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陈文峰、汪基德:疫情时期混合学习模式探究与展望

作者:陈小乾 汪基德 陈文峰 发布时间:

陈文峰、汪基德:疫情时期混合学习模式探究与展望

作者:陈小乾 汪基德 陈文峰 发布时间:

摘要:混合学习模式不仅是疫情时期的教学形式,更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行动指引。

neonbrand-zFSo6bnZJTw-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zxxszhjx),作者陈文峰、汪基德 、陈小乾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为在线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教育系统因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而焕发出新活力,特殊时期混合学习的实践演进已由应然走向必然。在混合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以资源导学、导学测试、自主学习、效果检测、直播答疑为主要教学环节构建混合学习模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关照学生的获得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后疫情时代的教与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疫情时期;混合学习;教学模式;资源共享机制;精准评价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为遏制疫情向校园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应对政策,教育系统及学生家庭都融入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与学“大实验”中。此次大规模、普及性的在线教学实践探索,是一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战性考验。正是这样全面的探索,极大地推进了在线教学的实践演进和应用覆盖,完善了网络学习空间体系。及时反思、系统总结这一非常时期的独特经验,可为未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价值追求的选择,为未来教育理念及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以后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新常态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疫情期间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疫情期间基础教育现状

“停课不停学”作为疫情防控时期的指导思想,无论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还是对于一线教师、学生及家长来说,都是一项新事物。在时间、空间分离的情形下,在线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其中,在线教学活动有直播、录播教学或线上辅导等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主要有知识讲解、作业点评、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公共教育资源在在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能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弹性教学,并能够将育人和育才相结合。

(二)疫情期间存在的问题

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时期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造成学生居家学习过程中存在课前预习不到位、学习投入不足、自制力差、参与意愿不强、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甚至出现“网课学困生”等现象。

2. 教师的教育理念亟待提升。在“停课不停学”期间,部分学校管理者或教师仍持传统教学思维上网课,或被动地、有选择地应用技术,以为在线学习就是传统课堂搬上网讲授,认为学习掌握技术、课前资料整理等加重了工作负担,而没有充分考虑在线教学过程、课程结构、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过程等因素,熟悉新形态下的教育教学规律。这对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教师间的深度合作是极为不利的。

3. 优质资源均衡共享问题凸显。网络资源环境和硬件设备是制约在线教学顺利开展的首要障碍。疫情之中在线教学的常态化应用需求,凸显出偏远地区家庭数字基础设施短缺、在线教与学准备不足等问题。在优质资源均衡方面,还存在可行性、可持续性、可接受度等资源共享机制问题,各种资源不能有效运用和发挥作用,给在线教学带来不便。这些问题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信息化企业整体性、系统性地统筹规划与协调。

4.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性与感知满意度差。由于以往没有全面开展在线教学的实践经验,疫情期间出现教师反映交互感弱、学习氛围差、教学方式单一,以及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感知体验不理想、不流畅、不满意等情况。学生简单地认为,疫情期间上网课就只是看视频。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不能有效利用教学平台和网络空间,未能充分了解教情和学情的体现,也对师生的信息素养、教师线上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混合学习理论基本内涵

近年来,国际教育领域高度关注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运用。混合学习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形成。自 2010 年以来,迅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AI、5G等新技术为混合学习提供了多种应用场景,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

最早,混合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等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地位。传统学习的教学流程注重知识传授,在线学习则因其强交互性、资源丰富多元、开放共享的特性,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丰富和演变,混合学习也指多种学习方式有机混合。

混合学习是信息时代推动下的新型学习方式,其理念的引入有利于解决单纯线上或线下学习的疑惑,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它涵盖了对建构主义、联通主义与认知主义、信息传播技术(ICT)教育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理论的认识和深化,通过优化各学习要素、环节,将学生的学习从浅层次知识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层次的学习。有研究表明,混合学习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而且已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有效教学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混合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案例

(一)混合学习模式构建

为尽可能减少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促进在线教与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结合在线学习、线下基于任务学习各自的优势,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教与学活动,构建了以线下资源导学,线上导学测试、自主学习、效果检测、直播答疑等学习环节的混合学习模式(如图1)。

348ef6872cfd43036cceb3d47f2ff06c.jpg

图1 混合学习模式

(二)混合学习实践案例

我们在暑期运用混合学习模式开展了专题课程教学。教学采取主讲加助教的方式开展,每学科确定一位教师主讲,其余教师为助教。助教负责各班级专题学习的实施和管理。主讲和助教分析教材体系,制订课程计划,共同选择相关专题与教学内容,结合平台推荐的精品微课视频,分析重难点、预设相关问题并编制答疑方案。以下,以数学专题教学为例,说明其主要教学环节。

1.资源导学。教师对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的表示法”章节进行分析,将学习任务告知学生,学生线下进行有关学习内容的预习,查找相关资料、预习教材等。此环节#007451学生可以在学校、家里或其他场所进行,资源导学的线下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2.导学测试。开课前15分钟,助教提醒学生登录平台,进入在线作业开始“集合的表示法”导学测试,共5道题,限时15分钟。检测有关知识掌握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情境。

3.自主学习。学生在线观看专题讲解视频——第一章第一讲“集合”。此视频可以是主讲教师录制专题视频,也可以是名师专题讲解视频,时长20分钟,主要内容为集合的表示法、集合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并可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通过快进、回看、收藏、标记等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与信息加工处理。这就转变了传统课堂被动听讲和记录的学习模式,做到当堂发现问题当堂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有效关联,从而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中。

4.效果检测。学生通过云平台进入在线作业,限时20分钟完成,以测试学生对“集合的表示法”的学习效果。教师可设置全部交卷后再公布答案或成绩,以把控学生在此环节的进度。平台拥有作业识别、数据统计与分析可视化等技术,能提供即时直观的反馈,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有效记忆和巩固,促进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5.直播答疑。主讲教师通过云直播间进行直播答疑。主讲教师的直播答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视频的情况,通过直播间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的梳理和串讲。另一部分是结合学生前测、后测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分类讲解学生的错题和视频中的经典题,并可连麦进行一对一答疑解惑。教师可通过观看自主学习时长、标记学习时间点集中度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特殊学困学生,教师还可以精准分享相关知识点或习题,帮助其学习。

后疫情时代混合学习展望

疫情时期混合学习的全面实施,促进了教育系统的理念变革和模式重塑。疫情过后如果完全回归常规的线下教学,将失去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的机会,这是很可惜的。总结疫情期间教与学的问题、优点并加以利用,可为后疫情时代混合学习的持续开展提供借鉴。

(一)重塑教学模式

混合学习以线上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使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重新定义教与学的模式。混合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线下预习相关知识点,在平台进行习题测试、直播点评、问题讨论等活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答。这会让学生得到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好的交互体验,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认同感。师生关系在混合学习模式中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由单一的执教者角色转变成导师、教练和学伴三重身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凸显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二)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混合学习强调网络学习平台的辅助,平台上师生拥有个人ID和终端电子书包,打通资源传播通道,实现师生和资源的有效关联。师生是学习平台资源的需求者和创生者。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接收、学习、编辑、记录等学习行为都关联至个人ID,便于学生后续对学习资源的再利用。教师通过分享自身设计、加工及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会获得更多优质资源。这会充分调动教师运用资源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持续共享资源的意愿,使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组织生成和分享使用。完善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将畅通教与学资源流通的各个环节,实现平台优质资源和校本开发特色资源在生、师、校、平台或更大范围内的共享和使用,有效提升资源的流动性与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资源的效能,促进教育朝着更公平、更均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三)增强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

混合学习平台丰富的功能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各环节提供支持。教师得以从编制教案、制作课件和批改作业等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时间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会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和各教学环节的特性,以系统最优的原则对教学目标、要素、关系等进行重构和整合,使混合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更为科学和合理。

(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课堂教学偏重于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混合学习模式下,线上提供的海量资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开展混合学习时,需要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良好的信息素养等。这些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不仅对于混合学习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所习得知识的理解、迁移、归纳和综合运用,从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与认知结构。

(五)构建精准化的评价体系

智能时代的特征就是数据精准。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经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会出现因人而异的现象。在混合学习模式下,教师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掌握学情,随时可对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投入程度等做详细了解,继而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层次、教学起点,为学生提供精准指导,并及时精准地推送微视频知识点和相关资料至学生个人ID,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精准帮扶。混合学习平台记录学生各个学习过程的数据,教师运用可视化技术分析其结果,可为教学提供参考,实现从以往课堂教学的结果性评价到全过程评价方式的转变,构建精准化、智能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结语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规划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是加快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明确提出推进智能教育应用部署。面向未来、审视当下,混合学习以其多维、智能化学习场,自主、协作、交互的不同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认知的效能感,促进了新时期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混合学习模式不仅是疫情时期的教学形式,更为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行动指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会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

注: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0年度项目“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BJY007)、河南大学-河南爱作业教育科技公司横向课题“电子书包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HS2020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陈文峰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汪基德系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小乾系爱作业智慧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陈文峰、汪基德:疫情时期混合学习模式探究与展望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