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双轨制只是给学生上保险?未来一贯制双轨国际化学校大势所趋

作者:Sophie 发布时间:

双轨制只是给学生上保险?未来一贯制双轨国际化学校大势所趋

作者:Sophie 发布时间:

摘要:新形势下,双轨制课程架构如何调整?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401.jpg

*来源:新学说(ID:NSI-cm),作者:Sophie

在选择国际化学校的家庭中,部分在择校之初就已做好出国准备,但另一部分家庭会经历出国留学与国内高考两种选择犹豫期。但无论哪种家庭都希望学校给予“双保险”。“双轨制”就在这一市场需求中诞生,旨在为学生提供两种升学选择。

在此类学校中,有一部分学校的双轨模式已经较为成熟,但在疫情蔓延、留学“退烧”、国际局势动荡的多重影响下,也有学校对双轨制的内涵及办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想法。

你真的了解双轨制吗?

在探讨新形势下的双轨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双轨制的诞生和实施。

双轨制的由来

双轨制在市场和国际学校办学需要的双重催化下产生。一方面,近年来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希望孩子接受比较全面的素质教育,并且中文和英语都能达到母语的标准,为未来孩子有可能出国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即使学生不出国,家长也希望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能适应未来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虽然部分家庭在小初阶段就开始有了明确的出国意愿,但也有部分家庭受到未来出国留学的不确定性影响,仍在观望。因此家长普遍希望学校能够二者兼顾,给孩子预留更多的选择机会。

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需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任务,同时兼具自身特色,并把国际的理念、课程植入其中,为未来学生选择路径打下基础。结合市场与自身发展的需求,双轨制逐渐成为学校办学模式的首选。

何为双轨制?

双轨制虽已施行多年,但其概念和内涵依然模糊,为此新学说收集了国际教育行业的多位校长和专家。他们普遍认为双轨制是“为学生提供国内和国外两个出口的办学模式”,双轨制学校通常是指提供出国留学和国内高考两种升学选择的私立学校。

在收集中也有校长看到了双轨制的变化,并赋予双轨制新的内涵。如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双轨”是指学生两个升学方向,即出国留学或通过高考升入国内大学。在这种理解下,中西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被完全区分开,并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理念、课程形态。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528.jpg

但随着国际教育的发展及疫情因素、国际局势的叠加,国际教育的双轨制不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而是两种教育轨道的无缝衔接和自由切换。因此,双轨制的发展方向应该走向“共融”。“双轨”可分为主轨和副轨,主轨就是家长和学生的第一选择,副轨就是家长和学生的第二选择,二者并存,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国际教育形势切换。

国际教育的概念由出国方向转向课程融合,每个学校都需有国际教育的理念和意识,确保学生未来有多种教育选择的可能性。双轨制的意义也转变为“学校融合中西方不同的教育,给学生提供至少两种自由选择的可能。”

“双轨制”的实施

目前实行双轨制的学校主要可以分为含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多学段国际学校和兼顾国际/国内的国际高中两类。在多学段的国际学校中,部分学校含有普通高中部和国际高中部,如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另外部分学校仅有国际部,如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上海协和教育集团。虽然学校在高中阶段提供的最终升学通道仅有一条,但在小初阶段也为学生提供了双轨规划。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548.jpg

据新学说了解,K12国际学校提供的双轨制培养更侧重过程性和多样性。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往往结合自身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和培养方案,让学生在面对九年级的出口选择时更从容。高中阶段提供的双轨办学的个性化、针对性导向更强,因为学生已经做好了升学出口的选择,学校会提供相应的升学指导。

各类双轨制学校,针对不同学段如何做?

新学说深入收集了多所学校,发现各类学校从办学理念出发,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做法,9年级(初三)通常是学生双轨选择的最后节点。因此,本文结合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将双轨制按照小初和高中阶段两个阶段进行解析:

小、初阶段:以学校理念为核心,注重多样性的培养

新学说收集了K12国际化学校天津英华国际学校(下称:英华),及含有小、初、国际高中三个学段的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下称:二十一世纪学校)的负责人,发现学校将特色理念和多样性培养贯穿教育的始终。

如英华在办学理念方面,以“在英华,发现我自己”为办学理念,提出了“发现+”这一理念。“发现+”课程以"我"为起点,横向上构建了"我"与自然, "我"与社会, "我"与自己三个核心领域,纵向上,形成三大课程类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订制课程。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622.jpg

图源: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古琴教室

小学阶段英华实施发现·成长课程,初中阶段延续“发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发现自己,并进行“自主+探究”理念下PDC(Problem-Driven Classrooms)教学。学校为学生提供了150余门兴趣课,给予学生兴趣发展更大的空间。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637.jpg

图源: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书法教室

二十一世纪学校以 “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中西课程优势互补,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为课程定位。在开设中华文化课程、英语特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打造一体化课程体系之余,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设了230门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全面且多样的发展。

以英语课程为例,按照学生的不同选择分为两种不同的班型,相应的中外教课时都会有所不同。如小学全人教育1型,小学一二年级英语中外教的课时比例是6+3,而小学全人教育2型的英语课为外教包班制,英语达到了12课时。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703.jpg

初中阶段,学校给学生留了“回头路”。学校同时开设英语国际直通车、双语数学、双语生物等课程,为将来走国际道路的学生打好基础。即使对于已经明确走“国际路线”的高中学生,中国历史、地理、政治和语文也是必修科目。

高中阶段:升学“最后一公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

当学生已经做好选择,如何帮助学生冲刺升学之路的“最后一公里”,各学校的做法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体现着高度的针对性。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735.jpg


图源:天津英华国际学校

据英华课程中心史老师介绍,作为含有普通高中、国际高中、留学生部的国际化学校,英华会在中考后对学生进行两种升学方向的分流。但育人目标并不会因此分流,“发现+”、“发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延续至高中阶段。升入英华普通高中部的学生围绕“发现—成长—发现”课程体系,围绕学科和体验两个分支,为学生提供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自主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基础、拓展、定制三大类别课程。

英华的国际高中部则开设英国剑桥A-level、加拿大高中和美国AP课程。学校也为留学生提供了国内与国外两种升学选择。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752.png

图源: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
高中美术教室

二十一世纪学校的高中部提供国际方向的培养,开设AP、A-level课程,实行选课分层走班制。高中部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模拟联合国社团、辩论社、话剧社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与英华、二十一世纪学校的过程性培养不同,深圳市厚德书院(下称:厚德)仅服务于已确定好升学方向的高中学生。厚德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出发,提供定制化的双轨制培养。

在出国方向学生的培养上,同样实行分层走班制,每生一课表,学生可以在30多门选修课中自主选择。在高考方向的学生,学校采用“1+1+1”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外为学生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在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升学指导:

  • 厚德书院的升学指导中心,采用“升学指导课+1对1咨询+家长课堂”的形式。

  • 英华的升学指导中心则依托学生学业发展与规划培养数据平台,从兴趣、性格、体魄、能力、知识、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建模,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

  • 二十一世纪学校从学生入学起,就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升学规划个人档案。升学指导老师和各学科老师一起参与到每位学生的精准规划中去。针对高中不同阶段和特点开展不同的学习和申请规划,持续推进关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设计的项目研究。

新形势下,双轨制课程架构如何调整?

在疫情、国际局势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下,留学“热”迎来“降温”。虽然对于国际化学校中的很多家庭来说,出国留学仍是首选,但国际化学校仍需警惕防疫常态化、国际局势变化对学校长远发展的影响。因此,双轨制办学的优势更加突出,但想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选择,学校还需要在课程架构上进行调整。

对此,上海协和教育集团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考虑到国家政策,家长对育人规律的认知,以及学生对中考的要求,是“拼中考”还是“过中考”?尽可能维护学生多通道升学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为将来是否中考。

因此,协和将在小学、初中阶段,提供阶梯化、模块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协和将上海课程、江苏课程、浙江课程进行了整合,在小学一至三年级这一“统一区”内,不论学生将来选择哪条出路,都需要完成基础教育内容。四至五年级为“过渡区”,开始出现模块化的选择,慢慢在升学通道上出现“拼中考”与“过中考”的区别。

微信图片_20200819152848.png

图中的红色部分是基础课程模块,两边的黄色和蓝色分别为可选模块,不同的课程搭配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不同出路。在九年级毕业之后学习国际课程,将来大概率出国的学生,选择黄色与红色的课程搭配;将来大概率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应选择红色与蓝色的课程搭配;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同时学习三个模块。

据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介绍,虽然小学阶段就已出现可选模块的组合,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升学选择就此分流,在四至九年级之间学生可以根据情况调整选择。这种培养方式是协和在2009年推出的先锋班理念的延续,协和在经过11年的实践后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更愿意让学生读先锋班。因为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先锋班提高英语水平,还能通过可选模块课程的组合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这样的课程模块设计,让在学生完成中间红色模块的学习后,就已掌握中国基础教育的内容,并通过不同的组合,在九年级毕业时做出比较明确的选择,帮助学生摆脱国际与国内转化难的问题。

一直以来,作为双轨制教学实践的主阵地,高中阶段的双轨制办学更受重视。但双轨制并不意味着双标,不论何种升学方向的学生都需要具有世界理解力、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学校应在能力培养与个性化、多样化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选择。在这一要求下,可以提供一贯制能力培养的国际化学校将更有优势。

在防疫常态化、国际局势的综合影响下,对于国际化学校来说调整课程架构,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双保险,也能让双轨制的国际化学校更安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学说”,作者Sophie。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新学说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新学说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双轨制只是给学生上保险?未来一贯制双轨国际化学校大势所趋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