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南京一中发布《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对家长围堵学校,要求校长下课一事给与了间接回应。该回应被一些人指责为向应试教育低头,是教育的耻辱,但却受到了一些家长的认可,持续数日的抗议风波逐渐消散。
高考分数公布后,南京一中校长就被该校高一高二学生家长点名批评,众多家长冒雨围堵在校门口,手举抗议标语:一中不行!校长下课!而理由则是2020年该校高考成绩。
根据民间提供的数据,2017年南京一中中考录取成绩为631分,位居第三,但2020年高考,仅有10人(有一种说法是20人)达到400分以上(江苏高考满分480)。反观二十九中,2017年中考录取分只有589,但2020年高考400分以上的高达68人,一本率也超过了一中。和很多当年录取分数不如一中的中学相比,南京一中在高分考生人数上(400+),也都明显落后。
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履历很辉煌:著名数学教师,曾任多所著名中学校长、副校长,包括金陵中学、南师大附中等,其专业也很强,应该是一个很有水平的校长,并非官僚。被抗议反对的原因,按家长的说法,就是因为校长搞素质教育,不抓学习,轻忽高考。
在回应中,学校婉转地解释,整体成绩还是很好的,比如一本率;但校方也承认,高分考生较少。对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1、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应对。2、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与管理,比如延长晚自习到十点;3、加强尖子生培优,比如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为学生多争取包括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其他升学渠道的机会。一句话,加强孩子学习,争取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上好大学。
在某种程度上,学校全面接受了家长的意见,学校显然下决心搞一批高分学生,或者说搞出一批上名校的学生。当然,其中的一些做法与精神显然与现在教育部门的要求相背离,追升学率倾向明显,比如培优、尖子生等措辞是目前中国教育界忌讳的词,也是一些教育专家不屑的。
正因此,有一些“专家”批评说是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低头。但显然,家长的态度截然不同,这纸声明很快就让持续多日的家长批评热潮逐渐消散。
我相信最煎熬最委屈的是校长尤小平。错了吗?错在哪里?如果没有错,为什么家长激烈反对?是家长错了吗?又错在了哪里?怎么办?
尤校长面临的问题,几乎是所有中学校长都面临的问题:在仍然以分数论升学的今天,我们怎么办?全面发展还是以分数为主?要不要分数?
当然,会有人说,大学招生搞综合评价,不要以分数为核心录取就是了。理论上是,但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新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只能是一个参考,为什么?这是另外一个复杂的问题。
当然,我相信很多人会说,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不矛盾。的确,总体上这个观点是对的,分数也是综合素质重要一部分,甚至很重要,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分数不矛盾,至少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高考成绩绝不会太差,尤其是对于极其优秀的学生。
我曾见过一个优秀的孩子,高考分数位列全市前几名,清华北大都可以随便上,同时并行申请美国院校,SAT竟然也考了满分,当年还拿到了包括普林斯顿在内的3所著名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
但从微观上,的确是矛盾的。第一,极其优秀的孩子是少数,能全面发展的更是极少数。第二,目前的高考因为种种原因,考试内容与形式固化、水平化,重复训练即刷题效果明显,同一层次的同学,专心刷题与不专心刷题,的确有区别。第三,分数的区分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高分区,分数的竞争白热化,完全到了分分必争的程度。本来695和700 是没有区别的,但现在区别就很大了,尤其是江苏,总分也只有480,更难以区分,1分的价值都是深远的。
于是,本来理论上不应该矛盾的东西,现实中的确产生了明显的冲突。
理论上,家长似乎是错误的,但家长追求分数追求名校真的错了吗?2019年江苏省委选调生选聘资格限定于15所985高校毕业生,上海市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则限定在10所985高校毕业生,如果不是这些学校毕业生,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我们又有什么道理不让家长追求分数与名校?
恐怕谁都没有错,校长更委屈。此事值得我们深刻反省,不仅是家长、校长、老师,更需要教育管理部门与专家反省,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种现象?怎么办?而不仅仅是指责。
还有一个技术问题也需要认真想想,为什么现在“县中”模式在高考中越来越有效,各地都开始出现类似衡水中学的现象,一些三四线地方的中学甚至是县中,在升学率尤其是名校升学率上,开始反超过去中心城市的名校,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现在才发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志文观察”。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