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顶思,作者Mina
这几天,各地陆续开学的消息在朋友圈不胫而走,复课的曙光近在眼前;但同时,疫情的防护也丝毫不能松懈,人们似乎也要做好“长期战疫”的准备。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段特殊时光,尤其对于学校来说,这段“线上教学”岁月,可以分享的太多太多:变化调整随时发生,机遇与挑战共生共存。每所学校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各学校管理者、授课教师也是迫切想要向同行取经,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此同时,线上教学也在有些层面上表现出了它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也是学校未来恢复正常教学以后,值得借鉴、发扬的存在。
近日,顶思“神奇讲师-汇客厅”邀请到了三所学校的教学主管,分别从教学创新、教师发展以及创变管理三个维度,提出了八大问题。让她们具体谈一谈这段特殊时期教学中所遇到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并带来了一线的实地教学分享。
Q&A
Q:TopSchools&在线观众
陈:南京雨花台国际高中学术副主任陈莹
赖:四川省骨干教师、成都哈密尔顿麓湖小学赖杉
张:北京新英才学校剑桥国际中心高中主任张志芳
教学创新
Q1:目前学校的线上教学使用怎样的工具配合教学,又是怎样满足国际学校多元化教学挑战的?
张:我们选择钉钉作为在线教学软件,这是看中了其视频会议及屏幕分享这两个主要模式。教学互动多就采取视频会议模式,知识输出多我们就会使用屏幕分享模式。在教学方面,我们采取直播课程+微型录制课的形式:直播课程可以回看,微课我们主要集中录制系统课程的重难点部分。并且,我们还会利用钉钉软件本身一些端口的设置,如课前发布任务,课后布置作业,在线批改等等,多向结合展开教学。
说到挑战,教师的备课资源及相关资料肯定没有在学校的时候准备的那么充分,二就是担心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不过我们学校有专门的信息中心去维护系统,并在初级阶段对教师做了相关的培训和指导。目前看来都比较顺利,所有的教学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陈:我们学校的课程大部分采取录播和在线互动相结合,这是基于我校特点的考量:A-level项目每个年级平均5-6个班。从网络的稳定性及教师工作量上考量,我们在综合评估下选择了大部分课程录播的方式。
因为是录播,所以在互动性上有一定的局限。于是我们把每节课的时长从之前的45分钟扩充到了一个小时:前半小时学生看录播课程,后半小时与教师进行答疑互动。同时,我们借用QQ群的平台布置课堂作业,当场提交、批改。
前一两周学生们会觉得有些挑战,毕竟跟传统线下授课相比,对同学的自觉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两周之后大部分同学就对这个模式有了一定的认可度。
根据上课进程中同学们的表现和反馈,老师们后期也做了一些调整,例如将录播的半小时课程做相应剪辑,按照知识点切割,从一定程度上兼顾差异化教学。
挑战是如何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是否落地,我们尝试了一些方式,比如在线考试等,但跟线下评估仍有一定差距。好消息是南京马上就要复课了,到时候我们能好好检验一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赖:在线软件我们同样选择了钉钉的视频会议和直播功能。由于我们学龄段是小学,所以这样的选择也是基于小学生特点的考虑。
课前10分钟,老师会和小朋友做一个沟通,可能是前日作业评点、或是让小朋友分享一下错题或成功的经验,通过这种热身先让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然后再开始上课。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问题,每节课的时长我们定为30分钟,但因为小朋友每次都有很多分享,我们的课程也经常超时。
为保证教学整体性,老师们使用的是统一的教学PPT,每个老师在使用的时候可以灵活增加内容,但我们会制定一个“保底”教学目标。同时,每星期老师上完课之后,也会组织会议互相沟通总结。有好的经验给其他老师分享。
Q2:如何保障学生教学效果落地?有什么样的跟踪或是评测吗?
赖:说到有效检测学习质量,我们最近进行了“云考试”,我们提前跟家长沟通好,把卷子提前打印好,让小朋友把他的摄像头对准本子和笔,进行一次40分钟的测验。考试之后马上进行评改,随后让小朋友给自己打分,总结有哪些进步或需要提高的地方。有的小朋友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还会要求再进行一次云考试。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我们采用短而密的形式:早上会给学生推送一个很短的微课,课程结束会有相应的挑战任务。在上课之前,借由平台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完成情况。
同时,我们还针对小朋友的特点每周设置不同的奖励机制,评选“挑战之星”、“设计之星”、“优秀之星”等等,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之星,就要满足一定的学习条件,借助孩子们的好胜心,设置任务驱动的目标。
比如课后的任务如果完不成,就需要回去看课程的回放、你只有完成了课程,才能参与课后的游戏等等。任务都是递进关系的。
张:我们的学龄段是高中,管理方式上可能有点像很多公司平日里的在线管理机制:我们会利用平台首先确保学生的考勤,设置课后作业提交的时间。
对于老师来讲,学生平日的基本情况我们都是了解的,也会对学生在线上课状态有一个初步的预判。
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的知识点都是比较密集的,频繁的连麦沟通比较耗时,所以我们多采用文字交流的方式;对于需要“点”一下的学生,我们也会就某一些问题指明让其回答。当然,在采用视频会议的时候,互相交流就会更加方便。我们通过提问或答疑的方式,就可以进一步评价这个学生。
对于评测的方式,除了上面讲到的,我们还会在教师工作群中实时交流。学科老师会和导师紧密联系,比如每周上课哪些同学值得表扬,哪些同学存在问题需要关注,学科老师会发在工作群里,导师看到之后会与学生及家长做沟通。如遇疑难杂症,我们还会把班主任拉进来。在线教学的话,每个老师都会更加辛苦些。
Q3:教师教学质量如果保障?
张:对于教师质量把控这一点,我们采取了几种方式。
第一,教学主任设定一个听课排期,进到老师课堂里面去听课,有些时候并不是去指导教学,而是总结课堂上的问题后把解决方案给到老师;
第二,每周一次的教研会-大家可以在这个时候分享优秀经验,沟通教学问题、学生反馈等等,好的方法就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进行推广。
第三,在线模考成绩也是教学效果的一个体现,教学是否有效也可以从这里看出来。
其实在高中,我们更多的关注来自学生的评价。在第一周的时候,学生会有一课一评的问卷,对在线上课有一个比较细致的评价。后来发现这样会增加学生负担,之后就衍变成了一周评一节课。学生可对老师这周的互动教学进行评价,教学主任会根据这些反馈跟老师沟通,及时调整教学。
陈:张老师说的非常详尽,由于我们学校的学段同张老师一样,基本评估的方法差不多。教师评估方面,除了教研会与学生评价以外,我们还会给老师发放问卷,看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们会定期在教研组里,团队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教师发展
Q4:各学校有哪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用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吗?
陈:作为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部分。我们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每学期我们都会邀请外部一些优秀老师给全体教职工做教育相关的分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4C教学法”等都是之前的培训,包括顶思组织的一些培训我们也会参加。
各考试院官方的一些培训机会,学校会提供给老师们。同时,教师也可以自己寻找适合的培训机会,向负责人申请,最终经过评估后,选取合适的开放给老师参加。尊重老师的职业发展,让他们认可自己在学校的发展路径,终身学习的心态受到尊重,是我们学校重视的方面。
赖:我们学校老师的职业规划会更偏向个性化。教师跟学生一样,每个人的潜质和闪光点是不一样的。学校会根据教师的需求安排不同培训。同时,对于那些尚未发现自己身上潜能的,就需要学校的主管帮助他去发现,帮助他挖掘发现之后,再配以相应的培训,使老师建立起一些自信,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走的更远。
张:其实,就像我们学校的升学指导帮助学生申请大学的时候一样,先要帮助学生有一个自我认知,然后再去做相应的职业规划。老师也是一样。我们会帮助他们先发现自己的优势,继而把自己的优势扩大化。
另外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会针对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培训,二是参加由官方如各大考试院举办的针对考纲更新的相关培训。学校一直以来对教师培训也比较重视,也是剑桥国际中心评为的剑桥教师职业发展的先进单位。我们认为,教师发展好,最终受益的是学生。如果学生好,家长自然也会非常认可学校。
另外,差异化教学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我们的方式之一是采取大小课,会把老师分成不同的角色,大课上我们会选定老师,各教师都有不同的分工,或教整体,或教某个章节,有人专门负责上大课,也有老师分到小课里去做更好的分层教学实践。小课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额外任务让理解快的学生继续拓展;也可以针对中等或弱一点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或练习。
我们本来是想用5月份的A-level大考来检验一下差异化教学的落地情况的。不过目前由于考试的取消,反而给我们的时间更加充足了。
Q5:大家觉得中外教的职业发展路径和需求都一样吗?在自己的学校中,职业发展会有什么样的设计和考量因素?
张:我们学校是十五年一贯制的学校,各个部门都有外教,所以我们成立了国际部,有专门的的国际部负责人,负责外教总体的管理。我们各个部门也有专门评估外教的负责人,每月会对外教进行评分,然后把相关的考评细则发到国际部。
虽然我们采用的是中外教不同的考评体系,它有好的地方,不会因为评价方式的不同发生分歧,也便于管理。但可能在深层次的融合方面就相对弱一些。
有些学科的外教同样也想多参加培训,也希望可以引领教研,分享他们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学校大多数还是中国面孔的学生,教学方法上不光需要国际化,也需要一些本土化的内容在里面。我们学校国际部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本土化的活动邀请外教参加,让他们更加融入。
陈:我校中外教的评价体系,包括薪酬体系都是相对分开、相互独立的。不过同样有的时候也会遇到融合的问题,一部分的外教配合度非常高,也有一部分外教会存在自己的一些个性。所以我也是想就“融合度”这个问题听一听大家的想法,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Q6:有的人会担心,你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培训机会,老师的跳槽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对此您怎么看?
赖:我觉得这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学校做的足够好的话,哪怕人走了,你还是会吸引新的人才来。就像黄埔军校,输出了众多响当当的人物,但其本身依然发展得很好。
陈:我们的观点也是一样,学校会给教师提供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学校会尊重。如果有老师选择离开,TA在走之前,已经把知识和一些积极的东西传递了给了同事和学生,我们更多的会看到积极的方面。
赖:我想补充一点,就是有的教师从原先学校学习到的东西,可能走出去之后发现其他学校的土壤不一样了,也不能够发挥出自身更大的价值,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张:首先学校要做的好,这个定义涉及的范围就比较广了,比如薪酬方面、学生方面、也包括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其次,如果教师在学校里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其实跳槽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之后他学成归来,还是会选择服务于我们学校和学生的。
让老师切实感受到来之学校领导层、管理层的关心和温暖,这是比较重要的。
创变管理
Q7:IB、A Level都相继宣布取消考试,AP考试形式和内容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接下来的教学怎么安排?做了哪些调整?
张:我觉得目前除教学安排之外,最重要的是关注家长、学生和教师心理方面的一个波动。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老师要先将政策同家长和学生解读清楚,破除谣言。第二,教学要跟上,我们的导师也会把相应的学业规划、升学规划给到家长和学生。这样家长和学生才能够安心的跟着你,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无论是取消考试还是别的什么评估方式,其实都是对学习进行评估,如果我们的学习做到位,其余只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
陈:最重要的,是师生能够在变化之中始终保持教学的状态和学习与热情。考试以任何形势进行,本质都是学习。学校会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
Q8:结合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开学后对于教学设计和管理您可能会采取哪些新方式?
张:首先,结合这段时间我们也发现了线上的一些优势,在未来,如果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差异化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事情。另外,结合目前考试取消的事情,我们也开始考虑,在以后针对考试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对于标化考试的拓展也是要做的。
其次,通过最近的线上教学和新教学方式的推行,在教师发展方面我们会有两个思考:一个是老师综合素养的培养,二是如果真的有老师在过程中不能做到拥抱变化,心态上接受存在问题的话,也要考虑对老师进行优化。
再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大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个是一个持续关注的点,其实也是大学关注学生的指标之一。
陈:我们将会把在线教学的一些优势扩大,比如微课,我们会在后续线下教学中作为补充讲解给到学生,线下和线上相结合,这是一个收获。
赖:不同于前面两位老师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我们会更关注学生成长性思维的培养。我们一直倡导孩子们要从错误中学习,要敢于迎面挑战,在他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你给他加油,小朋友就会受到鼓舞。那么等他去做比较难的事情之时,就会想要去挑战。这种心态是很重要的。
结语
此次疫情突袭,如果从未来回首,只是众多的变化之一。在学校教学方面,如果能够长期拥有创变思维和应对突发的能力,才可以在变化来临之时更显从容。而创变思维,不仅停留在教师教学层面,培养学生面临变化、挑战的智慧与勇气也是无论变化与否我们一直需要重视的事情。
同时,营造“看见与被看见”的教师发展文化,学生们才会在教学中受益更多。中西教学的相互融合,也要根据学校、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
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让我们一同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学习,在变化中成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顶思”。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