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第一学历”不够光鲜,出路何在?

作者:青塔人才 发布时间:

“第一学历”不够光鲜,出路何在?

作者:青塔人才 发布时间:

摘要:学历“查三代”,已成“潜规则”。

微信图片_20201117074828.jpg

*来源:青塔人才(gh_35ddc3c47ee3)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只要你想学,博士阶段大多都能读到985高校”。

随着硕博的几何式扩招,最高学历的含金量仿佛已经不足以证明你的优秀程度,于是第一学历出身便成为求职高校过程中更具决定作用的砝码。可高考处于金字塔尖的佼佼者毕竟是极少数,那些依靠不懈努力层层提升学历出身的大多数,通往高校教职之路就这样被堵死了吗?

01学历“查三代”,已成“潜规则”

科研成果、海外经历、第一学历,这个基本决定能否入职高校任教的“铁三角”关卡,想必亲历过国内高校招聘的硕博深有体会。对于海外经历的要求,是目前最受争议的,“洋博士>土博士”的鄙视链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求职圈中,当“海归”手握高薪被风风光光引进之时,“土博”可能连入场资格都没有。

微信图片_20201117074833.jpg

杭州西湖区“325”计划

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政策中更是明显区别对待,向海归抛出橄榄枝。如果说有海外经历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明文规定”的宠儿,那么“第一学历不够光鲜,直接out”应该算是高校与求职者之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不仅高校,很多公司大厂校招学历“查三代”、优先录取985、211应届生的现象也越发普遍。不完美的第一学历仿佛成了简历上的“污点”,将期待已久的高校梦无情击碎。

02第一学历普通,不会被“一棒子打死”

某知名论坛上有不少网友发文声讨称,国内高校招聘过程中,严格要求博士毕业生的第一学历为“985”或者“双一流”以上学校,否则连面试机会都不给,实在不尽合理。从求职者的角度出发,“一考定出身”的用人标准未免有些残忍,几乎等于否定了硕博深造阶段的所有努力,让人越来越无路可走。其实,走出悲观情绪你会发现,第一学历普通是劣势不假,但并不至于被“一棒子打死”,不同层次的高校会有不同的看待。

微信图片_20201117074836.png

青塔人才了解到,目前国内数十所头部高校,确实不乏设置“第一学历”为关键词,系统直接过滤掉“双非”毕业生的例子;其他一本院校稍微“人性化”,一般看重硕博毕业于211及以上学校;而更多普通学校则只是要求第一学历“非独立学院、非专科出身”即可。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高校层次平平、待遇平平,却死要面子活受罪,招不到人,还僵持着招聘门槛不放,这就造成“双输”的局面。

那么按比例来看,大多数高校对第一学历不够出众的应届生还是比较友好的,只不过应聘者找教职往往先盯着最牛的那些学校,看着看着心态就失衡,进而放大了“第一学历”不够硬的悲惨,甚至“妖魔化”学校的选人标准。

换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2000年左右中国研究生总数才1万多,而到2020年,单单博士都即将突破10万大关。面对学历“通膨”和人才基数的陡增,高校第一学历标准“水涨船高”也是必然趋势。某高校人事处老师就表示,“以前审核简历还是人工方式,现在成千上万份简历堆在系统,考虑到招聘时间和人力成本,不得不设置关键词先筛掉一批人,再优中选优。不否认一刀切会漏掉个别人才,但按概率来看,这样的方式目前还是高效且相对公平的”。这类学校用第一学历进行初筛之后,仍能有足够的应聘者可供筛选。

所以,在求职这件事儿上,有时候“合适”比“喜欢”来得更实在,谁不喜欢去清北上交当老师呢?当明知“你昂首挺胸说自己博士毕业于985,而985只是别人的起点”,就不妨踏踏实实盘点一下自己的综合实力,或许稍微把目光往下调整,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合适的学校可供挑选。

微信图片_20201117074838.png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你的科研成果完爆竞争者,套用一个经济学原理,当你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拿到的专利、参与过的项目……这些东西的价值远比第一学历带来的“溢价”要高,那么“破格”录取并非不可能。总体来讲,不管高校还是职场,职位竞争的原则永远是能力>学历,如果没有海外经历、科研成果不出众,第一学历也不占优势,那你简历通过才是怪事。总之不能一概而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3与其纠结过去,不如准备“逆袭”

最近,青塔人才小编的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有硕博哭诉自己的经历。小A是北京高校博士,只想回家乡一所高校求职,起初双方印象还不错,但一查第一学历,发现本科只是一所独立学院后,便将其拒之门外。无独有偶,小B也栽在了本科学历上,从西部一所二本高校一路读到C9博士,将近10年的付出,终究因为没有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一次次被拦在 “简历关”。

每当看到这样的内容,小编也会心生佩服并感到遗憾,同时质疑高校的选人标准是不是过于简单粗暴。

但面对无力改变的外部评价体系,我们只能放平心态、放下过去,承认优秀者大有人在,并努力找到匹配度最高的学校先进入这个圈子;同时相信一考定出身、但不定终身,起点也不代表终点。尽管是少数,依然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逆袭碾压名校毕业生的例子。比如,211博士毕业的文科生陈某,原本成果不错、期待留校的他,受限于本硕就读于三本和“双非”院校,第一份高校教职也仅仅在广州一个普通本科学校,但经过3年的成果沉淀评上副教授后,华丽逆袭被博士就读学校高薪聘用,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在漫长的几十年职业生涯中,第一学历不过是一瞬,一旦正式踏进高校的圈子,后续的天花板与之无关。如若将眼光放长远,勤勤恳恳地深耕学术,定会有金子发光的一天;而那些躺在过去的辉煌上沾沾自喜的停滞者,即使起点令人羡慕,恐怕学历出身也只能是其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标签。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人才”。青塔人才提供各大高校科研人才招聘启事,也长期关注人才人事政策、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发展等内容,帮助青年学者以更高的视野和更新的思路获得更快成长。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青塔人才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青塔人才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第一学历”不够光鲜,出路何在?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