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充满了各种不稳定、不确定,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了:中国上市互联网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和增长。不仅腾讯、阿里两大巨头一扫2018年以来的阴霾,众多新巨头更是高歌猛进。
美团股价从去年10月份的80港币,已经涨到110港币+,增幅近40%;拼多多从去年年中跌破发行价,目前反弹至40美金上下;京东同样如此,股价从最低点的19美金,同样来到40美金的区间;还有著名的“妖股”唯品会以及58同城,都在2020年来临之际再次破百亿美金市值大关。
上述公司有三个共同特点:一、都是交易型平台;二、都曾接受腾讯的投资;三、都与腾讯的核心业务产生了协同效应。
当然,股价上扬跟是否拿了腾讯的钱没有必然关系,但对于腾讯来说,过去十年通过战略投资产生的巨大回报是显而易见的。
截止到2019年底,腾讯投资了超过800家公司,其中包括70多家上市公司,160+家独角兽公司。根据Crunchbase统计,2019年虽然宏观环境对创投市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腾讯投资的领投数量仍然位居全球第二。
过去十年腾讯已经投出近千亿人民币,回报率惊人。以美团、京东、拼多多三家交易平台为例:
2017年,腾讯领投了美团点评的F轮投资,当时后者的估值是200亿美金,腾讯持股比例约为20%;仅仅两年多时间,美团的市值已经涨至850亿美金;
2014年,京东在上市之前获得腾讯战略入股,当时外界对京东的估值是200亿美金左右,腾讯占股18%;如今京东市值接近600亿美金;
拼多多则是在2016年和2018年先后两次获得腾讯投资,其中在腾讯和红杉领投Pre-IPO之后,拼多多估值150亿美金,腾讯持股比例为18.5%;如今,拼多多的市值已经增长了3倍。
从这三家公司上市至今,腾讯没有减持过一分钱;简单换算一下就知道,目前腾讯仅仅在美团、京东、拼多多三家公司获得的账面回报,就已经接近2000亿人民币,是过去十年对外投资总支出的两倍。
在投出的70多家上市公司之中,到目前为止腾讯很少有套现离场的,也就是选择继续持有股票、相信公司的长期价值。
正因为过去十年投资业务表现极为抢眼,腾讯也被外界认为有“投行化”的趋势。其实,“投行”本质上是中介,并不是金主,更不是VC,这个标签放在任何一家战投身上都不合适。
更重要的是,腾讯投资与普通VC还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前者与被投企业在业务上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创造新的价值,并能够以更长的时间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而后者则很难。
所以,当一期基金到期的时候,VC必须对基金出资人作出交待。前段时间,晨兴资本向LP分配5亿小米股权,就是因为当初投资小米的那期基金到期了。但因为小米股票最近还在涨,所以直接把股票转交给LP要比套现分红更有价值。
但腾讯投资所需的资本,主要是来自每年产生的利润,所以一旦长期看好一家公司,就会一直持有其股票,而不必考虑短期得失。
某种程度上,腾讯的投资风格更像自己的最大股东——MIH,这家在2001年发现并投资了腾讯的南非媒体集团,以其灵敏的嗅觉押中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直到近20年后的今天,依然持有腾讯30%以上的股份。
如果现在MIH把这些股份全部套现,将是一笔约为1500亿美金的巨大收益,但问题是,即使MIH再把这1500亿美金全部投出去,也不一定能再投中一家腾讯。这就是Timing的伟大之处。
所以,企业战略投资不同于VC的一个地方,就是更愿意、也有能力为长期价值付出时间。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说:“目前我们在电商领域斩获颇丰。但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的是,为了获得现在的结果,我们花费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很多人把2014年腾讯入股京东视为对电商赛道的重大布局。但在此之前,其实腾讯通过投资控股易迅以及其它垂直电商已经与京东展开了两年的贴身肉搏,最终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十分奏效的竞争策略。随即在京东上市前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但把公司的决策权留给创业者。
腾讯投资的逻辑是,按照离核心业务(社交、内容)的远近来衡量战略价值,而非公司大小。过去十年,腾讯所做的战略投资基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通过并购形成具有主控地位的平台公司,典型是腾讯音乐、阅文集团;
第二类是帮助腾讯在某一个垂直产业链获取更大的生态价值,典型如游戏、内容;
第三类是在垂直市场与腾讯有联动作用,典型如京东、美团、拼多多、猿辅导、贝壳找房等,它要满足几个前提,1、市场很重要;2、公司是头部前三位,即处于核心结点位置。
从数量上看,第三类公司占据了腾讯投资的半壁江山。除了财务回报,投资它们的另一个目的是协同效应,即被投公司如何与巨头的核心业务产生化学反应。
据说2013年腾讯内部曾对微信做过一个战略思考,当时有两个选择:1、把微信变成一个更简单的产品去国际化;2、叠加垂直服务,把它做深,变成服务国内10亿人口不同需求的超级APP。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用支付作底层,用九宫格等作管理平台,用合作而非主控的方式去叠加多个垂直业务,才让投资有的放矢。
2013年10月24日,程序员节,微信在这一天宣布日活用户突破1亿。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意味着这个聊天工具率先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国民级应用。
如果仅仅是IM+社交的功能,微信只是一款to C的产品,真正让它具备to B属性的功能,是微信支付。2014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亿次,极大地推广了微信支付。
但让微信支付从C端走向B端的,是腾讯在2013年之后的一系列投资布局:先是2013年4月领投滴滴,随后在网约车大战中快速在平台和用户之间推广了微信支付;然后2014年初入股京东,把微信支付接入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再接下来就是对美团点评、拼多多等新兴交易平台的投资……
这一些列操作让微信支付在C端用户之外,成了平台、商家都离不开的支付工具。
反过来,正是因为微信支付的存在,才让众多平台在支付宝之外多了一个选择。美团之所以选择接受腾讯的投资而没有站队阿里,就是王兴对两个支付工具权衡的结果。某种程度上,腾讯战投的存在实际上给中国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二选一”的机会,而不必有且只有一个选择。
1月16日,在2020腾讯投资IF大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提到了几个历史细节:“在京东打造移动端体验的时候,滴滴进行技术架构提升的时候,美团点评合并之后面临严峻的补贴大战的时候,腾讯无不是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以网约车补贴大战为例:2014年初,刚刚收购大黄蜂打车并获得阿里上亿美元投资的快的升级补贴方案,宣布打车奖励金额永远会比同行高出一元钱。这首先带给了滴滴资金压力,每天光补贴费用就多达2000万人民币。
程维找到股东腾讯,没想到后者爽快地借给了滴滴一笔缓解燃眉之急的款项。在补贴大战达到高潮的时候,滴滴的服务器扛不住了,多次出现宕机,最后腾讯干脆把北京的机房借给滴滴使用,这也让程维看到了腾讯的技术能力。几年之后,滴滴成为腾讯云的第一个互联网大客户。
刘炽平把这种投后管理称之为增值服务体系:
一方面,我们让被投企业和腾讯内部业务线产生更多有机的商业合作,可能是上下游协同,可能是横向合作,也有可能是开放腾讯的平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进行更多的科技赋能,并且把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技术能力更好地提供给被投企业。
这正是战略投资的价值:在钱和流量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由协同效应产生的赋能能力。
2011年,腾讯产业共赢基金成立的时候,腾讯市值还不到500亿美金。8年过去,腾讯市值涨了10倍。水大鱼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接招”,作者方浩。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