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来源:大浙网,作者:郭媛贞
给孩子报了名师课外辅导班,可所谓的“名师”只是在校大学生;广告承诺小班教学,开课后却变成了熙熙攘攘大课堂;报名天价公考保过班,考试没过想退钱“困难重重”;贴牌“国际知名”,上课地点却要“打游击”……这些“拿钱就变脸”的现象,是否已演变成教育培训行业的“惯性欺诈”?那些暗藏在冠冕堂皇的合同中的“潜规则”,你是否不曾觉察出其中端倪?
教育培训市场,它不像家电、食品、电子科技等行业,具有一套标准化的质量管理、监控、检验和追踪系统。在培训市场,质量就是一个很松散的概念,上至培训机构的老板,下至花钱买知识的消费者,普遍缺乏对质量和服务的明确认知。
商场如战场,在教培行业的“战场”上,总有消费者一不留神就掉进了商家的“陷阱”中。大浙网小编挖掘出各色欺诈案例,并在考察学校资质、签合同、维权等各个环节,为您支招,尽量避免,那些年,我们共同被“潜”的规则。
潜规则之虚构与海外院校合作
案例回顾:
“学生专科毕业后,可免费进入德国公立大学学习”、“一次性投资10万,读个硕士给父母看看”——这诱人的宣传语是广西某中介举办的“赴德国留学大型免费咨询会”的主打口号。该机构还承诺:“保证B类(高中毕业及同等学力)学生在德国某语言学院学习一年德语后直升莱茵职业专科学院”。江华的父亲交了11万元的学费、中介费后,与该中介签订《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委托协议书》,被骗之旅就此开始。
江华与6名广东学子一同飞往德国科隆,抵达后却被安排在科隆市郊一栋正在装修的旧楼里;所谓的教室是几间10多平方米的房间,楼内楼外到处是垃圾。其实,这家所谓的“语言学院”只是一家私立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与中介公司宣传的内容相差很大。一年的德语学习结束后,莱茵职业专科学院拒绝了他们的申请,称从未做出过接收中国学生的承诺,是那家“语言学院”欺骗了中国学生。
潜规则之假借名校、名师招牌
案例回顾:
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小王在高考招生宣讲会上看到了一所国内著名院校的招生宣传——“不论你的成绩如何,国内两年名校学习后就可升入海外著名高校并获其文凭”,这样的字样让小王感觉好像抓到了继续升学的“救命稻草”。于是缴纳了高额学费后,小王开始了他憧憬的求学之路。可上课没多久小王就发现,自己上的并不是宣传中所说的国内名校,仅仅是中介机构招来的教师在名校的场地内进行教学而已。其实,这是中介机构利用学生和家长对国内名校的信任,在招生时大打的一种名校招牌策略。殊不知,名校招生仅仅是噱头而已,谋取利益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
潜规则之一夜“蒸发”
案例回顾:
上海的周小姐报名参加了当地一所著名英语培训机构虹口分校的口语强化班,半年学费便高达6000元,然而仅仅几节课后,该分校竟然卷款走人。北京“文路教育”培训学校、上海凯恩英语培训学校等多家培训机构都曾一夜间人去楼空。如果教学质量有争议,学生还可以和培训机构交涉,甚至诉诸法律,但如果培训机构“人间蒸发”,消费者恐怕只能落个有冤无处诉的结果了。
潜规则之“高价保过退费难”
案例回顾:
某著名英语培训机构被北京的张先生告上法庭。张先生要求解除与被告签订的英语课程注册合同,并退还学费一万多元。原来该机构在前期宣传时夸大了课程效果,并写入合同;但开课之后,原告发现实际教学质量与合同内容严重不符,为了讨回高额学费,张先生无奈将其告上法庭。
一些机构或培训班为了招揽生源,肆意夸大培训效果,冠之以考研笔试保过班,数学、英语保分班,办公软件或网页制作包会班等等。但学员交了巨额培训费、在培训结束后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由于缺乏协议约束、维权意识不强或者维权渠道复杂,很多消费者往往选择了沉默。
潜规则之承诺不兑现
案例回顾:
大四学生许竞(化名)在某培训机构的大力推荐下报了一门课程,原本怕实习、准备毕业论文会和上课时间冲突,但因为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完成课程可以退还剩下的费用,并在合同中给予注明,许竞便打消了疑虑,全额交了学费。但后来当他真因为个人原因向培训机构提出取消课程并退款时,工作人员的态度急转直下,不仅以各种理由搪塞、拖延,最后甚至避而不见,令许竞十分气愤。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培训机构正是看准这一点,表面上诚意满满,暗地里却另有一套做法,只等学生和家长交钱之后就会现出原形。
提示一:签订合同不能忘,学习细节规定清
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除了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培训资质证明外,在报名时与培训机构签订白纸黑字的合同是保护自己的最佳途径。这类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机构多为口头承诺,一旦不承认,则没有相应的证据和标准。所以,如果能够在报名时签订一份约定有详细学习内容、进度、效果的合同,将会对保护自己的权益大有好处,而真正有实力的,正规的培训机构也不应拒绝消费者的这一要求。
提示二:广告宣传不足信,培训资质要看清
广告是不可信的,第一次见面要把握好软、硬两个方面。硬指标,包括资质和场地。软件指的是‘专业’和‘服务’,如果一家培训机构二者兼备,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在缴纳学费前,争取能与老师有面对面的沟通,带上几个疑难问题,看下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实战来试验一下老师的含金量。
争取能与上期学员电话沟通,咨询一下对该老师的看法。也可以在网上查询一下老师的简历是否和描述相符。
强烈要求免费试听,能与老师一对一交流,能够长期提供免费试听的培训机构无疑是实力比较强,教学质量比较过硬的。真金不怕火炼,很多课程你试听后才会有比较具体的概念。
提示三:过高承诺不可靠,保过退费藏猫腻
承诺退费是不少培训机构惯用的一种宣传手段,家长们对此不可太当回事。此类培训班一般会先收取高额学费,然后承诺一个正常浮动范围内的分数作为目标,即便部分学生未能达到预期分数,退还一部分费用后培训班依然有利可图。而更有甚者如这般一走了之。损失学费事小,耽误学业事大。
消费者首先要收好所有的收据;之后如果找学校协调不成,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投诉,或者直接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学生有其他的申请退学的证明,如邮件、传真等都可以证明申请退学的日期,只要是符合学校规定的退学日期之内,学校都应该按合同要求给学生退款。
提示四:霸王条款不要签,机构选择有秘密
针对因某种原因未能完成培训课程造成的退费纠纷,消费者在与培训机构签协议时应当警惕的霸王条款包括:因自身原因退学,概不退款;除不可抗力外,概不退款(个人生病等情况不属于不可抗力);开课几日后,概不退款等,如合同中存在以上这些内容,维权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提示五:看穿培训机构倒闭迹象,事先考察很必要
学生在报班前,基本上都先去百度下,看看学校的大致情况以及网友的评价。如果输入学校名称,呈现的都是些过时信息,或者都是负面的(甭管是新闻、课程,还是帖子、招聘),就得谨慎了,至少这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值得怀疑。
培训机构的官网是对外展示自己,进行宣传招生的最主要窗口,任何一个学校都没有理由不去装扮点缀整理它。如果官网信息陈旧,开班信息还停留在几个月前,在线咨询、QQ咨询也不再频繁的闪烁或弹出,那么,请注意了,这个学校可能有点不大正常。
浏览完学校的信息,下一步基本就是打电话问问。如果电话没人接、提示不存在、是空号等情况,这个学校很可能关门大吉。
当然倒闭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情况下,打电话都有人接,但是接电话的人,你觉得怎么样呢?是专业的积极的,还是业余的懒散的?是亲和的热情的,还是冷淡的无所谓的?这个,想必大家都心里清楚。
如果你不幸,经历了培训机构的倒闭,那么只能要钱维权了。维权方式主要有:先与培训机构协商沟通,请求退还学费;如果不顺利就联系同校学员,直接找消协或者工商;还可以找媒体曝光。
本文转载自“大浙网”,作者郭媛贞。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大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