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腾讯教育(ID:qq_edu),作者:熊丙奇
日前,上海某高校发布宿舍新规:无特殊情况,要求本科生上午8点起床,研究生上午9点起床,否则扣5分行为分。据该校《学生行为奖惩积分评定条例和标准》显示,假如学生在一学期内行为分累计达到-60分,社区和学院就会对其提出黄牌警告,进行教育,并通知家长;假如学生在一学年内行为分累计达到-100分,社区就将分别向学生本人以及所在学院和家长发出整改通知。
“都研究生了,学校还管什么时候起床?”“研究生有科研任务,作息时间并不一致,要求晚上加班的研究生也九点起床合适吗?”“对于大学生,大学不该还有保姆心态。”这一宿舍规定,引来热议。在笔者看来,由于学校只是对得分为-100分的学生发出整改通知,这一规定更多带有倡导性质,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从规定本身看来,无可厚非。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何到了研究生阶段,还需要校方出面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舆论对这一规定的反应看,大家对要求本科生早上八点起床,并无多大意见。而其实,本科生(包括大三、大四),也已经是成人,他们的课程安排并不同,一刀切要求八点起床也不见得就合适。可为何舆论接受这一规定呢?是因为有不少学生不太像话,进大学后,就不再努力,晚上打游戏到很晚,白天则睡大觉,学生中有一句流行语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不但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影响大学学业。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在抓早上睡过头、迟到的学生,还有的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采取高中方式,统一上早自习、晚自习,还要进行点名。
有一些学生对此也有意见,说学校不把大学生当大学生对待,还习惯于管,大学变为了“高四”。但从实际情况看,采取这种管理措施的学校,学生的精神状态普遍更好,出学业问题的学生也更少;而不管的学校,有的学生则“快乐”地不受约束地想睡就睡,结果由于多门课程挂科走到退学的边缘。
对研究生的起床时间进行规定,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按理,经过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研究生们都应该懂得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但从现实看,有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就失去奋斗的目标,以“混文凭”的心态对待研究生学业。有的学生可能称自己要做科研所以睡得晚,而实际情况是打游戏、喝酒聚会。
但事无巨细的管,不是长久之计;一刀切的要求学生,也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与学业差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很难通过强化管理的方式实现。学生一旦离开外部约束,就可能因没有自主管理能力而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对研究生的行为还要进行管理,就是出于这一原因。
结合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我国高校对刚进大学的本科生,可以采取相对严格的管理措施。因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对学生实行统一管理的方式,高中毕业学生确实存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些学生进大学后,如果学校就让他们完全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可能因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而放纵自己。这需要大学给新生一段适应性教育,与高中进行衔接,让他们逐渐学会自主管理、自主规划,直到不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管理,他们也能高效率地安排学习生活。
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对本科生建立学业导师制度,对研究生完善导师制。要给每一名本科生都配备学业导师,由学业导师指导本科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业发展规划,并监督学生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
研究生的导师则既是学生的学业导师,又是人生导师,发挥导师的带教作用,远比实行统一的管理,更能促进研究生成长。前不久教育部、发改委 财政部等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激励导师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当然,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学校、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做深入的教育、引导。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