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各地除湖北省外,已全部发布明确的毕业年级开学复课日期。但政府考虑到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无法做好自我防护等因素,决定幼儿园开学时间“另行通知”。
与有国家扶持的公办幼儿园不同,民办幼儿园基本上“自给自足”。由于开学时间未定,一部分民办园已经入不敷出,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其中普惠性民办园虽然属于民办性质,但额外享有的国家补贴让其资金压力有所减缓。
民办幼儿园陷入困境
根据教育部于2019年2月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6.58万所,占据着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
尽管目前多省市已陆续发布开学安排,但幼儿园的开学时间仍未确定。已公布开学安排的众多地区表示,幼儿园的开学时间将“另行通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办幼儿园凭借政府的支持或补贴运转良好,而不同的民办幼儿园之间却有着极大的生存差异。
据新学说了解,一些在当地有着较好口碑的民办园通常会按照惯例在寒假之前收取下半学年的学费。在疫情期间,民办园为了增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二月中旬开始正常安排教师线上授课,与学生互动等。对于这些民办园来说,学校收支情况还算良好,但疫情迟迟不稳定,教师的薪酬可能要“打八折”。
相比之下,没有学费来源,却还要继续支付房租与教师薪酬的民办园的处境就显得有些尴尬。一方面政府要求本学期春季开学前不得私自收取学费;另一方面租金照付、安排线上教学需要支付教师工资,使得民办幼儿园不得不降低教师薪酬,或变卖资产甚至关停园区。新学说了解到,由社区开办且规模较小的“家庭园”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冲击极为严重,不少园区已无力向老师发放足额工资,已将薪资降至最低标准。
而不管是目前民办幼儿园无论是资金运转良好还是已经“捉襟见肘”,都已经失去了一个较大的收入来源——保教费。4月10日,针对个别学校和幼儿园在未开学开课情况下预收学费(保教费)、住宿费问题,教育部治理教育乱收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预警,要求各地各级各类学校未开学或未开课不得提前收取学费,包括保教费。
另外,北京朝阳区也已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线下班级集体活动、入园参观等,已收教学费用按照开学时间顺延。
持续近4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学前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民办幼儿园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多地出台政策帮扶民办园
为了帮扶民办幼儿园缓解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中央部委和部分省份陆续出台帮扶政策,无疑给办学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比如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厦门、广州等地均出台政策,对民办幼儿园给予扶持措施。
鼓励减免民办园房租
鼓励减免民办园房租是最为普遍的帮扶手段。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走在了政策的前沿。北京率先提出对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教育机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上海和广州紧随其后。
北京
北京市教委3月1日发文规定,教育机构承租北京市及各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办学活动,依照防疫规定延期开学或暂停培训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同时,允许教育机构延期纳税。
上海
3月19日,上海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规定对租赁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和行政事业单位自有房屋办学的民办托幼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减免租金。
广州
4月7日,广州市教育局规定民办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和低收费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免收2、3月份的物业租金,视疫情情况可减半收取4、5月份的物业租金,并落实到承租人,免收和减收的租金在国企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视作利润。
减缓征收保险缴费,稳定用工
在社保缴纳方面,人社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也已出台政策,明确民办非企业单位可减半征收三项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这意味着,民办非营利性幼儿园可享受此政策。地方也出台了相应政策。
浙江
浙江省提出,民办幼儿园可减半征收2~4月份基本养老保险,可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6个月,其间免收滞纳金等。
广州
广州市则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和低收费的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上海
上海也规定各类民办托幼机构可申请延期申报纳税,享受推迟调整社保缴费时间和基数、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降低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阶段性减免三项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等政策。
针对民办幼儿园贷款难的问题,学前教育专委会建议,鼓励金融机构按照政府贴息、低息方式提供小额贷款,或以幼儿园资产质押等形式发放贷款。
提前发放普惠性民办园补贴
除了以上对所有民办园都适用的扶持政策之外,为了缓解民办幼儿园的暂时性资金困难,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提前发放补贴。
北京
北京市明确表示,符合条件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可按照2020年1月的在园幼儿数,将2020年1~6月每位学生1000元/月的生均定额补助一次性预拨。
厦门
厦门市也出台了文件,规定按照普惠性幼儿园2019年秋季学期符合补助条件的注册幼儿数,3月10日前拨付70%的财政分级补助资金,差额于学期末结算。
补助标准为一、二、三级幼儿园分别为每月每生600元、400元和300元。厦门市还规定了这笔补助资金的用途。按照文件要求,补助资金的支出用于保障和提高教职工待遇的比例保证不低于50%。
浙江
浙江省财政厅于3月12日发文表示,对按学期收费,2020年延迟开学而暂无学费收入的民办幼儿园,各地可采取一次性预拨、年终清算等方式给予补助,支持疫情下办学办园和教职工薪酬支出所需。
广州
广州市则规定,将2020年预算拟下达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定额补助50%提前下达给各民办普性幼儿园,保持园所和教职工队伍稳定。民办教师从教津贴、生均补助经费等提前下拨。
普惠性民办园“更胜一筹”?
国家部门与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民办园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办园的资金困难问题。但长远来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园仍无法依赖补贴生存。如此,政府补贴这一“特殊待遇”就让普惠性民办园显得“更胜一筹”了。
按照教育部第三期(2017 2020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左右。
但实际上,在过去几年,补贴标准低、发放不到位等问题在地方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也较为多见,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面临收支缺口。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或更加不足,普惠目标实现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普惠性民办园应该如何发展?是按照计划正常推进2020年达到80%占比?还是放缓推进步伐,教学质量和教室质量并重?
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颁布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把原定2020年要实现的学前毛入园率达到85%、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全国原则上达到50%这三个硬指标,修订为至2030年分期分批完成。
《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普惠性民办园推进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同时也符合目前疫情之下学前教育行业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原状的实际情况。
总的来说,资金“自给自足”的民办幼儿园正面临着薪资打折、关停园区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引发了幼儿园经营者的深思。
就目前情况而言,普惠性民办园较占优势,可以凭借政策补贴缓解短期内的资金短缺问题。对于大众来说,普惠性幼儿园收费较低,能够减少家长在子女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因此其存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对于精英家长来说,他们更加偏好与自己教育理念更加趋同的非普惠性民办园作为子女学前教育的起点。
而从政府层面而言,推进普惠性民办园不能急于求成,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师资与教学质量可能才是重中之重。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学说”。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新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