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学说(ID:NSI-cm),作者: Joan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遇“冷”,国内不少国际学校的生源也相应发生变化。有热搜文章认为,国际学校的部分家长已经开始逃离国际学校。
为了解疫情后国际学校的真实情况,新学说自1月起通过微信视频号分别连线了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的多所国际学校,并对不同地区国际学校的现状进行了系列报道。本文是系列报道的第三篇,主要聚焦以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国际学校的情况。
家长“逃离国际学校”并不属实
在此之前,新学说已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国际学校在疫情之下生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详情请查看:《京圈国际学校家长“大逃亡”是真的?各国际学校“冷暖自知”》;《上海“一枝独秀”?长三角地区国际学校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学说发现,由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得不到缓和,京津冀地区部分原本计划让孩子出国读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家长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量,选择让孩子转回国内国际化学校。因此,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学生数量按各自学校的特色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长三角地区存在从民办转回至公办的现象,还出现了较为明显民办流向民办的情况,国际学校人数整体上有所下降。但在这种流动中,较为成熟的民办双语学校对学生仍有较强的吸引能力,其中部分学校的招生人数仍可以保持稳定增长。
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国际学校的总体情况看,“家长逃离国际学校”的说法并不属实。
珠三角国际学校的生源整体稳定
新学说进一步调查了以广、深两地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国际学校的情况,发现在2020-2021学年,珠三角地区各国际化学校虽然“冷暖不一”,但多数学校的学生人数与往年基本持平,也未出现传闻中的国际学校家长“大逃亡”的现象。
广州
国际高中初期受疫情影响大,后陆续恢复正常
广州地区多位国际学校的负责人告诉新学说,在2020年前半年国内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该地区国际学校尤其是国际高中的招生人数曾出现明显下滑。但至2021年春季学期,大部分国际学校的招生已经恢复至疫情之前的状态。
以广东实验中学AP国际课程部(下称省实AP)为例。据该课程部主管张婧观察,在2019年年底,不少学生和家长报考国际学校的热情还非常高涨。但在2020年,随着疫情和美国签证政策对留美产生双重限制,部分学生和家长在经历了较为“煎熬”的心路历程后,选择转回公办学校。
新学说了解到,省实AP每年计划招收150名学生。在2020年秋季学期伊始,该校仍有10%的学位空缺,但自9月开学后,该校陆陆续续接受了来自普通高中和海外高中回流的学生,因此到2021年春季学期已经达到满员状态。
小、初阶段出现小幅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相比国际高中,广州地区国际学校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招生受到的影响较小。
据广东碧桂园学校的副校长陈亮介绍,该校的招生人数在2020年秋季各学段出现小幅波动,但总体影响不大;2021年春季已恢复正常。
新学说进一步从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下称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张少波处了解到,疫情对该校招生的影响有限。例如该校小学一年级原定招生120人,实际招到学生108人,虽未完成原定目标,但属于正常浮动范围。
据了解,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在小、初阶段的国际课程定位是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中文为探究语言,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Y型出口:学生小、初毕业可升学至国内初、高中或国际初、高中。因此,家长对其的信赖程度更高。
深圳
家长信念坚定,疫情对国际学校影响较小
据广、深两地多位国际学校校长反映,与广州地区国际学校的家长相比,深圳家长对国际教育的认知更为成熟。这些家长出于对国际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一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确认了让其走国际教育道路,因此突发的疫情对他们影响较小。
省实AP主管张婧告诉新学说,对比该校广州和深圳两个校区的招生可以发现,深圳家长对国际教育的信念更为坚定,较少出现学生由国际学校转回公办学校的情况。
深圳瑞得福国际学校原本预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秋季招生人数会出现25%-35%的下滑,但实际完成了计划招生人数的90%。
该校执行校董张望兰表示,自2020年4月开始,该校陆陆续续承接了30-40个原计划留学英美的学生或因疫情无法返回境外学校的留学生,这些学生的回流填补了部分招生缺口。据悉,该校2021年春招已经超额完成任务,目前学校总体学生人数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国际高中“风景独好”,英式学校招生逆势飘红
2020-2021学年的国际高中与往年相比,压力和挑战都很明显。但深圳的公立高中国际部基本招满,民办国际学校的英式课程学校招生比较火爆。
据新学说了解,在2020年秋季招生中,深圳中英公学逆势飘红,国际初中和高中招生均超出计划的20%左右。相比之下,美式课程体系的民办国际高中招生较为吃力,但办学特色明显的一两所民办国际高中招生情况还是相对较好。
据新学说分析,深圳国际高中“风景独好”,一方面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力发展吸引了众多人才前往深圳,使得该地区聚集了大批对国际教育理念认同的家长;另一方面也因为深圳地区存在高中学位紧张的问题。
深圳中英公学校长丁辉提到,按照深圳市教育部门的规划,未来五年深圳将新建扶持35所优质民办高中。
国际学校面临的三大挑战
在与珠三角多所国际学校的连线中,新学说也发现,除了家长择校心态变化影响国际学校招生外,另外国际学校还面临着外教、政策和“双轨”乃至“多轨”办学的挑战。
01、外教竞争白热化
与传统国内学校不同,国际学校的师资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而一场疫情让国际化人才的流动出现重重困难。
2020年国际航班减少甚至停飞、国内之前对外籍人士入境实施限制等,都让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无法正常返回校园。另外有些学校为新学期储备的海外招聘教师也无法按时到岗。新增的国际学校需要补充大量师资,加之原有国际学校因疫情或规模扩大导致的师资缺口,让外籍教师需求增大。
在难以引入海外教师的情况下,各学校师资竞争便集中在国内的外籍教师范围内。于是,那些停留在国内的外籍教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优秀外籍教师顿时成了“香饽饽”。
深圳瑞得福国际学校执行校董张望兰提出,在目前外教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国际学校行业人士应自觉规范行业乱象,尽量避免乱挖外教和哄抬外教薪资。如无法确保中外教师资团队的组建,建议有新建校计划的学校三思而后行。
02、生源受政策影响更大
广东碧桂园学校副校长陈亮认为,相比疫情,国际学校的生源受政策影响更大。如“公民同招,摇号入学”政策带来了国际化学校“家校双向选择”招生方式的改变。政府希望通过随机摇号这一方式体现公平,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因为随机带来的不确定性,既影响了学生的选择意愿,也影响着民办学校的发展。
实际上,在公办学校整体水平较高的区域内,一旦学生对口的公办学校质量较高,选择民办学校的意愿就会降低。这对暂时还没有挤进头部学校行列,或较新、没有建立起品牌优势的民办学校来说,甚至有难以生存的危险。
03、国际学校的多元特色发展
疫情之后,有关国际学校应走向“双轨”乃至“多轨”办学的讨论兴起。事实上,一些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和办学效益突出的学校,近年来已经开始探索中外课程融通以及多元升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但正如珠三角地区多位国际学校校长所言,疫情之后,国际学校“求变”成为趋势。这不是坏事,但求变过程中不能丢掉自己的特色,国际学校的规范化发展并不代表千篇一律。学校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长处与短板,多元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才是大势所趋。
新学说也认为,对于在国际教育路线上已有数年经验、而从未接触过中高考路线的国际学校来说,突然增加国内出口方向,或许是一种盲目选择。面对中高考这一竞争路线,公办学校早已走在民办学校之前,而在国际学校面前,还有走国内出口方向的民办学校这一座“大山”。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国际学校盲目增设中高考方向或将“得不偿失”,拖垮现有优势。
另外从学生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择校的角度出发,在高等教育入学竞争压力之下,现阶段还只能选定一条升学轨道进行学业准备,国际升学与国内高考同时准备并不现实。
从新学说对珠三角、京津冀和长三角多个地区国际学校的现状了解来看,疫情虽然让学校各学段的招生出现波动,但并未出现大批学生逃离国际学校的情况。从利好的一面看,疫情反而帮助国际学校过滤掉了理念不一致的择校家庭,也促使国际学校做出改变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盲目跟风,走出适合自身、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也需要国际学校找准定位、修炼内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学说”,作者Joan。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新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