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北京高校,或将“离开”北京

作者:青塔 发布时间:

北京高校,或将“离开”北京

作者:青塔 发布时间:

摘要:郊区大学城,地方建设的开路者。

priscilla-du-preez-ggeZ9oyI-PE-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来源:青塔(ID:cingta-com)

北京拥有最丰富的的教育资源,但高校云集对北京来说同样是不小的负担。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北京市教委下发文件规定,“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不再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并支持在京高校外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高校向郊区疏解。

响应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战略的号召,2020年7月23日,北京吉利学院率先迁出北京落户成都,西部又添一所应用研究型民办大学,而吉利学院原校址则移交北京大学使用,大大缓解了了北大的办学压力。

京校外迁:辗转办学的13所高校

上个世纪,我国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京校外迁,13所顶尖院校一路辗转,流连于河北、河南等地,学校命运由此发生巨变,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受此影响颇深。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196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一纸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等十三所院校被迫迁出北京,外迁至河北、陕西、安徽等地。

在这场历时数年的大变动中,高校实力折损严重,学校资产在搬迁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大批散失、损坏,师生流失严重。

改革开放后,这13所高校,一部分在京复校,一部分两地办学,原址北京的研究生部成立另一个办学实体,还有一部分则扎根地方,无形中促进了地方高校教育的发展,这些高校都是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办学实力。

fe7609ccd05fbe8c531dcb72c8bf62b1.jpg

拥有中科大的合肥更是一跃成为科教名城,拥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众多国家重点科研机构, 是中国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四大科教中心之一。

强大的科教实力,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主动离京:大学校区越建越偏

不同于第一轮“京校外迁”,这一轮迁校更多的是高校主动选择“离京出走”。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教育经费始终是限制大学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首当其冲就是校区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严重不足。但新校区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土地,北京的土地资源不仅稀缺且价格昂贵,而外围郊区的土地成本则低廉得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京高校将新校区外建约有15所,且建设地大多集中于房山区和昌平区,甚至有不少高校将眼光放远至津冀一带。校区建设从市中心向郊区扩散已是常态,向周边城市“偏移”更是当下潮流。

如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选择在昌平建立新校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则青睐房山区,此外,还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拟建的新校区也远离市中心,散落在北京周边。

0QfnBU17sR.jpeg

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曾提到,燕园承载的师生规模、建筑、宿舍楼等都超标40%。

早在2002年,北京市教委提出要实现大学宿舍“421”的目标,即本科生4人间,硕士生2人间,博士生1人间。而北京大学作为国内top级高校,宿舍条件不仅没有达到及格线,甚至可以说严重拉后腿,北京大学曾因将2015级直博生安置到到四人间宿舍,在学生间引发不小的争议。

当中国人民大学拟在通州建立新校区,清华大学早早就把校园面积扩张至少一倍时,后知后觉的北大才发现,北京早已无地可供办学之用。

高校持续扩招和用地不足导致的生均宿舍面积问题日益尖锐,苦于无地,困守“一塔湖图”的北京大学只能不断拆旧盖新,也因此被戏称为“北京工地大学”。

0QfnBU87Bb.jpeg

双赢:地方与高校的共同选择

人口高度密集,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同样困扰着城市的发展。

北京,作为一个有14亿人口大国的首都,不应承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过多的功能,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是当下北京发展规划的重点。

2016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宣布“十三五”期间,北京将不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

高校外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北京的人才资源,但合理规划外迁事宜,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北京高校扩招带来的压力,更能带动周边地区高校文化的发展。

文件发出后,北京吉利学院率先迁出北京落户成都,原校区则移交北京大学使用,这大大缓解了北大的用地压力,迁至成都的吉利大学也得到了了北大援建的承诺,同时西部又添一所应用研究型民办大学,可以说是“多方共赢”。

此外,北大也在积极筹划昌平新校区的建设,但环顾新校区四周就会发现,这“村里”的高校真不少,还都是熟悉的老面孔。如果再不尽快出手,北京大学很有可能再度重蹈覆辙。

0QfnBUoba8.jpeg

其实,现在拟在京郊兴建校区的高校已然失了先手,原来的京郊已被有“先见之明”的高校“收入囊中”,并把郊区发展成了新城,现在再想建新校区只能选址“郊区”的郊区。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后手也有后手的优势,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筹建校区时必须眼光放长远,不然只是缓解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郊区大学城:地方建设的开路者

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是北京缓解大城市病的需要,也是首都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的需要,但必须看到的是,师生在新一轮校址迁徙中做出的牺牲。

偏僻的地理位置,匮乏的配套设施,略有欠缺的治安情况,都给师生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老师辗转于两个校区之间,开始了“以班车为核心”的教学生活;高校郊区化也造成了学生与城市文化脱节,实习困难。

不过新校区硬件设施往往更加优良,能提供良好的宿舍环境和教学条件,而远离城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郊区大学城是地方建设的开路者。遥想当年,八大学院被划分到学院路时,那里还是荒草萋萋的一片空地,如今学院路大学云集,已成为北京的地标建筑群。

一所大学要想发挥出足够的作用,需要时间的积淀和积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青塔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青塔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北京高校,或将“离开”北京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