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疫情下,你还会送孩子去海外读高中吗?”
看到国外与日俱增的新增病例,加上各种“小留学生”的回流故事,估计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完全不犹豫吧。
不久前,我们在北京邀请了“疫情下仍坚持送孩子出国”的两位妈妈为我们做了一场“真棒家长俱乐部”的分享活动,是孩子就读于瑞士顶尖私校萝实学院的L妈,和孩子在顶尖TOP20美高Blair Academy就读的C妈。
两个孩子都是已经在海外已经读了一年高中的10年级学生,两位妈妈都是当下的“极少数”派家长。
而当天话题满是“扎心”之问:
国内的国际化学校也很多,为什么要去海外读高中?
疫情下,小留学生们安全么?
一年动辄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学费,海外读高中真的值吗?
疫情下出去读高中,她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L妈并没有想让孩子过早地出国读书,奈何从小就读国际学校的他周围的同学都早早出国了,所以他也坚持要出国,父母也只能无奈支持。
选高中的时候,是瑞士还是欧洲,他们也是有过纠结的,考虑美国是因为未来计划在美国读本科,而最后选择了欧洲则是想让孩子有更多元的体验。
因为自己从高考体制出来,又曾去国外留学,在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工作多年,现在又创业做教育,所以L妈对孩子的培养不仅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也是从一个老留学生、教育从业者的视角来看,她认为把孩子培养成国际化人才很重要。
而瑞士作为IB教育的发源地,又是一个非常中立的国家,完全符合L妈的期待。现在儿子在学校的好朋友有来自波兰、意大利、法国、美国,还有东南亚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了自己国际化视野,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相比而言,C妈在选择美高之前就比较摇摆。孩子小时候一直在体制内,直到初中把孩子送到了北京一所顶尖民办学校后,她才发现,原来在这么顶尖的学校,也并不能达到她的期待。
首先因为一直在公立学校,小C的英文不够好,被分在了英文水平比较低的班,其次也是最让C妈无法接受的是,从她的体验上来讲,这所学校虽然整体不错,但是师资依然不尽如人意。
“选学校其实师资最重要,美国的优秀老师愿意远赴海外教学的就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在全世界内,选择中国的又是很少的一部分,到中国以后,上海和深圳对这些老师的吸引力可能高于北京,综合考虑,在最重要的阶段让孩子接触最好的师资,我们不如直接申请去美高。”
△截图自Blair Academy官网
而对于大家最关心的安全问题,L妈说“我们是20年3月拿到录取,3-6月在家上网课时候还挺有挑战的,所以学校说9月正常开学,我们还挺高兴地送他去了。我觉得疫情对瑞士学校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影响,他们同学也都不害怕,心都比较心大。”
而小C面对的情况则要更复杂一些,“孩子拿到录取后因为使馆签证的原因没去成,先在家上网课,晚上网课上到两三点,我还是很心疼的……后来可以过去了,看到国外的疫情比较严峻,我们也犹豫过要不要去,但看到学校管得也很严,上课都要戴口罩,测核酸,我们也就放心了”。
海外读了一年高中后
瑞高反而更焦虑,美高竟不用补课?
疫情下,在海外读了一年高中的L和小C适应的还好么?
在活动中,主持人戏L妈为“虎妈”,因为她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学术培养,“对孩子的教育,我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把目标定得高一点,激励他可以有更强的动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结果也不会太差。”从小到大每一步L都走在同龄人前面,而在去了瑞高后,L妈反而有些焦虑了,因为瑞高真的太!佛!系!了!
不只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完全不“卷”,周围的同学也都不努力学习,完全就是放松状态,孩子也说,“9年级这一年感觉有点浪费了。”
所以,L在国内适应了课外班,还有同学间竞争,或者“内卷”的环境,突然到了瑞士这样放松的环境,对孩子挑战还挺大的。加上再跟在美高的同学一沟通,人家差异化教学,数学成绩好的直接可以跟11、12年级上课,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L妈也跟着担心,“为了更有国际化视野去到了瑞高,可别最后申请美本的时候反而没有竞争力了,还不如国内和美高的同学啊。”
好在,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L妈一直认为利用好暑假的时间特别重要——
“9年级这个暑假,他参加了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夏校,这个项目里面9年级学生很少,基本都是10-11年级的学生。明年10年级暑假,我们计划申请一个科研类的项目,包括AMC、数学、物理等各个科目的学习也在同步进行中。“
今年暑假孩子参加芝大夏校的时候,因为时差原因,老师根据地域做了分组,他认识了不少来自国内的公立和国际化学校的学生,看到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后,励志接下来要狠抓学术。
而一直比较佛系的C妈,在小C进入了以“内卷”著称的顶尖美高后,又适应的怎么样呢?
刚进入高中,英文不够好的小C也确实“吃了点苦头”,像数学这种科目还好,语言没有很难,也都能跟得上,但是她最爱的文学却有些听不懂了,因为太多不熟悉的词汇了。
这放北京任何一个家长估计都要跑遍北京找老师补习了,但是小C跟美高的老师沟通自己的疑惑后,老师却说,不用补习,认真听课,积极参与提问就好。
听取老师的建议,9年级这一年课程之后,小C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现在适应得非常好,而且非常独立有主见的她,美本申请的事情也都是她主动跟顾问沟通,C妈真是妥妥做起了“甩手掌柜”,只要了解大方向就好。
中文VS英文
难平衡的双语教育要早规划
当然反思过往的经验,面对踩过的“坑”,妈妈们都用了一个统一句式“如果再重新来一遍...我不会...”,而其中提的最多的就是语言学习。
“我踩过的坑实在太多了”,一开始C妈就感叹道。
虽然早就确定了要读美本,但为了让孩子掌握好母语,C妈从小还是给孩子选择了公立,孩子的中文确实不错,但没有注重英语的培养,所以在准备美高申请的时候,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我当初觉得我们初中才开始学英语,最后出国留学、用英语工作都没问题。但我视野的局限性忽视了对英语系统性的学习,文化的了解,也直接导致了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随意,现在想想,7、8年级那两年真的是痛苦,如果能早点规划好语言学习就好了,鱼与熊掌兼得的想法其实挺害人的。”
C妈的经历正好相反,L从小就读国际学校,英文非常好,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唯一的不足是忽视了母语,以至于9年级的课程中,仅有一门不够7分的就是他的母语——中文。
“当时想着家里都说母语,怎么着也不会差吧,可国际学校是纯西式的,忽略了文化这个重要环节。”
这也成了L妈反思自己教育时最遗憾的一点。
但是在瑞高有个意外收获就不得不提了,学校真的非常贴心,因为中文没有达到母语水平,所以学校会有“一对一”的付费私教课要求参加,这也让他在瑞士学校一年的中文水平反而比在国内的国际学校三年进步得都快。
对于双语学习,两个妈妈有个共同的体会是,双语的学习必定要有舍有得。家长们一定要提前规划好未来的方向,如果早就做好高中或者美本出国的打算,那其实让孩子早早入读双语学校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而如果想让孩子不要忽视母语的重要性,那就多考虑一些重视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双语学校。
兴趣培养
品质远胜于结果
在兴趣培养方面,两个孩子从小都尝试了很多个项目。
L在钢琴、大提琴、羽毛球、足球、网球、冰球、滑雪等各方面都有涉猎,甚至还用作曲作品申请的萝实学院,结果到了学校后才发现,被录取的最主要原因依然是实打实的学术成绩,并不是作曲能力,因为学校有专门走艺术方向的学生,那才是真的专业。
而现在,坚持多年的钢琴早就放弃了,因为IB需要有一门音乐,所以还在学大提琴;同时瑞士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所以滑雪、羽毛球、网球等运动还是必备的。
C妈女儿从小的选择也很多,“动”有跳舞、马术、网球、花样滑冰,“静”有文学、辩论、钢琴,申请的时候恨不得都填上,但进入美高后仍然坚持下来的只有跳舞、网球和文学。
而且虽然没有催着女儿去考级,女儿却在坚持了多年练琴后,告诉她,自己从来都不喜欢钢琴。这也让C妈开始反思,从小“逼”孩子上的兴趣班,真的有用吗?L妈更是反思:
“我们很多家长在音乐上的坚持甚至胜过语言,总觉得孩子每天一小时坚持练琴是必须的,但如果孩子每天坚持一小时学习语言,到高中他的语言能力就会不得了。回过头来看,我不会再想让孩子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在音乐上。”
“孩子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其实是五六年级,因为从小学毕业到初中,其实是孩子青春期的开始,也是孩子智力发育、兴趣爱好发展的重要节点,在这时候,孩子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视野格局的好时机。在这期间不管欧洲还是美国,不论是学术科目还是艺术、体育,都有很好的项目和国际化课程可以让孩子参加,这对发掘孩子的兴趣是非常有益的。毕竟从初中开始,其实家长能在学术上指导的少之又少了。”
很多家长只是基于社会环境和对美高、美本申请的表象理解,认为一定要多才多艺,要把活动列表都填满,但事实上,美国大学不是要找一个在文理科和艺体方面都全能的选手。
就像哈佛中国中心的负责人也曾说过,哈佛录取,乃至整个美本的录取,最看重的是你在某个事情上坚持不懈的品质,而不是一定要有什么高大上的结果。
不管是艺术、体育,还是公益、写作等,学校要看的是你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不能拼命、能有多拼命”的这种品质,因为这样的你在学校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勇于克服。
△哈佛官网:我们在寻找什么样的学生
「时代不同了,留学的投资回报率是不能单纯算钱的」
不得不说,去海外读高中,就算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中,也是“少有人走的路”,而这个选择的重要前提是,孩子不仅要在语言和文化层面能适应,在心理层面也必须有着足够高的成熟度和独立性。
在分享快结束时,家长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美高动辄五六十万,瑞士高中一年百万学费,我们送孩子出国真的值吗?”L妈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这一代高考体制出来、又出国留学回国工作的人其实是吃了时代的红利,但是我们下一代面临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送孩子高中出国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国际化视野,说大一点,西方文明正在衰落,东方文明在日益崛起,但是未来至少100年内,西方文明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高中阶段让孩子在中立的瑞士,用最国际化的视野看待全球,本科乃至硕士、博士到美国学习最先进的学术知识,这对孩子整个人生路径都是很重要的,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
所以,你会如何给孩子规划,又会如何来算留学的投资回报率呢?欢迎留言跟我们讨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作者Jessie J。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