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是否存在支架式教学的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虾子摸象 欧阳骁 胡天硕 发布时间: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是否存在支架式教学的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虾子摸象 欧阳骁 胡天硕 发布时间:

摘要: 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顺利地往下学习。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过难的目标会让学生受挫,过简单的目标又显得无聊。而为学生提提供一整套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只要能够学完一个目标就能够够到下一个——这样的教学思路叫“支架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脚手架”教学法。

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顺利地往下学习。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过难的目标会让学生受挫,过简单的目标又显得无聊。而为学生提提供一整套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只要能够学完一个目标就能够够到下一个——这样的教学思路叫“支架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脚手架”教学法。

不知道“脚手架”为何的童鞋,看下图:

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早已是一次性搭建多层的脚手架,就像上图一样,从第一层至第N层,都被建出来。知识大厦的建设是否可以基于这种理念去系统性创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是否存在支架式教学的系统解决方案?

说是否存在?其实是因为:有争议。这要先简单说说教育领域的“三大主义”。

在传统教育领域,素来有三大主义的思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关于这三大主义分别有各自的学习观和知识观,以及相应的教学理念(详细细节,请点击这里)。虾子仅仅有兴趣探讨它们之间的一个核心区别。

教育领域三大主义的一个核心区别

先说说我们今天讨论的支架式教学属于哪个主义呢?答案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照搬的,而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一个知识体系,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任何学习都是只能在这个原有的架构之上添砖加瓦,不能够全新制造一个空中楼阁,更不可能把别人/书本的知识直接复制粘贴到自己的大脑中。

所以说,建构主义和另外两个主义有一个核心区别就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而另外两个则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关于他们的比较,见图:

从上表来看,客观主义认为“人类知识是独立于人类的经验而存在的”;而建构主义则告诉我们“知识源自人类经验的”,也就是说“知识是个性化的、个人化的”。这一点与我们今天的话题有何关系?

我们先来跟大家一起复习一下“瞎子摸象”的典故: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这个故事,每一个中国的孩子都应该听过的。但是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撇开这个故事,告诉另外一个人,我们摸到一个东西,一会儿摸它“像弯弯的管子”,一会儿摸它“像细细的棍子”,一会儿摸它“像一堵墙”,再一会儿又“像一根粗粗的柱子”……这样一定让人疑惑,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东西存在。

生活中的我们就像是故事里的盲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阅历,学习范围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导致了 “片面的认知”。而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具有不同的认知的人在学习时,所能够直接消化理解的知识是不同的。

在线教育目前就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始终没能见到这头“大象”的全貌,并生产出它来。

于是我们有了40篇文章的规划,希望能更全面地把这个大象呈现出来。40篇文章实际上提供了40个视角来看待在线教育。而最终我们希望完成所有视角的整合,以期全面地应用我们掌握的专业知识。在此前,我们在第8篇《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8):小步子教学与有效强化》的时候已经提过了需要“专家思维”、“记忆规律”、“小步子教学”、“分类学习”联用了。当然,如果我们追求极致,还可以进一步联用“知识迁移”(《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9):为迁移而教》)这一方法论。这完全就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整合。

前面几个规律的整合并不算太困难,但当我们进一步考虑联用“支架式教学法”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我们遇到了前面我们提到的关键困难,也就是:客观主义认为“人类知识是独立于人类的经验而存在的”;而建构主义则告诉我们“知识源自人类经验的”,即:“知识是个性化的、个人化的”。这样问题就来了:是否应该将支架式教学与其他的学习模式整合呢?

整合的关键所在

我们前面还提到说“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实际上建构主义有三个主要的分支: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关于它们的区别,大家还可以点击这里查看。

我们只关注支架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并借以讨论。即下图支架式教学中,环节(3)独立探索中圈出来的部分(至于另外两个分支方法能否整合,大家可以依葫芦画瓢。):

在上图中,我们圈出了有关“在概念框架中逐步攀升”相关的词句。前文,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个分支,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东西,如果是主观的东西、个性化的东西,我们便不能与其它的方法论进行整合。

而圈出的部分则告诉我们“知识学习的结果虽然是个性化的东西、主观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凭借“脚手架”来帮助学习者进行“概念的攀升”。也就是说“支架式教学”假定“知识的脚手架”是“客观”的,并且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概念的建构(即:概念的攀升)。实际上,支架原意就是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教师为学习者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是学习者掌握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建构平台。

至此,我们我们已经找到了关键链接点了。主观和客观两大主义在脚手架上实现了整合,进而可以进一步地与其他方法论进行整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复习“瞎子摸象”故事的原因。三大主义,它们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谓“矛盾”,不过是对立统一体下的不同侧面。

整合是否必要?

有童鞋会说,这样的整合会不会太复杂了,反而把问题复杂化?这一点,虾子和欧阳并不相争论什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预期和目的。但是我们这个系列的文章一共规划了40篇文章,这40篇文章分属几个专题。它们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第一个专题《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一共会是14篇文章。本篇是第10篇,这个专题是讲“传统有效学习”中有意义的部分,并且去探讨它们之间如何整合的?

专题二,虾子和欧阳想借着雷布斯的“互联网七字决”谈谈互联网的特性:专注、极致、口碑、快。虾子觉得这些概念是非常正确的,所以借来用用。因为虾子也认同“极致”的理念(但虾子并不简单认为“极致”=“不断优化”),所以专题三、四、五也都会围绕“极致”,谈“超越传统”的“在线教育”应该怎么玩?如果问说整合是否必要,虾子和欧阳的答案是:看你要不要做“极致”了。只有极致才能产生颠覆。这应该是互联网的一个特性。相信雷布斯也会认同这样的观点,看看最近几个小米手机性能提升的程度便知一二了,更何况他还面临华为的竞争,华为手机方面的性能、性价比提升也是大幅度的。我们在第38篇《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谁的改变?:(4)对新型教育机构的挑战——论技术的本质》中会进一步去讨论这背后的原理,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先去看一下《技术的本质》一书。非常适合互联网的一本好书。

剩下的三个专题,虽然是三个角度,但是都是奔着“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去的,它们分别是:

专题三《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基于脑特性的学习原则》

专题四《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专题五《追求极致的有效学习——谁的改变?》

虾子和欧阳坚持认为:如果不能让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大幅提升,那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创造新的什么?也许有人会说,管它呢,能赚钱就行,干嘛一定要追求极致?下面这张图中的句子,虾子感觉会比较喜欢,这样也许这个社会和谐一些。 当然,钱是要赚的。与各位教育同仁共勉!

题外话,坚持每周一篇地写文章,还是比想象中困难一些,我们几位作者也是精力有限所以难免有疏忽和偏颇。文中不当之处,晦涩之处,望各位看官多多体量,但是欢迎大家来多多交流,共同成长。芥末堆现在可以留言互动,如有指导、拍砖、不吝赐教的!感谢,感谢!

【推荐阅读】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九):为迁移而教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八):小步子教学与有效强化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七):记与忆的研究应用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传统有效学习的在线应用(十):是否存在支架式教学的系统解决方案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