中的差距,抑制“筛选幼龄化”(而并非抑制筛选)。

未来可能办学者需要更关注③和④

给家长的建议

给家长的建议:“把孩子的教育,成长,锻炼,学知识本身作为考核,而不是总想着提前锁定”。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KPI。

所有政策里面,对于所有小学初中的入学,都离不开“就近”一条。“就近”是不变的原则,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一定程度上,要从以前的“选学校”,变成现在的“选邻居”,选邻居总能帮助一定程度上锁定同学的素质。

所以上文提到的联洋,张江,五角场等地,可能都会是居民素质不错的地方,未来这些地方的教育平均水平也比较大的概率会看涨,就像北京当年的五道口,上地一样。

未来如果渐渐筛选减少,学校本身随机性增大,锁定学校变得越来越难。更多的选择,可能要放在选区域,选邻居上了。

几年后民办学校的竞争可能就没现在这么鸡血了,真正的教学质量也许就能体现出来了。我相信这个时候就会洗一波牌,出现因为教学质量是真的好的学校,会体现出来他的能力!

782a82fe3330ee044975e4cb23989c23.jpg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学说”,作者吴劲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新学说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新学说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民办摇号”政策对学校的影响推演及落地关注点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