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教室里没有固定的座位,孩子们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座位。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丢果皮纸屑”。且每到午餐开始,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别惊讶,巴学园的确不存在于现实中,而是来自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书《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天马行空地将心中理想教育的模样送给了“小豆豆”。可惜的是,巴学园仅仅存在了八年,最后因二战消失。那现实中的“小豆豆”们又该去哪儿找寻找一所像巴学园一样“最”特立独行的学校呢?
1、“最快乐”夏山学校
1921年教育家尼尔和妻子一起在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开办了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秉着“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原则,完全舍弃训练、命令、要求、道德与宗教教育,施行民主自由的教育方式,加之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夏山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在夏山学校,快乐是生活的目的,“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学校认为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施教者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聪明、实际,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才能、志趣发展,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成为清道夫。
夏山学校基于这种理念去教育学生,创造了很多种看似奇怪的学校特色:
(1)混龄的学级编制:最初孩子们依年龄分成小班、中班、大班,但后来逐渐采用“家庭编组”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2)开放的教学管理:学生可以在不妨害他人学习的前提下自由的走动;孩子们凭自己的意愿出席,不论缺课多久也不会受到责罚,但选课后不去上课就会被除名,其它学生有权利把他请出教室。学校甚至允许学生以游玩代替读书,因为学校认为儿童时期就是游戏时期,游戏贮备未来生存世界的应变能力,应尽量给予孩子游戏的时间与空间。
(图为夏山的孩子跟老师一起上手工课)
神奇的是,从幼年即就读夏山学校的孩子,一开始反而就会乐于上课。但由其它学校转来的孩子,通常讨厌上课,他们会先到处玩耍、骑脚踏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这种情况有可能长达数个月。最长的纪录,是由一名从教会学校转来的女孩缺课长达三年。
(3)弹性的学习内容:夏山着重孩子的差异化学习,所以并没有统一的课程而采用弹性课表,老师也不会替孩子决定他将要学习什么,学生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学习课程,从受禁制的生活中找回属于自己的意志,负起安排与完成学习的责任。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责任与信任,除了知识学习外,强调情景教育、艺术教育。举例来说“只演夏山孩子自己编的剧本”是夏山学校的传统,孩子们在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中,表现自己、建立信心。
(4)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虽然老师们也教授入学考试的必要科目,但夏山没有正式的考试,而是以轻松谈话的方式测验学生。问题一点也不难,孩子们可以畅所欲言。新入学的孩子也许无法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头脑不好,而是长久处于传统、严肃的生活形态下,表达不出富有变化的好答案。虽然没有考试,但由于夏山是从游戏中学习的教学方式,所以孩子们都很认真学习。若老师因故无法在既定时间来上课,孩子们还会抱怨。
(5)摒弃权威主义:夏山没有权威,尊敬出于赤诚。不论校长、老师、学生享有相同的尊重,同样拥有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来言,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真诚、温暖的辅导员角色。教职员与儿童的伙食相同,也同样得遵守同一团体的规则,因为孩子们绝对不会忍受教职员们拥有特权。对老师而言,校长尊重教师的人格与专业自由,教师可以自行从事实验工作,自行负责教学,并有权选择课程与教材。
(6)民主形态自治:在夏山,有个神奇的学校管理方式,叫“自治会”,且分为两种:学生自治会和师生一起参与的自治会。学生自治会分成三个部分:议事、议程、会议。孩子们平等地讨论议题,言辞中肯、切要,连七岁孩子们也会不畏惧的站起来说明事情的原委;师生一起参与的自治会不仅制定学校的规则,并对团体每个分子应有的行为也加以讨论。就寝时间的规定在各学期初由投票决定,时间依年龄而有所不同。其次活动方面的问题,由运动委员决定。另有学期末的舞蹈委员、话剧委员都由选举产生。为了防止孩子们出校门后,做出有碍学校名誉的事,而特别设立了校外委员。教职员及儿童不论年龄大小,每人都拥有平等的一票权利。而违反规则的人会受罚,但不服判决者可以提出申诉。
在夏山,孩子们治理自己,对自己的权利争取到底。这对生长在自由风气下的孩子们的确非常重要。利用团体约制的理念,在夏山学生自治会里,孩子们学得如何与各种人共同生活、解决周身问题、尊重别人感受、接纳他人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如何不受别人的威迫与利诱,他们被赋予自由、被认同,内心有爱。
1. 星期一晚上,孩子们往往拿着父母亲所给的零用钱到街上看电影,若星期四换新片,有钱的孩子大多又会跑去观看。
2. 星期二晚上,教职员及年长的孩子大多到尼尔的房间聆听演讲。这时年幼的孩童(中低年级)分组阅读。
3. 星期三晚上是跳舞的时间,播放的音乐是由许多乐曲中挑选出来的,孩子们都跳得很开心。
4. 星期四晚上没有特别的节目,大孩子们都会到街上去看电影。
5. 星期五安排有话剧的学习。
6. 星期六晚上对学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夜晚,学校自治会的召开日,在此会议中,学生们讨论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及其它活动问题,从讨论中做成决议付诸实施,自治会后常会举办舞会,到了冬天则有话剧的表演。
7. 星期日为影剧欣赏。
夏山的第一任校长尼尔说:“孩子的本性必须受到应有的尊敬,而大人强制的干涉与指导,只不过是想制造顺从命令的机器人。大人们为了顺应社会需要把孩子培育成安坐办公桌前、乘早班车上班以求不迟到的机械人。简单地说社会就是由这许多胆怯者组成,他们惧怕自由、唯求一成不变。然后大人再把这种现况传达给孩子,更甚者以此种方式教育孩子。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2、“最科幻”奇点大学
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位于加州北部NASA下属的“埃姆斯研究中心”院内,是由谷歌(Google)、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以及若干科技界专家联合建立的一所新型大学,建校目标是使未来的科学家们做好准备,从容应对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未来的机器免于伤害人类。
这么科幻的学校会吸引什么样的未来科学家呢?
每年有来自120个国家的4000余人申请价值2.5万美元的课程,夏季课程只有80个名额,入取率仅为2%。入场券一点儿也不比哈佛的容易,你必须专精于某一项具体的技术,或者成立过高商业价值的项目,而其中许多人都将至少创办一家公司。首席执行官、发明家、医生和量子物理学家经常申请。截止到目前,最年轻的学生19岁,最年长的63岁。有人用这么一句话来归纳这些学生的共性——“这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学校之一,每一个毕业生都有望成为亿万富翁、未来世界的领袖,或两者兼之。”
而为了培养未来的亿万富翁、世界领袖,奇点大学有三个与众不同的校园特色:
(1)问题导向,未来课制:奇点大学的现任 CEO Rob Nail 称,他们在这里教授的是指数思考(exponential thinking),即看到指数式进步的科技所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学校采用独特的10周教学制,虽然学制很短,但学费高达2.5万美元。在广泛征求诺贝尔奖得主等世界一流学者意见基础上,该校设立未来学、网络和计算机、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医学和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能源、航天和自然科学、法律和伦理、金融等10个领域的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这些顶尖技术。奇点大学不教学生如何掌握这些技术,他们只是将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幻的技术和最普遍、最要紧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学生要做的是发挥自己的创意,成为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桥梁。
奇点大学不以传授知识为导向,而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它并不是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政策制定者或国家领导人,而是带领学生思考宏观的问题。奇点大学成立以来,来自全世界75个国家的800多位校友为世界人民献计献策。有人利用3D打印技术、材料学和控制学设计了一款巨型3D打印机试图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居住条件。
此外,除研究生水平的10周课程外,该校还开设针对企业高管、为期3天或10天的短期培训项目,以帮助企业高管们了解所在行业的前沿技术,培养前瞻性思维。其中一个培训项目称为EP(Executive Program),该项目是为期一周的研讨班,主要是为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家教授预测方法,以判断前沿科技如何扰乱或者改变他们的行业、公司、职业和生活。主要课题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如何给人类的工作提供补充;在新的劳动力市场中,下一代的“数字原生代”如何利用好他们的技能;谁拥有我们DNA的各项权利……
此外,奇点大学还拥有“SU Labs”一个开放的创新实验室。大机构、创业公司和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参与进来使用这些呈级数增长和融合的技术来创造新的商业解决方案,以及解决全球最具挑战的问题。学生也能随意进入提供最前沿的技术的“创新实验室”,从3D石膏粉彩色打印到无人航空飞机,再到虚拟现实眼镜等灵感工具一应俱全。
(2)创业孵化,前沿教育:奇点大学在去年还是一家非盈利组织,如今已然成为美国盈利最强的公司之一,也成为不折不扣的创业孵化器。来上课的人必须懂“前沿”科技,并且要知道如何降科技应用于影响数十亿人的生活并“解决世界性难题”。
怎样保证“前沿”?为了维持大学提出的“技术的几何增长”这一理念,教学大纲每年都会进行五次重写和更新,同时演讲嘉宾名单也在频繁更换。这使得奇点大学不能成为一所“有资质”颁发学位的大学,因为它无法满足美国政府对于正式授予文凭的学院“课程在五年内不许更改”的规定。
奇点大学创思大赛中国区代表姚菀怡谈到奇点大学在评测项目时主要看重4个标准:
A、影响范围大且可规模化:至少要影响1亿人。
B、前瞻性:运用最前端的技术。
C、实现难度:5年内可实现。
D、商业价值:这是项目的驱动力。
在GIC比赛中获胜的人不仅可获得奖学金还可以参与在奇点大学为期10周的夏季课程。和奇点大学的学员们一起想出各种方法来使至少10亿人在接下来的10年中得到帮助。而课程结束时,他们还需要产生可操作性想法来说服潜在投资人。奇点大学会邀请知名风险投资家参加学生们的期末报告会,没准有人对某个有前途的想法就愿意一掷千金。而短短6年时间里,奇点大学的校友、合作伙伴和成员孵化了100家创业公司,诞生了无数专利和创意来推进奇点大学的使命。
(3)精英人脉网,思想家俱乐部:尽管奇点大学以教学为主,但它另外一个目标是要创建一个独一无二的俱乐部,使这些不同领域内的顶尖思想家在短短的学期内,相互碰撞交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脉关系网络如CLUB体系一样关联在一起,形成巨大的精英人脉网络。站在这张巨网之中的学员同时被奇点大学给予了站在人类历史中的宏大视野、解决人类重大挑战的足够勇气以及利用各种前沿科技的想象力。他们不需要去争论“奇点临近”理论是否正确;不需要去考虑“机器智能何时超越人类”等问题;不需要对人类和科技的关系进行哲学思考;更不会去无谓的争论“人工智能是否是恶魔”,他们所关注的就是如何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来解决世界上最迫切的问题。他们需要做的是成为那些比别人看的更远的人,通过自身创造性的思维和无畏的勇气在我们未经察觉时将未来带到了我们面前,而奇点大学最大的价值就是使这些人集聚一堂。
谷歌CEO Larry Page对奇点大学如此评价说:“如果我还是学生,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关注未来的人来说,这都是他想要去的地方。
奇点大学胜在以一种更加系统化的方式来表示自己更关注未来,但实际上真正的应该推进奇点大学所关注技术的,是传统的大学、机构以及企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奇点大学是一所大学,不如说它是一所让人类更关注未来的“媒体”。
3、“最极客”可汗学院
用户7500万、2.3亿堂公开课、为学生解决了10亿个问题、MOOC旗帜公司,这些标签都指向2006年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可汗学院(Khan Academy)。与之前介绍的三所奇妙学校不同的是,可汗学院不是一所线下实体学校,而是一座云上的宫殿——老师利用10分钟之内的网络视频进行线上免费授课,以帮助各年龄学生的学习。这听上去跟MOOC界的三大巨头Coursera、Udacity和edX并无二致,但可汗学院的独特在于它的极客传奇故事和背后的人文情怀。
从2006年,萨尔曼·可汗只是为了辅导远方小侄女的学业把教学视频传上网到用一个人的力量建立可汗学院,并在好几年中只有可汗一个老师,再到现在已有32位教师加盟,最近一位加盟者是谷歌的三号人物。视频教程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数学的基础核心课程——算术、几何、代数、微积分,到物理、生物、化学、医学、艺术、金融,历史甚至还拓展到会计、信贷危机、SAT和GMAT考试等。
那是什么让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
(1)创新的在线学习方式:MOOC并不多新鲜,但根据YouTube网站的统计,可汗的课程比他母校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免费网上课程还受欢迎。究其原因是许多大学的网上课程不过是把教授上课的过程摄制下来,强调“教”;而可汗的教学视频则突出“学习”。举例来说,“可汗模式”让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许多“不二真理”产生了质疑——是不是只有专家才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一小时左右是不是最合适?
而可汗学院除了利用网络传送的便捷、低成本,还有自己的几个小特点,比如每段课程视频长度只有十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老师并不出现在影片中而采用一种电子黑板系统……其中电子黑板反响最好,甚至由此产生了“可汗风格”。而调查显示与录屏风格相比,学生愿意在“可汗风格”的视频中投入1.5-2倍的时间。老师边讲边画很像一对一讲题的感觉。在一片白板/黑板上用板书讲课,或者在PPT上勾画要强调的内容,手写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该看哪里,并忠实地跟着老师的思路。
(2)科学的学习诊断方式:可汗认为传统的学习诊断形式,如标准化测验有利有弊,但其局限性太高,没法对学生的每一方面都作出评估。也无法让考试的作用更多地向发现学生的漏洞而不是将学生定性的方面倾斜,并且由此导致学生获得对知识浅显的理解后没有足够时间进一步研究就疲于应试。比如,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代数视为探索世界简单方便的工具,反而将其视为亟待跨越的障碍,代数变成了枯燥的课程,而不是使学生走进万千世界的通道。
(3)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无边而又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学生们被“困”在了一种根深蒂固而又安于现状的教育环境中。教育也许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美妙的多样性与细微差别,但正是这些多样性与细微差别让人们在智力、想象力和天赋方面各不相同。
所以可汗学院的学习方法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和完整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的。如此一来,知识似青山连绵不息,学生可以跳出教材和课时的束缚,将知识的关联度重新展现出来,并被激发去探索更有意义的内容。此外,可汗学院的程序员们研发了一套练习系统,它能生成一个知识地图,帮你做分析,让你知道哪里薄弱,并用图表方式反馈给你。当你观看视频发现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发邮件提出问题,可汗学院会在线回答问题,每秒钟可以答15个。
(4)翻转课堂有序混乱:实际上,云上宫殿正越来越接地气儿,可汗学院将不仅提供视频、开发全新的教学工具和模式,并计划建立实体学校。在实体学校尚未筹建完成之前,可汗学院也通过“翻转课堂”推动了传统教育的革新。
试想当学生们自学完可汗学院的视频,回到课堂上彼此讨论解惑,一名教师来回走动,为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解答。已经掌握知识的其他学生则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学生在试着谱写乐曲,有些学生在通过游戏学习经济学,还有些在设计手机应用程序。该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极客创造空间!
(图为可汗学院创始人可汗)
坚持把可汗学院作为非盈利组织的可汗曾说“在10年前或15年前,没有人能够预见人类今日的发展。既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现在的学生们在10年或20年后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那么比起现在教给他们的知识内容,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无疑更重要。!”
未来学校该什么样?
不论是允许孩子做“快乐的清道夫”的夏山学校、主张“劳动、学术、自治”神奇的深泉学院,抑或是让学生游历世界的创新性大学Minerva,还是一个叫可汗的极客教育家依托MOOC技术做出的“可汗学院“,不论是国外开创性的探索,还是国内步履维艰渐有起色的改革,教育始终在关心未来的人该怎么样生活、学习,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校园模式、学习方法与那个无限可能的未来对接。
2014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邀请来自全球的645名专家代表参与了一项名为“2030年的学校”的调查。报告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可能方向:教师、讲座或强制课程将被淘汰;传统实体学校不再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地方而成为一种社交环境;技术创新加上社会与教育创新,使传统“教室”变身为未来“会议室”,学生协作学习,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详见下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也许,结合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代表性学校和WISE调查所彰显的特质,我们不妨大胆描摹未来学校更具体的样子——依照学生特质设计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取代现有的学科设置,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系统依据学生的历史学习行为,设计推荐的学习路径,学生结合兴趣调整并开始学习,培养方案因人而异。教学内容会被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知识点,按相关度以网状连接;学校依然存在,但功能不再是课堂教育。教育方式是problem-based(问题导向的),学生围绕特定问题形成cohort(群组),学校成为社交、议事和实践的地方,教师变成知识的curator(集展人)。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公益创业)教育将出现在各级教育中……
未来的学校该什么样?这是道尚没有答案的填空题。但让人不禁想到一个有意思的词——University、大学,以及它的词根universus意即“世界的不同部分相遇之处”。也许教育最终的目的也在此吧,在孩子们还没有长大到意识自己有很多“有限”的时候,让学校为他们打造盔甲,捧上鲜花,在祝福的目光里看他们去探索这世界的“无限”风光。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阅读】
“最接地气”的中国另类学校们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