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于图虫创意
闲暇时间,去宜家采购,见餐厅附近有一儿童游乐区,墙上一幅广告,文字深深打动了我:我们一直相信孩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所以我们认真对待玩耍这件事情,不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并且他们玩的东西必须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如教育与创意大师罗宾逊所说:“自在、自发的简单游戏行为有助于释放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想象力、兴趣和才能,有助于孩子探索自我,并赋予他们面向未来的宝贵技能。”
玩耍是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事情,是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生活,也是最适合儿童生长的土壤。重新认识和评估玩耍,是我们破解成长难题的突破口。
我的童年,在玩耍中长大
“玩耍”,对于我来说有特别意义。小时候,爸爸被“下放”到湖南一家氮肥厂工作。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我们。学校功课轻松,又没有家庭作业,我便有了大把玩耍时间。
春天,油菜花开得蓬勃热烈,翠绿的叶,明黄的花,错落地排列在田野,这是大自然给我上的第一堂美学课。小孩子对美似乎有天生的敏感,我们爱上了这块“宝地”。在油菜花丛中穿梭、玩躲猫猫,踩着松软的泥土,闻着混着泥土味的阵阵花香,心里甭提多高兴。
夏天是我们玩得最尽兴的季节。小溪小河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河水清粼粼的,水底的鹅卵石和水草清晰可见。我们把破窗纱绑到竹竿上,做成捞鱼工具,在小溪小河里追逐嬉戏。鱼没捞到几条,小脸却晒得通红,衣服湿透。
吃完晚饭,小伙伴们都迫不及待地汇聚在厂里的操场,玩老鹰抓小鸡、扔沙包、摸瞎子、跳房子、跳皮筋等花样繁多的游戏。游玩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偶尔想起,满是甜蜜的味道……
夏天的夜晚,房屋前后的丝瓜地里有很多萤火虫。我找来小纱袋,把逮着萤火虫装在里面,就像把夏夜的星星都藏在了手心里,内心无比欢喜。
秋天的果子熟了,一些小朋友爬上树或用竹杆打落,我们在树下抢着捡,被果子砸到脑袋也不觉得疼。
最盼望的,便是湖南冬天难得的下雪。房檐下挂着一排排的冰柱,我们敲下来,蘸糖吃,嘎嘣脆。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是少不的,脸蛋冻得通红,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童年,就在玩耍中长大。
父母很少干预,只要在安全条件下,他们对我“放任自流”。他们知道看似简单的玩耍,实际磨砺着我的“野性”。爸爸下班后偶尔也会加入我们,在晚饭后给我讲赢得游戏的方法和技巧,也“夹带”做人的道理。
同伴们认真地对待着玩耍,他们从没看做是一件随意的事情。玩耍的规则不能破坏、输赢不能改变,玩耍要讲究诚信文明,玩耍比拼技能和胆识,玩耍要会沟通和协作,玩耍要有同理心......
我特别感谢那段玩耍经历,既是我学习理解和体验周遭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也让我体验到自由天性的释放乐趣,让我的精神胚胎得以萌芽和发育,培养了我的生存能力。
玩耍在当下成为“濒危物种”
审视当下,玩耍已经成为一个“濒危物种”,许多孩子似乎丧失了玩耍的权利。如果孩子们不玩耍,他们平时做什么呢?智能手机、电子游戏和平板电脑占据了他们的生活。
即使是足球课、小提琴课、舞蹈课等兴趣班日程,排得很满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些兴趣班并不符合玩耍的定义。父母知道孩子需要通过知识、运动和音乐才能走向成功,所以他们格外重视这些活动,而把玩耍视为一种可以牺牲的微不足道的消遣。
当代父母很焦虑,紧盯着孩子的升学现状,生怕孩子落后于时代潮流,似乎唯有控制孩子的时间分配,才能获得养育孩子的安全感与成就感。“儿童的玩耍”在成人的眼里成了微不足道,可以被随意忽略和无条件挤占的。于是孩子们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穿梭在各大补习班之间。
玩耍在孩子的眼里成了奢侈品、易碎品,即使被允许玩,他们也不知有何可玩,不知如何去玩。父母却抱怨道:“一有时间就玩电子产品。”
事实上,玩耍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日本学者井深大认为:“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搭积木的游戏,孩子们尝试着什么是手工平衡,什么是自我设计;捉迷藏的游戏,他们斡旋于寻找线索与自我保护的体验;玩过家家,掌握协商和沟通的能力。有时候孩子们会玩一些危险的游戏如蒙眼抓人,在黑暗中摸索,他们学会了如何克服恐惧,获得勇气。
在玩耍中,孩子们模仿、体验、创造,以习得群居物种的生存规则和关键能力,学会了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对话的方式。
玩耍:校园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玩耍不仅仅发生在校外,也应该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方式。学校(school)这个词最早源于希腊文(schole),意思闲暇,享受一种闲适,孩子有充裕的实践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而充分地获得心智成长。
我们常对孩子讲:“认认真真地学习,痛痛快快地玩耍。劳逸结合,学习玩耍两不误。”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决定着是否具备与未来社会共生的关键能力、决定着他们的快乐和幸福。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孩子的玩耍,并引导孩子自身认真对待玩耍!
龙外致力于办一所有美好记忆的学校,孩子们的美好记忆来自于有足够多的玩耍时间和自由。
龙外的小广场里有“跳房子”的格子,跳绳、皮球等体育用品随取随用。学校还有“十大主题月”:淑女节、绅士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主题月每年都面向孩子们征集活动方案,了解孩子们最想玩什么,再整合成系列活动。
“淑女节”的节日标志设计,“绅士节”的投壶竞技游戏,让孩子们认识男生、女生不同的角色与特长;“雅言雅行月”的汉服show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科技节”的VR等炫酷体验让孩子联结未来;“读书月”“体育节”“国际文化艺术节”等主题活动让孩子学做面向世界的中国人。
另外,龙外还设定“私服日”“闲暇日”。
“私服日”那一天,学校就像秀场,每个孩子都可以穿上自己最爱的得体服装,有些服装甚至成为玩耍的道具。而在“闲暇日”那一天,孩子们可以带上自己制作的各种零食,和三两好友来一场“草坪零食会”,草地上,阳光下,欢声笑语就在这里。
学校开发的课程也具有游戏的趣味性、参与性、交互性和规则性。
在线教学期间,吴燕妮老师设计了一款沙盒式建造游戏,名叫《我的世界》,让孩子们用玩具做成的田字格去计算图形面积。孩子们在玩耍中最大的收获,不仅是赢得奖品的满足感,更是收获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的“看龙外,绘地图”项目式学习,以校园寻宝游戏鼓励孩子用脚步丈量校园,用画笔描绘校园,用信息技术美化校园。参与、玩耍的课堂,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如,龙外的期末乐考犹如一场嘉年华,当考场被布置成一个充满童趣的“闯关乐园”,当考题变成了游戏,当考分被不同数量的鼓励印章所取代,孩子们游走汉字宫、勇闯大迷宫、算账买东西……
这样的一场“考试”,让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期待,让知识变成一种幸福的体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收获成长。
学校应该是孩子玩耍的学园,成长的乐园。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应当在学校这片乐土中得到发展。我们认真对待玩耍,就能让孩子玩的天性,驱动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成就属于他们独一无二的童年。
林清玄先生曾说,“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没有时间当儿童,没有游戏、歌唱与笑闹,我们可以预见二十年后,我们的社会将会没有诗情、没有文学、没有音乐,也没有文明!”
我们认真对待玩耍,给孩子有时间当儿童,让他们的世界里有游戏、歌唱与笑闹,这才是应有的教育与美好生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校长传播”,作者系唐文红。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