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生源流失、教师出走,民办学校拯救乡村教育?

作者:马玉见 发布时间:

生源流失、教师出走,民办学校拯救乡村教育?

作者:马玉见 发布时间:

摘要:城镇化对基层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545.jpg

* 来源:校长会(xiaozhangclub),作者:马玉见

因为疫情的原因,好久没有回老家了,前几天回去偶然路过母校,进去看了看,校园里除了校长和我,没有其他人。聊起母校现状,老校长告诉我,目前学校一共5个年级,估计学生80人左右吧,母校是附近7个村子的学生都在这里接受小学教育。

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教室里黑压压坐满了学生,每个班都有50个人左右,经常为了让自己的座位空间大点,和前后桌吵架。而现在,看到此景,不禁要问:现在公办小学的学生都去哪了?

01城镇化对基层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有人说,公办中小学学生流失是因为作为公共服务的教育不公平,农村公办中小学教学质量差,地方政府不作为,不禁止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学生才流失的等等,真可谓人云亦云。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610.jpg

实事求是地说,农村孩子涌向城镇求学,无论是进入公办还是民办学校,这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产物。

首先,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转移原因也相对清晰。我在几次全校家长会上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家长愿意长期居留城市的首要原因是为了子女更好的教育机会,再者是为了个人发展空间大,第三是为了收入水平高。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634.jpg

其次,乡村老百姓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家庭为教育支付更多成本的意愿也最强烈,家长虚荣心的攀比,看到邻居或亲戚家的孩子在县城上学,也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孩子弄进去。相应地让自己孩子进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教育的愿望和行动也最强烈。同时,城镇化过程中,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子女进城上学促使父母提早决策进城安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农村公办中小学生源减少造成影响。

第三,争议中有一个吊诡的重要问题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在农村中小学硬件条件飞跃、质变,教师普遍师范专业、考选上岗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为什么不能有效提高,或者不能令家长、学生、社会满意?这其中的根本不是硬件问题,不是教师水平问题,而是教师积极性不高。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707.jpg

农村学校的新一代教师大都是90后,绝大多数是本科毕业,再差也是大专毕业,大部分有城镇户口,绝大部分都在城镇安家生活,对于这些人,要求他们扎根农村,特别是越来越空心化的农村,连村里的年轻人都走完了的农村,很难。

况且薪资待遇普遍3000元左右,再加上是不是工资发放不到位,两个月工资还买不了一个新款iphone,更不敢再说什么动不动就几十万的谈婚论嫁,想让优秀教师留在基层公办中小学,更是难上加难。

02基层公、民办中小学发展两极分化

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近几年,城镇化速度加快,随着民办学校的兴起,我县各种民办中小学无论是生源人数还是升学质量,如日中天、如火如荼。最有名的就是“光明中学”,“才源中学”紧随其后,这两所民办初中,以绝对优势碾压我县公办初中,公办实验中学只能望尘莫及、望洋兴叹。乡下中小学更是苦不堪言,逐渐“空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两极分化?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728.jpg

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教育的一线教师,相对来讲,我对基层民办、公办中小学教育的两极分化现象应该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家这么多政策和条件的支持下,我县基层公办中小学生源人数和质量应该如虎添翼、如日攀升。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县公办乡村中小学生开始越来越大规模向城镇自主转学,大量中小学特别是公办乡村中小学生源逐年萎缩,造成公办乡村中小学领导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多的怪现象。还表现在农村中小学生舍近求远去县城上学,农村学校生源和部分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校舍硬件投入资源浪费,农村教师愈发老龄化、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

03基层公、民办中小学“一缺一补”

那么,基层民办中小学为什么能够如日中天、如火如荼呢?说到底,其实还是民办中小学对公办中小学的缺位进行了及时的自我补位。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803.jpg

这里,就要提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好学校?简简单单一句话,质量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那么,哪些方面的质量高才算是高呢?有人说,学生的应试能力要强,生活能力要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强。这三强,后两强,生活能力强没有可比性,自我发展能力又太虚无缥缈,只有第一强应试能力强,100个中国人中倒有99个赞成。

且不说中国的古话“胜者为王败者寇”“一张卷子定终生”,就说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能说丢就能丢吗?现代高考制度,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不走也得走,谁叫你是中国人呢?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现在的学校,不管你是公办还是民办,中考、高考成绩好的就是质量高的好学校。

公办有公办的政策支持,民办中小学想要与之分一块教育的“蛋糕”,那就必须有“两把刷子”。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834.jpg

民办中小学的自我补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第一:宣传推广到位。民办这类学校一开始搞所谓公有民营或公有民助,借当地名校之名,行招优等生之实。当时的宣传中至少有两点深深地打动了家长的心:一是师资与该名校一样,二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可直升该名校读初、高中。

最典型的就是民办河南郸城一中,对门就是公办名校郸城一高。在当地,谁不知道,学生到了该名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门?但是在宣传上,郸城一中仍按照郸城一高的内容进行宣传,这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许多家长和学生。

另外,民办中小学宣传上会存在夸张宣传,一个芝麻大的事,可以渲染成西瓜大的好消息,特别是在升学率上,总会有个全县第一,再差也是名列前茅。所以,小孩分数比该名校录取分数稍低一点的家长,都急吼吼地把高价钱缴到了那类学校里,还怕钱缴不上去呢。

微信图片_20200410104915.jpg

第二:硬件设施到位。现在的教育均等化重物不重人,上级教育局按传统乡镇、行政村的区划进行投入,导致农村地区校舍大量空置,而县城学校拥挤不堪,八九十人的大班额非常普遍,百人以上的巨型班也不稀奇。很多县市,农村学生进城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并且愈演愈烈,但是一些地方宁肯搞房地产搞到库存严重的程度,也不肯根据学生数量建设学校。

公办中小学教学硬件跟不上,民办学校的高质量硬件这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短板,教室、宿舍、餐厅都高于公办中小学。比如:我们县的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各种基础设施陈旧,更新换代慢。现在流行打工挣钱,有句话说得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乡下家长肯定把孩子送往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

第三:管理效能较高。自负盈亏,学校的发展是系关己命的问题,只有把学校办好,它才不至于亏损,这就调动了民办中小学的积极性。民办中小学深知老师是为学校保持课程输出的重要环节,是家长学生选择你学校的重要因素,同时老师的质量也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学深度。因此会对教师的专业程度要求比较高,绩效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发放,教师队伍按照“末尾淘汰”的机制遴选。

微信图片_20200410105008.jpg

第四:后续服务到位。民办学校提供接送或寄宿服务,还有很多课后兴趣班,减轻家长负担。孩子的作业可以在学校写,有老师辅导,家长只负责早晚接送,实在没有时间,可以全年寄宿在学校,家长很省心。

公办学校如何?2019年我跟随特岗朋友去乡下上课,一路上遇到2所公办小学,1所公办中学,在放学的时候,来接孩子回家的,大都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

另外,民办学校机制灵活,吸引了不少高学历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民办学校的老师由于没有“铁饭碗”,危机意识强烈,竞争激烈,对学生付出更多,责任心和教学实力普遍很强。

一定程度上,民办比公办更看重升学率,没升学率就没名气,没名气就不会有学生。学校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抓得相对比较紧,这正好满足了一部分家长上班挣钱和教育孩子两不误的心理。

微信图片_20200410105047.jpg

第五:资金分配到位。公办学校性质是全民所有制、经费以财政拨款为主的事业单位,关注教育公平和普及人人有书读。

民办学校性质自负盈亏私营企业,一般采用股份制办学,有强大的生存压力,学校生存、发展,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改进教育模式,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持股份额分配利益和承担风险,招聘职业校长,这在一定程度以上降低了办学风险。股东也会为了利益最大化,想尽一切办法让学校办好办强。

第六:教学质量到位。公办学校一般严格按照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执行素质教育,但是民办学校为了生存,十八般武艺无所不用,正好在这一点密保了公办中小学的缺位。比如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朝五晚十的早晚自习。无论顶层设计,还是基层建议,只要能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好方法。

公办学校没有生存压力、教育目标模糊,教师工作及福利相当稳定,管理和教学就各凭个人良心,八分水平只愿出四分。部分教师为提高自己收入水平,就只好以补课的理由找学生收取补课费,家长苦不堪言。

民办学校有巨大生存压力,需要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教育服务。教师之间竞争激烈、八分水平愿出十二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知识学习及业务培训、领导班子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以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不断提升,符合社会要求、家长的期望。

微信图片_20200410105111.jpg

综上可知,城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更现代化、科技化、国际化和自主化。这就对民办或公办学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谁在这几个方面做的突出,谁就最有优势。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新农村基层教育建设的必要性,新农村基层教育建设并不是要放慢城镇化,更不是要否定基层教育城镇化,而是有利于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基层教育城镇化。

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保证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基层民办、公办中小学教育的两极分化,才能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共同富裕。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xiaozhangclub”,作者马玉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xiaozhangclub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xiaozhangclub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生源流失、教师出走,民办学校拯救乡村教育?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