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赵章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教育的变化特征和趋势

作者:赵章靖 发布时间:

赵章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教育的变化特征和趋势

作者:赵章靖 发布时间:

摘要:31.3%的受访者认为封校措施应由学校自主安排 , 另外也有 8.1%的受访者认为各级政府在安排教育措施之际并未考虑学校。

8e6454222375778d8aa084c082e52d09.jpg

*来源:中国教科院(ID:NIES_WX),作者:赵章靖

新冠肺炎疫情 (COVID-19) 重创了全球的经济、 社会和教育, 一度使社会处于半停摆状态, 各国纷纷关闭学校 。全球封校最高峰出现在 4 月,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官网统计, 截至 2020 年 4 月 5 日, 在疫情影响下,全球 194 个国家的学校被关闭, 15.98 亿学生(约占全球学生总数的 91.3%) 无法上学。然后, 随着疫情的趋于放缓, 部分国家的学校逐渐开始复学。截至 2020 年 9 月 7 日, 全球关闭学校的国家减少至 49 个, 但仍有 8.69 亿学生 (约占全球学生总数的 49.6%) 无法上学。 

疫情全球化背景下,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教与学空间、 教与学效果等, 都在发生急剧变化。这些变化具有哪些特征 ?对当下和未来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应对挑战?围绕这些问题, 国际教育组织纷纷行动, 密切追踪疫情期间的教育变化 。自2020 年 4 月 以 来 ,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OECD) 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 的研究团队与哈佛大学费尔南多·雷默思 (Fernando M. Reimers) 教授的“ 全 球 教 育 创 新 计 划 ” ( Glob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itiative, GEII) 团队联合, 追踪疫情影响下的国际教育动态, 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先后发布了《教育指导框架:应 对 2020 年COVID-19 大 流行 》 (A framework to guide an educatio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of 2020)、 《教育应对疫情:拥抱数字学习和开展在线协作》 (Education responses to COVID -19:embracing digital learning and online collaboration)、《教育的中断, 教育的反思:COVID-19 大流行如何改变教育》 (Schooling disrupted, schooling rethought: how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changing education) 等系列报告。这类报告面向世界, 从全球视角对各国教育现状进行梳理 , 深入思考这次举世罕见的疫情对教育带来的冲击、 挑战、风险以及客观上带来的机遇 , 并对疫情期间和疫情后教育的走向进行了研判 , 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对后疫情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有鉴于此, 本研究拟围绕疫情期间全球教育发展这一主题, 以 OECD 的调研报告为蓝本开展述评, 分析各国教育界在疫情蔓延期间的应对措施、 教育现状和相关民意, 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教育发展走向进行研判和总结 , 并结合我国疫情期间的教育行动开展归纳与反思。

1、“教育的中断”——疫情期间世界教育扫描

疫情在国际上开始蔓延之际, OECD 就联合 GEII 发布了 《教育指导框架 :应对 2020 年COVID-19 大流行》, 建议各国积极行动起来保障教育发展, 并从领导组织调整、 教育持续发展、 创建协调机制、 开展远程教学、 创设网络平台、 关注弱势群体、 加强信息沟通等方面提出了 非常时期的措施建议。2020 年 6 月 ,OECD 再度联手 GEII 发布了调研报告 《教育的中断, 教育的反思:COVID-19 大流行如何改变教育》。该报告共涉及 59 个调研对象国, 调研期限从 4 月 25 日持续到 5 月 7 日, 调研对象涵盖了 36 个国家的 150 名教育行政人员 (包括 37名政府官员、 113 名教育行政人员) 和 28 个国家的 993 名学校教职员工 (包括校长、 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等, 以学校教师为主)。该报告主要围绕疫情期间教育应急政策的实施 、 远程教学开展情况、 学生学习状态 、 教师专业进修、 复学计划、 课程与教学调整、 学校防御措施等专题开展了在线调研。调研结果较为详实地反映出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教育现状 、 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简要分述如下。

(一) 疫情期间各国的教育应急政策

关闭学校、 开展远程教学 , 是各国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必选项。由于疫情风险和教育体制的不同, 在封校时间、 封校方式、 封校期间营养餐提供等具体性措施方面 , 各国间也存在巨大差别。各国教育应急政策的制定、 关注点和实施情况主要如下。

1. 政府主导做出疫情期间的教育应急政策

OECD 调查显示, 学校关闭期间 , 各国政府在安排替代性教育措施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有 52.1%的教育行政人员将 “政府联合学校, 共同制定替代性教育措施” 放在了首位, 有 31.3%的受访者认为封校措施应由学校自主安排 , 另外也有 8.1%的受访者认为各级政府在安排教育措施之际并未考虑学校。

2. 教育应急政策集中关注学生学习和教师在职发展

关注点首先就在于确保学生学业不被中断,并为疫情期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主要是帮助教师熟练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是支持弱势学生教育,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年学业 。调整毕业标准和升学考试政策也是关注的重点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 疫情冲击下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情感支持” 也是决策者重点关注的范畴。

3. 教育应急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差强人意

总体来看, 教育行政人员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应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持积极态度 ,大部分人认为政策制定完整妥当 , 并且得到很好的执行。在执行效果方面, 学校教职员工有着较为直接的体会, 这类群体中有近 18%的受访者认为政策执行混乱, 约 14%的受访者认为缺乏协调。在政策制定方面, 约 23%的受访者认为政策单纯由政府自上而下制定, 但另外约 70%的受访者反映教育政策是政府联合教师协作设计的。也有部分认为疫情期间教育政策与教师 (18%)、家长 (25%) 或政府与学校之间 (22%) 存在冲突或不协调。超过 62%的受访者认为政策施行信息畅通 、 管理得当 , 82%的受访者认为教育系统中的每个人都尽力参与 , 确保教育正常运行 (见图1)。

(二) 疫情期间的远程教学

此前, OECD 就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在线教育进行了调研, 指出目前存在 “大部分教育体系并未做好向大规模的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机会的准备” “教师尚未充分掌握把技术融入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导致主动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教师刚需不足” “教师 ICT 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机会不充足” 等问题。本次调研结果部分印证了上述判断, 也进一步反映出疫情期间远程教学的现实问题。

1. 远程教学概况

一是只有一多半学生可以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 OECD 调查显示, 疫情期间, 约 67%的学生可直接从老师那里访问课程与教学资源 ,约 53%的学生可通过老师或其他渠道获取教学资源。由于经济、 地域条件的限制, 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通过在线方式获取教学资源。

二是远程教学主要是教师在线教学和学生在线自学。 利用在线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92.2%)和教师面向广大学生开展在线教学 (93.3%), 是远程教学的最主要方式。79.4%的学校教职员工反映, 学校向学生发放了教学包 (包括教科书等 印刷材料等 )。此外 ,通过教育电视台(49.3%) 和教育广播 (26.7%) 开展教学, 也是疫情期间远程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

三是疫情期间教学内容少于正常的学校教学。 对于教学内容, 约 30.3%的学校教职员工表示 , 远 程教学内容与学校日常教学趋同,而46.6%的人表示教学重点内容少于学校日常课表,另外还有 20.1%的受访者认为远程教学虽然维系了学生日常学习, 但教学内容远少于日常教学。

2. 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态

疫情冲击了正常教学, 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带来深刻影响。首先是学习状态, 学校教职工中, 51.1%的受访者认为, 学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少于正常的在校学习;16.9%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只学到了部分内容;只有 11.7% 的受访者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正常在校状态等同。并且长期封校会对学生的安全和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拉大学业成绩差距。报告援引相关研究指出:对于个体来说 , 据粗略统计 , 减少一年的学校教育, 就会减少一生中 7%~10%的收入, 长远来看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其次是生活和心理状态。世所罕见的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此, 报告一方面强调要加强教师专业支持以促进师生交流, 纾缓学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在关于复学计划的调研中特别关注学生健康和福祉援助, 包括加强学生心理援助、 为贫困生提供专门支持等。在这方面, 教育行政人员和学校教职员工的主张存在一定差距 (见图2)。概括来说, 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 而教育行政人员更为关注贫困生援助。

3. 教师专业发展

封校措施导致线下教学被迫搬到线上 , 对教师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其中, 在线提供相关资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形式 , 得到了教育行政人员 (90.3%) 和学校教职员工 (88.6%)的高度认同。另外, 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空间, 教师可以广泛选择志同道合者开展合作。合作可分为校内同行协作与校际同行协作两种, 教师间开展校内同行协作得到了教育行政人员 (86.9%) 和学校教职员工 (86.7%)的高度认可;但在学校教职员工那里, 对校际同行协作的认可 (49.6%) 要远低于教育行政人员的认可程度 (79.9%)。

在此期间, 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主要依靠现有的在线学习平台、 新平台 (如虚拟教室), 以及向教师提供可与国内 、 国际同行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工具和方法等 。值得注意的是, 疫情期间, 教育虚拟网络技术得以长足应用 , 借助新平台等来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自主发展和开展同行协作 (86.4%) 成为仅次于利用现有在线资源平台 (88.6%) 的选项。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特殊时期彰显的潜力。

(三) 重重顾虑中的学校复学

临时性封闭学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而学校何时复学, 复学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复学后应该如何运行等一系列问题 , 是各国教育更为关注的话题。OECD 对此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调研, 可梳理为如下三个方面。

1. 学校复学需要多部门参与决策

正如制定教育应急政策那样, 学校复学也必须综合社会各方的利益诉求和考量 , 国家职责部门如教育部、 卫生部、 地方政府, 专业协会如教师组织、 校长协会 , 家长群体与地方社区均应适当介入。在这方面 ,教育行政人员和学校教职员 工的意向存在较大差距。例如,80.5%的行政人员认为教师工会应该深度参与复学筹划, 而只有 34%的学校教职员工持这一看法。两类群体在民防部门、 地方政府 、 教师工会、 校长协会、 地方社区等部门是否应该深度参与学校复学筹划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分歧, 但总体来看, 复学应征询社会多部门意见从而尽可能做出妥善决策是共识。

2.关于学校如何复学意见不一

疫情蔓延并时而反复的当下, 学校复学亦是举步维艰。决策者需在复学的迫切性、 学校面临的困难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之间进行权衡,既要防止病毒传播, 也要减缓学校停课对学生权益和学习成绩的不利影响 。对那些有复学意向的受访者来说, 复学也会因时因地有所不同。一方面, 复学范围不同, 72%的受访者表示复学计划应涵盖各级各类学校, 40%的受访者表示应仅针对部分学段班级, 14.5%的受访者表示应仅限于特定区域;另一方面, 复学时间不宜同步,在大多数情况下, 学校将根据学段 (69%) 或年级 (58.5%) 在不同的日期重新开放, 只有 30%的受访者表示所有学校应在同一日期开放。

3. 复学后需大幅度调整管理措施和教学手段

分学段确定不同返校时间、 疏散教室学位、保持学校社交距离等是各国所通行的惯例做法。调查显示, 上述三项措施认可程度最高 , 尤其得到了教育行政人员较为广泛的认可 。相对来说, 学校教师较为支持回到疫情前的学校正常状态, 但占比尚不足 1/3 (见图 3)。

约有一半的受访者主张复学后要综合采取包括远程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 , 相对而言, 那些需要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将会大大减少 , 线上与线下融合式教学与学习将成为新常态。

与此同时, 也要做好补救措施。调查显示,明确疫情期间导致的学习差距 , 广泛采取补救措施 、 帮助弱势学生等是复学后的重要措施 。在这方面, 教育行政人员的重视程度要普遍高于学校教职员工 (见图 4)。

相应地,调整课程与教学也被列为复学计划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 47%的受访者表示有计划调整课程, 67%的受访者预计教师在复学后会调整教学, 52%的受访者表示会调整校历和课表安排, 31%的受访者考虑延长本学年或调整下一学年时间表, 56%的受访者计划利用晚上、 周末或暑期来弥补损失的学习时间 。在毕业和升学方面, 约 50%的受访者表示拟调整学生毕业标准, 21%的受访者表示复学计划中包括了对来年新生入学标准的调整, 另外也有 22.5%的受访者表示拟增聘教师或助教。

此外, 还要做好复学后的保障措施。调查显示, 制定新的卫生标准 (96.5%)、 加强家校沟通 (93.5%)、 深度消毒学校设施 (91.5%) 与公共交通工具 (73.5%)、 教室内外配备消毒凝胶(84%) 等措施在复学计划中获得了较高认同 ;而关于评估师生健康状况 (如隔离期间公开传染信息和疑似症状) (46.5%)、 为师生配备口罩(63%) 等措施的认可程度并不高。与我国复学时人人佩戴口罩从而做到严格防控相比 , 这方面差距非常明显, 也反映出文化差异在不同国别学校疫情防控中造成的不同影响。

2、“挑战与出路”——OECD的研判与建议

(一) “四对张力” ——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面对深陷疫情危机的各国教育 , OECD 围绕维系教育发展和疫情防控这一主题 , 从张力中谋取平衡的角度, 做出了如下四项研判。

1. 在学校复学和疫情防控之间谋取平衡

无论继续远程教学, 还是谋求学校重新开放, 都必须在有效防御疫情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去谋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方面, 关闭学校让人们认识到学校日常运行的重要意义 , 复学的迫切性愈加强烈。在学校, 学生可以和老师、同伴密切交流 , 接受正常教学 , 享受营养餐 ,获取心理支持与健康保护 。复学也会帮助家长复工, 保障家庭收入, 对整个社会都有重要意义。反之, 如不及时复学, 学习损失将会传导至生产领域并以 GDP 下降的方式进一步损伤社会经济 。另一方面 , 必须意识到疫情的严峻 ,在复学收益与健康风险之间慎重权衡 , 最大限度控制疫情损失。此前流行病学证据表明, 停课可降低 15%的传染风险。尽管与其他领域隔离措施 (如工作场所保持社交距离可降低 73%的传染风险, 居家隔离可降低 40%的风险) 相比, 这个比例很小, 但不能忽略不计。

2. 在维系教育运行与实施弹性举措之间谋取平衡

教育系统保持连贯性、 统一性和持续性是极为必要的, 但考虑各地疫情风险的高低 、 人口密度的大小、 公共卫生系统防御能力、 学校条件是否健全等现实复杂性因素,实行复学“一刀切” 的风险要远大于收益, 集中统一的复学计划并不切合实际。本次调研也显示, 学校的重新开放, 将会因时、 因地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而有不同的措施 。并且, 疫情期间的教育决策多是政府主导 , 学校 、 教师 、 家长 、学生等各方共同参与 , 有着较为广泛的民意 。因此, 应在维系教育的同时, 保持决策的弹性,进一步下放权力, 给地方投入更多资源, 让地方和学校自主决定开学时间 、 开学程序并做好应对措施。

3. 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之间谋取平衡

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诉求,调研显示, 尽管人们对复学做了积极预案 , 但对于学习需求 “众口难调 ” 的学生群体来说 ,仍然面临着艰难取舍和供应乏力 。例如, 保持社交距离, 那些大龄学生自然可以理解和接受,但对于幼龄学生却不易, 他们更需要课堂学习并与教师开展密切交流;又如 , 那些需外出上班的家长更盼望复学, 但对那些可居家辅导照顾子女的家长来说, 复学愿望相对就不那么强烈;再比如, 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 对那些毕业面临求职的学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许多人不得已选择延长就学年限以躲避就业难的处境。考虑到疫情期间教育能力和资源的有限, 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校转而采取补救措施, 如延长学习时间、 利用假期和周末补课等来弥补差距。另外, 在疫情导致经济下行与公共卫生开支成本提升的背景下 , 教育财政也面临紧缩。为维系教育正常运转, OECD建议挖掘在线教育潜力, 降低成本, 鼓励通过技术来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 加强家校社区各方面协作, 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

4. 在有限的课程实施和课程创新之间谋取平衡

封校与停课大大减少了教学时间 , 各国根据实际开展远程教学并调整了相关课程 , 在压缩课程与教学的同时, 也加快创新以应对各种新问题。由于各国教育国情差异 , 课程调整也有所不同, 有的国家关注学生升学发展, 强调阅读和计算能力培养;有的国家则强调疫情期间培养学生的认知、 社交和情感, 更注重学生的健康和福祉。各国教育行政人员和学校教职员工们的看法也不一样, 前者较为强调优先考虑学业维系, 后者更关注学生参与。这些方面的取舍同样不易斟酌, 需要对课程规划、 政策实施等进行通盘考虑, 并且在不给师生增添负担的前提下做出谨慎决策。

疫情当前, 教师转而采取远程授课和开展“线下+线上” 的混合式教学, 不仅需要通过快速提升信息技术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情感需求和社会性成长。这种情况下, 及时开展教师在线培训 、 最大限度分享教学经验、 鼓励教师创新等措施更加重要。OECD 也建议各国增加教育数字技术投入,这不仅是应对将来或可再度关闭学校的绸缪之策, 也是鼓励融合式教学, 以应对后疫情时期遇到各种问题的明智之举。

(二) “建议清单” ——当下和未来教育的发展出路

OECD 在系统反思调研现状的基础上 , 围绕后疫情时期教育的持续发 展,列出了 一 项“建议清单”, 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四个领域。

1. 持续做好教育抗疫

首先是要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快速盘点疫情早期的经验教训, 明确缺陷 、 挑战、 需求和机遇 。其次是继续做好准备 。从学校到学区 ,再到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 , 应制定动态的连续性策略, 并与各方做好联络 , 随时调整。最后是打造有力的学校防疫系统 。每一所学校都必须打造完善的防疫系统 , 并且需要教师、 学生、 家长、 社区各方的有效参与。

2. 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全方位调整课程与教学

这方面主要有如下内容 。

  • 一是打造有效的远程教学系统。这既是补短板 , 也是发展学生未来技能, 需要各方参与, 重构教育系统。教师应率先响应, 加快专业发展;家长需做好家教, 学生也需重新定位, 发挥主动性, 提升独立学习能力。

  • 二是拓展和加强远程教育生态。学校应进一步与电信公司 、 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建立和巩固伙伴关系, 继续完善远程学习所促成的家庭学习环境和师生在线交流模式 。

  • 三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发展新的知识和技能, 确保教育正常维系, 鼓励教师关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实现远程教学效益最大化 。

  • 四是融合线下和线上学习。后疫情时期的学校复学并不是对以往学校运行的简单回归 , 而是特殊时期对教育空间、 时间、 人员和技术创造性地整合与再造 , 从而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 。这样的生态系统既要满足抗疫需求 , 又要发挥线上与线下各自的优势。在其中, 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促进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愈加重要。

  • 五是满足学生需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 学习状态和情感需求, 许多学生及其家庭会遭受疫情创伤, 应关注那些复学后未能返校和返校后状态不佳的学生 , 制定个性化辅助策略。

  • 六是弥补学习损失 。应考虑增加学习时间(如延长创造更多学习机会、 延长上课时间、 增加教学天数等), 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弥补学习损失。

  • 七是重新整合课程。教学与学习空间的改变, 在线学习所扩大的成绩差距, 学生情感、 心理方面需求的增多, 等等。所有这些变化均需重新审视和调整课程 , 这不仅是应对疫情危机的一时之需, 也是从更长远角度着眼于以 “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 21 世纪学校建设。

3. 优化教育管理系统

首先, 建立有效的沟通系统。当务之急是畅通信息流通渠道, 广泛搜集教学和学习信息,及时掌握师生最新动向, 为师生提供有效性指导 , 激发其自主性 , 为家庭创设更好的机会 ,实现居家学习效益最大化 。

其次, 提升教育领导力。疫情特殊时期, 那些能够迅速洞察形势,获取并反馈有效信息, 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形势的教育领导者最能够脱颖而出 , 并激发出更多创新。于其中, 校长协会、 学校主管 、 大学教育学院以及专业发展组织理应在提升教育领导力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

最后, 鼓励学校自治。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自主性 , 并根据学校需求提供相应支持。对那些超出学校能力范围的方案 , 如在与技术或电信公司合作方面 ,政府应予以指导和帮助 ;关于复学时间、 复学计划、 课程与教学调整等, 应由学校自主决定。

4. 保障教育经费, 释放教育创新

一方面, 努力保障教育经费, 灵活调动资源。疫情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 , 预计各国将会出现财政紧缩现象。这种情况下 , 更需优先关注教育, 确保教育经费, 灵活调动资源 , 让学生充分掌握未来发展所需的技能 , 这也是摆脱疫情、 恢复经济的长远之策。另一方面, 释放教育创新。面向未来, 领导层应进一步为教育创新提供空间 , 做到目的明确 , 通达权变 。学校应回到教育本位 , 从实际出发 , 创造性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 解决后疫情时期学校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综合 OECD 调研报告可以看出, 世界教育依靠信息技术, 在疫情 “禁足” 的背景下 , 被迫进行了艰难调整, 教育系统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教育的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如教育维系的艰难 、教育经费的紧缩、 教育公平的受损等 , 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如远程教育、 “互联网+” 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等有了长足发展的空间 。这次疫情已然显著干预了世界教育走向 , 并将对世界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教育的未来”——后疫情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

结合对 OECD 教育调研报告的分析陈述 ,可进一步归纳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如下。

首先, 国际上已经意识到疫情期间的教育维系将是一场持久战, 并为之做出安排。正如报告中所言, 疫苗问世并实现全民接种, 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 。面临这种形势, 部分地区的学校很有可能面临 “复学—封校—复学”的逡巡往返处境。国际教育组织和各国教育界已开始为此准备, 广泛开展调研并出台相应的政策 。就 在 OECD 调 研 报 告 发 布 后 不 久 ,UNESCO 也发布了 《后疫情时期的世界教育:公共行动的九项主张》( Education in a post -COVID world: nine ideas for public action), 对后疫情时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九项主张 , 包括强化教育的公共利益属性 , 拓展受教育权内涵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呼吁全社会尊师重教、 加强教师协作, 保障学生权利并促进其教育参与,保障作为社交空间的学校 , 向师生提供免费 、开放的教育资源和技术, 加强科学素养教育 ,保障教育经费, 最后呼吁全球加强团结, 缩小教育差距并最终消除不平等。UNESCO 的九项主张与 OECD 的 15 条建议在很多领域不谋而合, 两大国际组织的报告均对疫情期间教育维系所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做了认真评估和必要准备, 反映出国际上关于教育受疫情影响而进入新常态的共识。

其次, 世界教育在疫情冲击下面临着形势急转的深刻变革。疫情给世界教育带来了全方位冲击, 教育系统中的各要素同时发生了变化,并很有可能对未来的教育带来深远影响 。无论是 OECD 的 15 条建议, 还是 UNESCO 的九项主张, 均深入涉及后疫情时期学校防疫 、 教育信息技术运用、 教育资源保障、 教与学空间的改变、 教与学方式的调整 、 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性发展 、 家庭教育以及学校领导组织等教育诸要素所面临的形势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可以说, 疫情背景下, 全球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整与变革 ,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最后, 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的长足应用, “第四次教育革命” 很有可能会加速到来并变为现实。“第四次教育革命” 由英国国际积极教育联盟主席安东尼·塞尔登 (Anthony Seldon)率先提出。在安东尼看来, 在第四次教育革命时代, 教育将成为每个人的终身追求 。借助人工智能, 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拥有更好和最具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定制化的教育和学习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

疫情导致全球教育生态发生改变 , 教育不得不从线下搬到线上, 信息技术成为全球教育赖以维系的重要支柱;同时, 教育系统诸要素的变化也为新技术驱动下教育变革的发生腾挪出了空间, 教育因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过去学界关于人工智能教育、 “互联网+”教育、 未来学校教育等开展的种种探讨和实验,在此期间得以长足推进和广泛运用 , 并在国内外涌现出许多积极的案例和有效的实践模式 。OECD 和 UNESCO 报告中关于反思受教育权的主张, 关于各国增加教育信息技术的投资和鼓励创新的建议, 为信息技术驱动教育变革进一步开启了制度空间。在全球深陷疫情危机的背景下 , 信息技术是维系教育运行的有力武器 。在此过程中, 不断更新迭代的信息技术驱动下教学和学习样态的改变 、 教与学空间的转换 、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分配 、 人工智能教育的长足发展等, 将成为新的教育发展态势, 整个社会关于教育的观念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 各国也会相继出台新的相关政策 , 所有这一切势必会推动教育新时代的到来。

4、全球教育变革趋势下中国教育发展的反思

OECD 的教育调研报告是在世界深陷疫情危机背景下开展的急就章, 它以 “教育的中断,教育的反思” 为题,力图呈现疫情冲击下世界教育变化的概貌。当前,全球疫情高峰已过 , 各国也在步履蹒跚中走向复学 。反观各国的复学方案,在很多方面可以印证 OECD 关于教育形势的研判,与 OECD 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建议也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同呼吸 、 共命运 。围绕后疫情时期中国教育发展这一主题 , 结合 OECD教育调研报告和当前教育抗疫形势 , 可得出如下三点启示。

(一) 从危机中育新机, 抓住疫情带来的信息化发展机遇, 补齐短板, 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各国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是一次大考。各国教育能否在疫情期间坚守并最终取胜, 主要拼的就是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和教师信息化素养。疫情初始, 中国教育依靠此前 “三通两平台”、 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等打下的基础, 迅速实现了线下教育向线上教育的平稳过渡。而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短板, 如网络设施有待完善、 部分教师信息能力不足、 线上教学经验缺少等, 也成为制约后疫情时期教育发展的瓶颈, 亟待突破。

疫情虽然对线下学校教育带来了困难 , 但也必将迅速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 并有可能在更高技术形态上重构教育 。OECD 报告中建议各国加强教育数字技术投入 , 不仅是疫情下的应急之策, 更是着眼于未来教育新生态的建构。因此, 中国教育理应抓住机遇, 将教育信息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 拥抱新生事物, 广泛搜集并加强案例研究, 做好迎接创新的准备

一段时间以来, 教育信息技术渐成为培育教育创新的温床, 探索未来教育的流行语 “未来已来, 将至已至” 寄予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教育新时代的憧憬和向往 。而突如其来的疫情, 抛出了教育变革的 “实锤”, 将意料之外的“未来” 呈现在世人面前。过去是信息技术驱动教育诸要素发生变革, 现在是教育诸要素在疫情冲击下不得不重新组合 , 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更加迫切, 客观上催生出在线教学大有可为的时代。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 , 将会是原有的教育秩序被迫打破, 新的教育秩序迅速组建的过程, 教学方式、 教师角色、 学习空间 、 学习方式、 课程实施、 教育管理、 家校合作等诸多方面都会发生显著变化。教育信息技术势必得以长足发展, 教育生态因此会发生巨大变化 , 疫情冲击所带来的种种教育问题也必须通过各种创新手段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谁能够抢占创新先机, 谁就能在国际教育竞争中率先摆脱困境, 并引领国际教育发展。顺应国际形势,我国在保障教育经费, 确保教育基本盘的同时,应进一步发挥地方和学校在疫情期间的自主性,最大限度激活教育系统内每一个创新细胞 。在此过程中, 应给予各级各类学校自主空间 , 鼓励他们拥抱新生事物, 做好创新案例的搜集和研究, 并尽快将有效的教改范式推广开来。

(三 ) 做好后疫情时期的教育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教育抗疫合作

OECD 报告中提到 , 教育系统必须做好一旦疫情吃紧就再度封校的准备 , 道出了后疫情时期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 也得出了各国教育抗疫的最大公约数。后疫情时期, 中国教育与世界各国教育面临同样的风险与挑战 , 这次疫情使世界各国的教育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 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除疫情 , 教育才有望回到正常状态。这就需要与世界各国教育互通有无,携手共进。一方面要持续做好国内和国外教育抗疫的调研和数据搜集, 开展中外教育抗疫的动态比较, 明辨世界教育发展形势, 明确我国教育处境;另一方面也要及时与国际互通有无,加强教育抗疫合作。疫情冲击下, 各国教育尽管有着体制、 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日常教育的变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但开展远程教学、 重新调整课程、 创新在线教学模式、 加强教师培训、缩短教育数字鸿沟以及各种复学保障措施等 ,几乎无一例外成为各国教育的必选项 , 客观上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且, 这种合作交流不再是单向度的从外部借鉴或取经 , 而是双向 、 互惠的交流。例如, 面向未来, 各国在后疫情时期鼓励学校创新的做法, 特别是发达国家借助科技优势介入在线教学的做法 , 值得我们广泛关注与借鉴。反过来, 中国、 法国等中央集权式的教育行政体制优势在疫情中得以彰显 , 中国学生在线学习状态好于其他国家背后的成因等,都值得分析、 总结, 并进一步与国际同仁分享。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科院”,作者赵章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原载《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9期。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教科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教科院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赵章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教育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