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程红兵: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结构转型大有可为

作者:程红兵 发布时间:

程红兵: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结构转型大有可为

作者:程红兵 发布时间:

摘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想象未来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因此思考教育应该做什么,我们学校应该做什么。

图虫创意-248267844432953758.jpg

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教育思想网(ID:eduthought),作者:程红兵

无论是公办校,还是民办校,我们都要回答一些问题,有一些已经成为经典的问题。比如斯宾塞曾经问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不妨仿造这个问法问几个问题,什么教育最为美好?我们当了多年教师,办了一辈子的教育,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不妨问一下:什么样的学校最为理想?我们开设了很多课程,但什么课程最优秀?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上了一辈子的课,什么课堂最有智慧?我们从早到晚低头做事情,有时也需要抬起头问一问自己的内心。

美好的教育是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统一,两者不可或缺,如果极度个性化也会导致极度的利己主义。所谓理想的学校一定是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和谐统一,如果把东方的优势、西方的长处相结合,可能就是理想的学校。什么样的课程是优秀的课程?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的和谐统一,科学讲究可证实、可证伪。我们的课程要有人文精神,学校要有人文情怀。所谓智慧的课堂一定是思维宽度与理解深度的和谐统一,既要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当我们把这些基本问题提出来以后,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校课程转型的价值标准就是核心素养,借用政府文件所提到的核心素养的概念,就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谓核心素养就是这个孩子一生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最基本的东西,这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我们课程建设可能需要从这个意义上去考虑。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哥顿·布朗说:“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预言家,你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要为了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想象未来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因此思考教育应该做什么,我们学校应该做什么。杜威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如果按照昨天的课程内容、昨天的教育学习方式,按照昨天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理解、教育的理解,来办教育,可能我们就会把孩子的未来给耽误了。

美国的核心素养提出6C(21世纪技能,包括创造力与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合作、品质教育、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简称6C),中国校长一看到这6C,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落实、如何兑现、如何培养,如何实现6C目标并真正落到实处,作为校长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甚至没有想明白。

但既然是美国人提出的6C,美国人能否做一个示范?我们和美国的学校进行交流,互相到彼此学校考察,解决项目化学习,三人一个小组,制作出一部智能手机,而且这部智能手机带有个性化的功能。所谓的个性化功能就是市场所卖的手机不具备的功能,这件事不要说学生不会,恐怕我们的老师也很难完成。制作手机的前两周,我们的孩子几乎是在美国的老师和同学手把手的指导下操作完成,两周后孩子们竟把手机制作出来了,第三周孩子们用计算机理论、用物理学理论解说这部手机。这整个过程孩子们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激励,突然心中涌起了一股自信,实践证明他们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我们把这项工作分解一下,所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因为制作这个手机具有市场上别的手机所不具备的功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了,要生产一台新功能的手机而且真正制作出来,必须批判原来的手机,必须解决真实的问题;还要提升沟通能力,孩子们得到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的一家家商铺里和店员沟通,购买相关零配件,而制作手机期间遇到问题也要随时和老师、同学沟通。我们是三个人一个小组,三个成员相互之间也要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谓的品质教育、公民权利和义务都包含其中。这一个项目学习其实覆盖了所谓的6C。

所以,基于核心素养,我们的课程结构要转型。我的观点,由体系课程转为谱系课程,从统一课程转向差异化课程,从单一课程转为立体化的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社会化。我们的学校课程能否社会化,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学生发展未来,把课程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地联系起来。我们让孩子们实践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获得更多体验。学校课程要走向社会,要和社会产生一定联系,学习者必须进入真实的情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孩子们带到真实的情境中。如果学校只是模仿秀,这是有问题的,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我们的教育特别容易封闭在校园中,如果始终和社会格格不入,我们的教育不会是真正成功的教育。所以,经历即财富,体验即学习。如果我们让孩子走向社会,好比让孩子们在大江大海中游泳。关在校园里,好比让学生在浴缸里学游泳,永远学不会。

统一课程走向差异化课程,面向群体的课程能否走向面向个体的课程,我们借助互联网的技术,能否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我觉得今天的互联网技术、今天的数据统计完全可以实现。孩子的学习内容可不可以因人而异,不要每个孩子都学一样的东西;能否借助孩子过去历史数据的沉淀,能否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归类、加以分析,找到适合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找到最佳符合他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这完全可以实现。

由单一的课程改革走向立体的课程改革,充满活力,比如课程内容能否重新构建,为什么要一成不变地把过去的内容不断地复述出来?能否在内容上有所变革。能否在尊重学科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学科的重新组合。课堂能否重新建设,现在很多学校热衷于课堂改革,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创造了很多教学模式,但是走到今天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过于呆板。什么是课堂?课堂最本质的特点是有规律地自由行动,课堂是有规律的,课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就是自由行动,这两极能否和谐地统一起来,有规律地自由行动,这是课堂转型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结构转型大有可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育思想网”,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第5期,原标题为《基础教育的学校课程结构转型》,作者程红兵。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教育思想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教育思想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程红兵: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结构转型大有可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