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期盼。但倘若是揠苗助长,究竟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还是“崩溃在起跑线”?
家中有高学历的家长,原本是孩子的幸运,但近日一位火上热搜的“博士虎爸”因为其激进的教育方式,引发网友众怒。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是值得每一个家长认真反思的问题。家长应当全面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他们。
文、编丨冯燕
“虎爸”逼小学儿女学高数,妈妈申请人身保护令
12月14日,南京市级法院公布了一件案情。该案件显示:毛先生系博士毕业,与郑女士婚后育有两子女小明、小佳(均为化名),儿子小明7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小佳5岁,读幼儿园。
郑女士称,丈夫毛某经常向两子女小明、小佳教授中学、大学的知识,让两孩子学习文言文和高等数学,并要求两子女学习至深夜,其在教育子女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侮辱性字眼进行谩骂,有时甚至出现殴打行为。
在公安民警、妇联工作人员、学校老师介入协调的过程中,毛某一直未能认识到其教育方式失当的问题,反而认为其管教孩子仅为“家务事”,拒绝接受相关人员的协调。殊不知,他的教育对两个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因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
郑女士遂向法院申请:禁止被申请人毛某打骂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小明、小佳;禁止被申请人毛某限制申请人及申请人的子女人身自由。
法院经认真审查认为毛某教育失当,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精神侵害的家庭暴力行为。最终作出裁定:禁止被申请人毛某对郑某、小明、小佳及其相关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
是内卷,还是错误的教育观?
“教育内卷”一词,大家都不陌生。正是因为内卷严重,才出现了“双减”。想不到在“双减”盛行的大环境下,还有毛先生这样“顶风作案”的家长。
然而让5岁的女儿和7岁的儿子学习晦涩的文言文和难懂的高数,在本该休息的深更半夜承受着各种侮辱性的词汇甚至被殴打。或许受教育内卷的驱动,但更多的是他本人扭曲的教育观。
揠苗助长,严重违背孩子教育成长规律
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高数,之所以被安排在高中大学学习,必然有其遵循的科学规律。毛先生的两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一个上小学,却被打着骂着面对严重超纲的学习内容。不是每个孩子都是神童,也不是所有神童最后都落得好结局,更何况在辱骂和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孩子。
有的人说“5岁的孩子就该玩泥巴”,可悲的是,现在很多幼儿都不被允许成为幼儿。
把自己的学习理念强加给孩子,这存在很大的不公平。
毛先生作为博士,其学历毋庸置疑,但越是站得高的人,更害怕跌落凡间。他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自己的节奏,跟不上社会的节奏,从而大刀阔斧的进行激进教育。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像提线木偶一般,没有自己的生活,也成长不了独立的个体。
辱骂殴打孩子,不是教育,而是家暴
即便没有严重的身体创伤,毛先生长期辱骂、贬低孩子进行精神侵害的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这种落后的粗放式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发育。孩子面临身心双重伤害。
利用家长威严逼迫孩子学习
威逼和威信并不等同,作为家长,可以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但不能让孩子成为没有思想的工具。毛先生利用自己作为爸爸的身份,居高临下傲视自己的孩子,没有将他们当做平等的个体,未曾给予足够的尊重。
毛先生错误的教育观,又充斥着其固执的傲慢。即使在公安民警、妇联、老师介入协调后,依然以“家务事”为由我行我素,拒绝协调。最终受苦的,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做,却承受着一切的孩子。
“博士虎爸逼幼子学高数”的话题,一经发布便冲上微博热搜。面对“虎爸”行径,网友众多纷纭。
有网友表示,高学历未必能当好父母。
有网友表示,这不属于教育问题,而是明显的家暴。
同时,也有网友关注到心理问题,认为毛先生自身存在心理疾病。
令人担忧的是,还有无数个“毛先生”
当下教育场景中,越是想控制孩子,越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过度地逼迫孩子,往往会激发负面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粒种子,却因为环境不同,待遇不同,成长为千差万别的样子。
有的孩子自由自在,向阳而生。但有太阳的时候,就会有阴影。毛先生这样的“虎爸”案例,不胜枚举。
4月21日,官方微博“铁骥视频”就#妈妈暴力逼迫女儿学习被撤销监护权#相关话题发表微博:江苏南通的女子杨某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杨某常常用暴力手段逼迫女儿学习,甚至要求12岁的她掌握大学英语。杨某对女儿的学习稍有不满意,就打骂、体罚,女儿经常遍体鳞伤。无奈之下,女孩外婆向法院申请要求撤销其父母的监护人资格。4月20日,法院作出判决,支持外婆的申请,并指定外婆为其监护人。
4月22日,官方微博“人民法院报”就#主审法官谈妈妈暴力逼迫女儿学习案#相关话题发表微博:父母离异后,女儿佳佳随母亲李平一起生活。盼女成凤心切,李平狠抓孩子的学习,但却狠过了头,屡次对孩子家暴,在法院对她发出人身保护令后,李平依旧不收手,先后两次用烧热的锅铲将佳佳烫伤,严重侵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中新网、新华社等官方网站,也曾报道过“父亲把7岁儿子捆绑吊起欲放河中,只为逼其学好算数”等相关新闻。
桩桩案例比比皆是,触目惊心。不敢想象还有多少天真的孩童,被无知的父母压榨。这些父母以爱之名,施暴虐之行,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
暴力逼迫孩子学习是“反教育”
未成年人因为其年龄小、相对弱势的固有特点,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要求他们。在教育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方面,成人要有设身处地的“同情心”。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孩子刻苦努力,也需要父母的正确教育。为了不输在起跑线,父母在孩子很小的年纪给他们带上“紧箍咒”,剥夺他们本应该享受的无忧无虑的时光。用高剂量催着孩子长大,真的可以赢得这场“战争”吗?
国家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确保他们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等权利,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而一些家长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打着管教子女的旗号行虐待子女之实。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个很大考量,就是约束、规范家长行为,让他们尊重教育规律,对未成年人教育充满敬畏。
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要“反教育”,有些时候,需要有耐心宽容,适当引导静待花开。
结语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原生家庭给人的影响会贯穿一生,好童年是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愿这个世界,少一些“毛先生”,多一些“郑女士”。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ischooledu”(ID:Ischool_edu),作者冯燕。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