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是照死了来,这打什么球呀。”“好,盯住。”“连续连续,你得狠点儿,撕它,这球。”邓亚萍在球桌旁看着儿子林瀚铭打乒乓球,眼神凌厉,大声指挥,世界冠军的气势瞬间上身。
“在球场上,我就是一个教练。”面对我的困惑,邓亚萍利落地解释道,“不是说我是你妈,你就可以撒娇说我不干了,不是这个逻辑。一旦训练的话,就是教练跟队员的关系,我怎么要求他,他就必须去做,不做的话,就肯定过不去。”
在腾讯新闻出品的节目《夸就对了》中,林瀚铭被问及妈妈上次夸他是什么时候时,脸上的光彩倏地黯淡下来。邓亚萍上次夸他,还是他打赢了一场比赛——去年,15岁的林瀚铭在北京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了男子丙组单打冠军和团体亚军。邓亚萍简单夸了夸,然后就开始指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林瀚铭其实更喜欢打篮球,选择打乒乓球是邓亚萍逼的。“你看我和你爸爸这个儿,你大概率不会太高,打篮球很吃亏,连校队都进不去。”邓亚萍直言不讳。
林瀚铭清楚地知道乒乓球对于自己而言,更多是一个工具。今年,他即将中考,他希望能够以乒乓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北京的顶尖高中之一北师大二附中。“其实我自己觉得乒乓球能管我上个高中,上个大学就差不多。”
但邓亚萍觉得自己并不是专制的妈妈,只是在孩子还小时,很多事情看不清,父母就要逼一逼他。
相反,邓亚萍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很民主。儿子很喜欢打游戏《王者荣耀》,还拿过“北京市第一孙尚香”的称号,所以他那时有点想打职业。邓亚萍也学着跟他一起打,还特意去国内顶级的电竞俱乐部考察。“你也可以走电竞这点路,电竞能拿世界冠军也是世界冠军。”
对于儿子的学习,邓亚萍反倒没有盯得那么紧,这也是得益于她自己的成长路径。作为运动员,邓亚萍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辉煌历史:拿过18次世界冠军,历史上首位乒乓球女子大满贯、乒乓球世界排名第一最长记录保持者……退役后,24岁的她从26个字母学起,把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刷新成清华学士、诺丁汉硕士、剑桥博士,毕业后,又一路跨界,从政从商。
她曾说,人生很漫长,不是说拿了世界冠军就结束了。最近,为了做投资,她又开始专攻财经类书籍。“我们不要着急,这一生得学多少东西啊。现在的社会进步太快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善于学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这个最重要,而不在于到底考了多少分。”
以下内容为邓亚萍口述:
“必须打乒乓球,这没什么可商量的”
瀚铭九岁之前,基本没有练什么,就玩,他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了。到九岁时,我说你必须要练某一个项目了,不可以再这样玩,什么都沾一下,什么都不太行,这不行。这才开始打球。他一开始没有太多主动性,基本上都是不叫绝对不会主动去训练。
兴趣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如果他要感兴趣的话,你不用催他,他自己就会去的。但是如果他没有那么大的兴趣的话,我觉得有时候对一个孩子来讲,完全由他来,也不对,因为他太小了,他没有任何的所谓的辨别力,有的时候,家长也需要坚定地推他一下。所以打乒乓球这件事是我比较坚定的,必须打,这个没有什么商量的。
有的时候是家长需要狠一下,小孩说我不练,如果你坚持,他也就学了。一开始我们打球也是的,我们决定以后,那就坚持,到点就练,你不爱练也得练,站在那也得练。等到他养成习惯就好了。
到现在还是这样,你要让他训练乒乓球,他说差不多了吧。他确实发自内心地喜欢篮球,但是乒乓球比以前好多了。
(他为什么必须打乒乓球?)对我来说,乒乓球肯定更方便,家里俩人守着,随便教他,也不需要花很大精力,我们也没有太多精力。我们两个人的一些经验或者感悟,肯定比一般教练要好。体育首先选择的是身体,篮球的话没有个儿,你就不要来了,体操个儿太高也不用练了。
我们从事过这个职业的人,觉得如果你没打出点名堂来,那你在忙活什么呢?比如说像选择篮球,他肯定明摆着不行,只能当爱好。我认为他打篮球连可能性都没有,连校队都进不去,更别说北京市啥啥了,不可能。如果让他练乒乓球,最起码他还有可能性。
1992年,巴萨罗纳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邓亚萍夺冠。
我对体育的理解,跟一般的家长不一样,我觉得体育可以给孩子很多东西。现在城里的孩子有几个家庭条件差的?在这种情况下,唯独体育能够让他尝到身体上的苦和精神上的苦。
乒乓球这项运动,是很有意思的,它需要斗智斗勇,需要有技术,是一个非常综合的运动项目。
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我还想教育他做事情的目的性。因为竞技体育的目标性非常强,比如比赛在那放着,到时候你想打到什么程度,从现在到比赛的这个阶段你就得完成每天、一周、一个月的训练量。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我认为这能培养孩子很好的习惯。
乒乓球训练也是很枯燥的,一个技术一个技术地练,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得忍受这种寂寞,要有很强的自律性。我从来不想他能拿到世界冠军,但我认为运动员所有的品质,对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都是非常有用的。
瀚铭刚学打球时,每天也就一个多小时,从四年级到六年级都是这样的训练量。初一到初二,一般每天训练三个小时,周末训练一整天或者半天。到初三又减下来,因为要中考,基本上每天也就一个多小时的量,周日训练一整天。
真正意义上说,他的训练时间不长。一开始不要上太大训练量,尤其他不是那么喜欢。慢慢有点兴趣以后,可以适当加点量。
“这孩子怎么不像我”
瀚铭还是比较乖的,有时候我反而觉得小孩不能太乖了,尤其是男孩子。我一直鼓励他敢闯敢干,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想法,我说你有什么想法就说,我们可以商量。
我很困惑这孩子怎么不像我?我觉得做事情就认认真真地做,老省那么多地劲干什么呢?给他提要求的时候,我观察他做不做得到,有时候是到他的极限了,但有时候真的没到,就是他偷懒,不愿意干,你也没辙。他自信心没那么强,可以找一堆理由往后退,不像有些孩子,对自己要求很高,不追着他都自己拼。
邓亚萍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后和丈夫、儿子在一起庆祝。
我们那时候不往上冲,不到专业队,不到国家队,那真是白打了。虽然才十几岁,但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因为你已经选择了打球,放弃就输了。
运动员打到一定份上,水平都差不多,最后就看意志,是你自己提前放弃了,还是能够稍微扛一扛?可能你一扛,对方就不行了。比赛总有胶着的时候,以前胶着时他就退了,然后很快就输了,现在会顶一顶,可能就翻盘了,翻盘之后他自己也高兴。
差不多两个月以前,有一场不该输的球输掉了,晚上吃饭时,他说我不吃了。我也很生气,我说这球打成这样,你确实甭吃了。他说,是,我不配吃。我说,很好。但他最后还是吃了,吃得还挺多。要是我自己,绝对不会吃。
我们干这个行当的人知道,虽然想拿冠军,但有时候真的得有一颗平常心,比赛不可能说都是你赢,这不现实。我们肯定要争取最好的结果,做最坏的打算,输球了,那就输了,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让孩子参与竞技体育,其实就是锻炼他拿得起、放得下。但要去总结,不能输完以后就忘了,玩去了,明天接着输,这不行。
我们会很平常地看待最后的输赢,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输赢。如果说你没尽力,或者是说你本来水平在这,但今天莫名其妙输一场球,那就得好好说这是为什么。这个时候,我们不会轻易放过他。你得给我拼到底。因为你不拼到底,我下面都没法教你,你都没使劲,我怎么教你呢?我们其实更看重的是精神,是态度。
现在虽然他没有进专业队,但是他跟专业队有一些水平是差不多的。我觉得他往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不大,他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对自己也不够狠。我小时候要是输球了,我都不让人走,一直要打到我赢了为止。
一个职业运动员真的是要跟自己过不去的,输球了,肯定不能自我原谅,该吃吃、该喝喝,明天接着输。但如果只是业余,只是兴趣爱好,这个没办法,每个人性格不一样,你强迫不来的,有的孩子就是这样。
我个人觉得佛系,说得好听一点是自我妥协,说得难听是逃避。我是不会佛系的,我对自己比较苛刻。不过,如果尽力了还没有达到预期,这时候要佛系了,但你不能直接上来就妥协,这个我认为是不对的。
“不用让他学,着什么急呀”
瀚铭成长的过程中,焦虑肯定是有的,因为他有时候不那么努力,也不是那么认真,就觉得这怎么弄啊。但是当清楚孩子跟我不一样的时候,我选择尽可能放一放。
家庭教育这件事,困扰着很多中国父母。坦率地讲,育儿这方面的书我看得不多。我会跟有孩子的人、搞教育的人交流,到底怎样更好。交流之后,我发现这些真正搞教育的人都是这几句话:不用让他学,着什么急啊。越是一定层级的人,越放得开。上小学之前,他没去幼小衔接学那些东西,因为我也跟校长聊过,校长说不用上,玩。我想校长既然说玩,就让他玩吧。结果一上小学,拼音什么的别人全会,他都不会,没学过。
学习上我对他没有过高的要求,课堂上学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就行,也不会给他压力,除非说哪些课程学得不好,那就补补。
爷爷奶奶是小学老师,小学的时候,奶奶盯的多一点,我一般就是把握大方向,现在到中学更是这样。家庭教育要教的是品行,这是让他受益终身的。你说我们能教他多少文化课,肯定不如老师教得好,而且现在是越来越深,你都教不动。
读书、打球我都会给他一些空间,但我绝不允许说谎。在这个方面,我们没有商量的余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绝不可以骗人,这是一个品德的问题。有一次他承诺的事情没有做,还骗我说做到了,给我气坏了,三天没跟他说话。
今年他中考,我说你万一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什么样的高中你最想去,如果那个去不了怎么办,什么样的学校你能去,愿不愿意去,接不接受,你自己想清楚,剩下的都是你自己的事。
孩子慢慢大了以后,自己会有辨别力,知道想去哪里,不想去哪里,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走职业还是上学。
前段时间有个收集,说到鸡娃,我完全能理解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这种期待,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机会或者提供更好的可能性。但什么东西还是得把握度,过头了就适得其反。
我是很开放的,给他各种可能性,当然最后还是在他自己。他喜欢打游戏,我说打电竞也行,也可以拿世界冠军。我去国内顶级的电竞俱乐部看了一下,回来跟他说每天要训练12个小时,比乒乓球苦多了,他说不去了。
其实我们都年轻过,所以不用怕现在的孩子怎么着了。他只要管住自己,别无止境地在那玩游戏。如果就是玩,那你玩得差不多就行了,你的正事是学习、打球。要不就玩到最好,打职业。别正事没干好,玩也没玩明白。
我们不要着急,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这一生得学多少东西啊。现在的社会进步太快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善于学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论,这个最重要,而不在于到底考了多少分。但是确实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包括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然后保持好奇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Vista成长实验室“(ID:vistaedulab)”,作者 曾宪雯,编辑沈佳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