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主要包含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哲学、文学等学科。它们与自然科学一样,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国内有大批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中拥有着极强的实力。然而由于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难以量化评价,指标数据较少,因而在大学排名、指标统计中他们往往不占优势,常被人忽略。
近期,青塔数据团队结合近几年最新公布的人文社科类人才计划、科研项目、成果奖项以及学科排名中各大高校的表现情况,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类学科实力进行了全方位观察,从客观数据的角度,揭示究竟哪所高校是中国人文社科领域内的最强者。
学科实力
作为目前国内公认的最为客观合理的学科评价体系之一,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结果在对高校学科实力的评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于2017年,从本轮的评估结果来看,北京大学在人文社科类学科实力中当之无愧位居榜首。不仅A类学科数量最多,更拥有10个A+学科和6个A学科,顶尖学科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
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紧随其后,分别有13个A类学科。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拥有A+学科8个,人文社科类学科实力在全国遥遥领先。
师资队伍
在人文社科领域,国家给予的人才计划支持不多,仅在万人计划及其他个别国家级人才计划中有少量人文社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入选。
在2017年以来公开的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仅有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不足300位,来自130所高校。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最多,约有14人;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分别有10人入选,15所高校入选人数在5人及以上。
西南大学、西北大学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同类院校中表现优异;而山西大学、东北财经大学2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表现突出,入选人数较多。
教育部创新团队虽由教育部授予,但负责人通常由领域内最高学术荣誉头衔获得者担任,因此同样具有极高的含金量。
2017年以来,大连海事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均有学者担任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人才团队的入选不仅象征着师资队伍中顶尖人才的实力,也表明了这些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有山有峰,能够支持学科的长足发展。
科研项目
承担项目的能力,是衡量高校学科实力的又一把标尺。人文社科领域中,获得国家或教育部批准立项资助的重大重点类项目含金量很高,也能够客观地反映出高校的学科实力。
科研项目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中承担的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最多,有59项;中国人民大学则在国家级和教育部重大重点类项目数量上均占有优势,分别曾获批了58项和38项。
除这2所高校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暨南大学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师范大学等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也均有优异表现。
成果奖项
2019年,教育部公示了第八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拟推荐成果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有103项成果来自北京大学,其中包含一等奖19项,二等奖53项和三等奖13项;中国人民大学拟推荐成果总数仅次于北大,共有84项,其中有13项一等奖、43项二等奖和16项三等奖。
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入选成果在50项以上,表现十分出色。
除此之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拟推荐成果在20项及以上,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有望斩获奖项10项及以上,实属不易。
据悉,第八届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的最终评选结果预计将在2020年正式公布。这一奖项每3年才评选一次,用于表彰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是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奖。
总体来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中优势较大。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综合型大学则文、理兼修,占据了榜单的主体。
除此之外,各大师范类、财经类高校同样表现优异。在现行大学排名体系下,以人文社科类学科为特色强势学科的高校,在各大榜单上注定“沉寂”。唯有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才能够看到属于每一所高校的亮点和光辉。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