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教培行业观察(ID:eduguancha),作者华明珠
5月21日,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规定,机构预收学员培训费的,须采用银行存管模式开展资金监管,预收费用须全部进入本机构学费专用账户,机构应将必要的交易信息提供至存管银行,存管资金拨付须与授课进度同步、同比例。
《办法》针对采用预付式消费开展经营活动的北京市学科类校外线下线上培训机构,包括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机构,以及各类外语语言类机构。
教育培训:一个严重依赖预付费的行业
预付费:用户在使用业务之前预先支付费用,成功使用业务之后再实际扣除的模式。
对于教培培训业来说,因为其教学效果无法预知,预付费成为降低获客难度、帮助绑定用户、减少流失的有利手段。假设教育变成后付费,用户很容易上完某节课随时要求退费,交了预付费后,企业在面对客户不满意或同行竞争时就降低了学员流失风险。
另外,筹集到的预付费能够形成企业的资金池,帮助企业工作运转。短期看来,教培行业是个“赔本”买卖,需要大量融资,融资效果不佳,便需要预付费来做资金流支持。
教培行业对预付费的依赖可见一斑,但挪用预付费的风险比较高,一旦资金流断裂,缺乏风控能力的企业就危险了。优胜教育爆雷事件是因为早年疯狂扩张预支了太多预付款,面对突然起来疫情致使的停课既没有退费能力也没有员工工资支付能力,最终走向了失控的边缘。
预付费整治一直在进行
早在2018年,政府便已经对线下机构进行过预付费监管,要求预付款不得超过3个月,也有地方曾试图规定教培学费收入不得用于投资。
2019年12月,北京出台了《北京市预付式消费市场监督和服务管理办法》《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付式消费管理细则》等若干份预付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规定:按课时收费的,禁止每科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按培训周期收费的,禁止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这些规定目的就是限制培训机构用收取消费者的预付费的方式代替融资。
今年元旦,合肥上线“校外培训机构学员预缴费服务系统”,该系统提供家长查询、机构预警等功能,滚动拨付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费,以降低培训机构的金融风险。
同时,福州市教育局也发布了《关于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防办学风险的通知》,要求各校外培训机构从2021年开始在银行开设培训费资金专户,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新设立或设立不足一年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账户内留存资金最低余额不少于10万元,设立一年以上的校外培训机构,最低余额不少于30万元。”
教培企业预付费屡受监管,主要是因为用户“退费难”。推介时千好万好,退费时千难万难,“预付费”如同枷锁,将用户紧紧绑定,若不幸遇到机构“跑路”,学费多半是打了水漂。
资金监管趋势大,或将深刻影响行业格局
资金监管已然成为教培行业监管大趋势,以北京为首,会陆续在全国铺开。
由于预收款是教培行业现行商业模式长期运行的重要基础,是机构在新启动和扩张时重要的资金驱动力,因此,资金监管可能对行业商业模式乃至行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对机构规模、融资能力、资金运营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对于资金实力差的中小机构,以及一些资金管理方式激进的中大型机构,资金监管可能导致其难以发展甚至资金链断裂;对于新进入教培行业的机构,资金监管会大大提高其进入门槛;对于资金实力强、资金运营方式健康的龙头机构,资金监管在短期可能影响其扩张速度,但在长期会使其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这次长周期、严标准的监管将不可避免地给教育培训行业带来“重创”,但长期看来,规范整治后的培训行业将会呈现出向阳的变化。
无论如何,这个关乎“国家民生、育人之本”的行业,正需要一次“从心开始”的机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培行业观察”(ID:eduguancha),作者华明珠。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