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大家好 ,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高中阶段普职分流的问题。
在今年的中考季,围绕高中阶段的普职分流,在家长和学生当中引起很大的恐慌。
一个说法是高中阶段的普职比要5:5,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上普通高中,很多家长担心这会成为加剧学业竞争和课外培训真正的刚需。
其实,情况没有那么恐怖。
高中阶段的普职比到底是多少
网上有一个2017年的全国各地普高录取率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概的面貌。
来源:@东之经北之纬
有10多个省市是60%以上的,剩下的省市大多数是在50~60%之间,最高的陕西70.1%、吉林69.4%、黑龙江68.5%、内蒙古66.9%、北京65.2%、天津64.1%,最低的是云南 49.2%。这个数据是5年以前的,最新的情况还不知道,但是它大致趋势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地区,它的普职比差不多是6:4,真正达到5:5是比较少的。
而且从分布上来看,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普高录取的比例并不是最高的,而民族地区,西部地区比较高,就是图中红色的地区,另外直辖市比较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影响一个地区普职比例高低的因素,既有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原因,比如大城市比例比较高;还有更重要的是经济、产业发展的一种实际的需求。为什么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普高比例更高,我个人认为很可能是因为它的经济发展的水平更弱,社会和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吸纳力较低;而东南沿海地区就是相反的情况,它的普职比不一定很高,但是它的市场能够消化接纳更多的多样化的人才。
最近的数据,应该说普高的比例还是在增加的。
从全国统计看,2019年,初中毕业生1454.0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39.49万人,占57.7%;也就是说,全国平均而言,高中阶段的普职比实际大致为6:4。
大城市的水平要更高。北京市2019年本市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5万人,占71.4%;2021年北京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总规模为8.9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6.18万人,占69.1%;所以北京普职比差不多是7:3了。上海市2020年普通高中录取比例在70%左右,深圳市2021年普通高中录取率67%,普职比约等于7:3。
普职分流由来已久,不必那么恐慌
所以,我想我们要建立的基本概念,第一个就是普职分流是一个客观事实,不必那么恐慌。
在过去,在2000年以前,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当时提出来到2020年,全国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这就意味着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全国要达到90%。高中阶段包含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这两部分,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这主要是由经济基础和职业的多样化需求所决定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360行,社会有那么多“行”,不需要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去上高中、大学。
我记得90年代在山西的一个村小调查,校长说,“幸亏我们现在还有那么多辍学的,否则农村的地谁来种啊”,这话对我印象很深、刺激很大。也就是说,教育的结构还是要跟经济生活、经济生产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上大学的越多越好。
所以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城市和地区,90年代以后就开始进行普职分流;到90年代初的时候已经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那个时候中职和普高的比例都已经初步达到了5:5,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确定的要求。
对发展职业教育要有前瞻性的积极认识
第二,我想谈的是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具有一种前瞻性的积极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克服单一的升学教育、应试教育重要的举措,而且这也是符合人的发展多元化的需求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从事学术型的、研究型的工作的,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都应当成为应用型的、技能型的人才。比如说在美团的骑手当中,具有本科、专科学历的占到20%;同时我们还看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说在河南的卷烟厂,一线的流水线上招收工人,有非常多名校的大学生前去应聘,甚至比例占到了30%,这当然可能跟就业市场的情况有关。但是它还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并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读大学。
当然,首先,使得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比例相当,这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有序的过程,不能搞一刀切;其次,还要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在经济不同的发达程度和活跃程度,在基础教育发展不同的水平下,这个比例应该是动态的,不能够是一刀切的。
那么关于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真正重要的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需要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引入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使它更具魅力。这个是比较难的,需要做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比如说降低招工用人制度的高学历门槛,提高技能人才的薪资收入。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都增加职业教育的因素,增加职业认知、生涯规划的内容,引导学生主要按照自身的禀赋和特质选择未来的职业。喜欢做动手的操作型的工作并非低人一等,选择进入职业教育并非是被淘汰的二流学生的选择,这也是国外基础教育中普遍的做法。
小学都有家庭基础课或者叫手工课,让孩子来操作木工、电工、缝纫、烹饪等等各种工作。到初中阶段,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的内容就更多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不是到初三的时候,让你去按分数排队去进行普职分流,而是在小学和初中就使学生逐渐地建立自己的选择,发现和依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做出自己的生涯规划。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育思想网“(ID:eduthought),作者杨东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