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三年多前,我刚开始研究流动儿童中考政策,一好友表示不解:这些政策年年在变,不是自己孩子中考的话,谁会关心?做这研究有什么意义?
的确,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政策”二字只会在小升初、中考、高考那些关口短暂地浮现,充其量是班主任在家长会讲一下。
但是这几年的研究让我愈发感受到:教育政策塑造着我们脚下预设的轨道。我们无意识地走着,却不知道为何在某个分岔路有的人会左转,又为何有的人似乎永远无法到达某些地方。突破预设轨道是可能的,但你我都知道这有多难。
愿本文能够让你对身边各种看不见、但又在影响着我们的政策产生一点点好奇,关心在政策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
2019年12月29日,青草公益在「流动儿童升学与职业发展研讨会」中首次公开分享了青草近年来的两项研究成果:《广深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及中高考政策》和《三年个案追踪:流动儿童升学困境》。
前者主要由王向(青草公益联合发起人、理事;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学生)、向芯(青草公益联合发起人、理事长;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候选人、讲师)、杨佳媚(青草公益调研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完整文章将以学术出版物方式公开,以下为主要研究内容中针对广州政策的节选。
一、广州市有多少流动儿童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中,9名儿童里就有4个流动儿童——随父母搬迁到异地生活,或在流入地出生但没有本地户籍。长期以来,流动儿童难以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通过中高考升学的机会也与本地户籍儿童相差甚远。
二、为什么即使符合积分入学资格,也不能够顺利获得免费义务教育机会?
2010年,广州番禺区首次针对流动儿童入读公办中小学一年级实行积分入学政策,即流动人口家庭满足一定条件后,就能够让孩子获得公办中小学学位或政府补贴的民办学校学位。随后该政策在不同行政区推广,2017年全市实行。
积分入学有着明确的资格门槛:父母至少一方持有效且满一年的、在广州办理的《广东省居住证》;各区格外对居住、就业、社保提出要求。
综合各城区来看,积分入学对累积性指标最为看重,即办理居住证、合法就业以及缴纳社保的年限。
这就意味着,教育程度较低、在劳动保障较弱的行业就业、居住条件不稳定的流动人口的子女被排斥在外,来穗时间较短的流动人口也基本与积分入学无缘。
并且,即使流动人口经过长期准备,满足积分入学资格,也并不等于能将孩子送进公办学校,因为划分给积分入学的名额非常有限。
也就是说,即使所有流动儿童都符合积分资格,也只有极少数流动儿童有机会获得免费的义务教育机会。
不能积分入学的适龄儿童,则继续通过自费就读民办学校,少部分通过参加入学选拔、缴交赞助费等方式进入公办学校。
如果政府希望通过积分入学方式解决流动儿童无法获得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放宽申请资格门槛、增加学位供给。
三、为什么异地中考政策,没有增加流动儿童进入公办普通高中的机会?
在推行异地中考政策前,流动儿童就读广州公办普通高中需缴纳2.3至4万元不等的择校费。
2014年起,广州市推行异地中考政策,至今经过了三个阶段:异地中考实施前、过渡阶段以及全面实施。
2017年开始实施的异地中考政策简称为“四个三”。与2014-2016过渡期相比,其所需条件大大提升了门槛,而且与义务教育阶段积分入学的要求相比也更严苛。
跟积分入学类似,各城区公办普通高中的划分给异地中考的学位也十分有限,符合资格的非户籍考生面临远比户籍生激烈的中考竞争。
综合各项因素,流动儿童考入公办普通高中的机会远低于户籍儿童。以2017年为例,根据公开数据估算,2017年流动儿童考入公办普通高中的几率仅为14.1%,而户籍儿童则高达77%。
异地中考政策在进一步调整中。
2018年12月,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的文件称,非户籍考生报考公办高中的条件需包含“有三年初中完整学籍,且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持有在广州市办理且在有效期内的《广东省居住证》”。同时,各区公办高中的非户籍生学位限额也将增加。
虽然该文件显示,异地中考的限制可能在近两三年内有所放宽,但具体的执行情况仍有待在今后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数据来源:广州市招考办、各区政府网站、各区教育局网站、新闻报道
嘉宾分享
韩嘉玲(右一)北京市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在异地中考政策没有出台以前,由于政策的空白,并没有对进入职业学校就读作出规定。同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本地户籍学生,一般都要上大学,读普通高中的,他们一般不会选择职业学校,因此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生源空缺,所以他们就将招生目标转向了在北京的流动儿童。
一方面,在2008年左右,流动儿童面临了小学初中毕业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已经引起讨论与重视。非本地户籍的学生是没法在流入地考高中,也不愿意回老家,或者没有办法回去的时候,如果继续留在城市,要不然就早早结束学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留在城市中的中职学校是他们可以留下来的第二选择。
因此在供需双方需求一致下,当时北京的许多职业学校中有不少流动儿童就读职业学校。我们也在2009年开始在北京的三所职业学校开展有关职业规划等项目。
没想到由于异地高考政策,同时一起出台的异地中考政策以后,具体对流动儿童就读职业学校同业也需要父母有缴纳社保记录,反而限制了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流动儿童就读职业学校。在这样的限制下,第二选择都没有,如果要继续求学,只能离开父母及生活多年城市,儿童回流的现象就更突出了。
广深对流动儿童进入职业学校的条件显然要宽松多,至少与北上相比有更多的入学选择,当然也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空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草Cloveryouth”,原标题《调研成果|教育政策:我们脚下的预设轨迹》。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