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们。我是张至尧,大家更多习惯叫我三疯。
2021年的12月29日,我和伙伴们刚刚完成了4个小时的直播,主题为《希望的力量-素质教育创业者的坚守与突围》,今天的文章就是根据直播内容的整理。
在演讲中,我用了140页PPT,把2021年我和团队的思考,一起做的案例,以及在双减后,陪伴和见证的行业变化,还有对未来的预判,都分享给了直播间的朋友们。口语化的表达难免拖沓,逐字稿居然有5万多字,为了节省各位阅读时间,本文做了大量删减,留下了部分精华内容给到大家。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反复,郑州的洪水、看到了反垄断、看到了互联网公司的集体裁员......
以及,给教培从业者们冲击最大的,双减。
我们好像越来越抓不住这个世界变化的节奏,我们惶恐、焦虑、失望,惴惴不安。庆幸,还有苏炳添9秒83破亚洲记录的振奋人心,还有神州十二号成功升空的扬我国威。
种种过往,以及在洪流中的我们,构成了即将过去的2021。
“成功,就是充分利用那些你无法预测的罕见,但抓住这些机会的前提是,你必须时刻保持开放的思维、高度的警觉和严阵以待的姿态,并愿意接受重大变革。”
--黑石基金创始人苏世民《我的经验和教训》
接下来的演讲中,我不会渲染任何危机,只陈述客观事实,表达我的所思所想,也寄希望这份温暖、真诚、坚定的力量,给各位一些笃定的方向感,或勇敢决策的信心。
本次跨年演说,我会通过以下「希望」、「趋势」、「改变」、「行动」、「未来」、「力量」六个板块展开。
希望:是人间至善
“其实,我现在的赚的钱已经足够花了、我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子和积蓄,甚至我家里还有一万多本书,够我读了,我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了。
但是,如果我真的走了,背后新东方五万个兄弟姐妹们,怎么办呢?我们之前所谓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所谓的永不言败的勇气,向谁交代呢?”
“所以,你只能勇往直前、人生是无法停下来的,你只能在更高层次,在人生的更高层次上,更高的境界上去继续努力。”
•这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前些天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他的韧劲、责任感和担当,让我相信一定会带给所有新东方人强大的力量,带给他们相信未来的希望。
那到底什么是希望呢?
有人说是念想、有人说是相信,也有人说是信念和精神支柱。
我所理解的希望,也许是黑暗里的光,是正待开花的树,是寒冬里的火,是老人眼中的孩子,是勃勃生机的春芽,是即将丰收的田野。
还可能是什么呢?也许会是病人的药吧。
这些事物都会带给人以希望。
当我去准备这些文字和图片时,我忽然意识到,语言和文字是很难精准描述某些“东西”的,例如希望和爱。所以,在此刻,我们不必去定义希望,用心去感受“希望”带给自己的力量就足以。
哲学家尼采说:“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
当下的我们,正需要。
趋势:政策与市场分析
今天看到桃李财经做了一张2021教育行业一字总结:
39家公司,每家用一个字代表这一年的境遇或是现状。你会发现大多是负面,或中性的词。
当下的教培行业内外,一些人充满希望,一些人狂泼冷水,一些人逃跑,一些人坚守,一些人很丧,一些人很刚。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大多数人,都在对趋势误判呢?
今年6月5日,我发过一条朋友圈,做了个关于行业预期的调研。
在近期政策影响你目前的状况:
1、完全不受影响;
2、目前没有影响,但很焦虑;
3、有影响,考虑转型换行业;
4、影响很大,难以为继;
5、继续观望,相信最终没那么严重;
6、先这么着,反正也不会干别的。
共170多个人和我互动,选项1占比20%左右,选项5占比50%多,选项2占比20%左右,选项3和选项6占比不到10%,选择4一个没有。
都是乐观或观望,没有绝对悲观的。
时间过去这么久,今天在直播间我们再做一个调研。
关于变化,以下哪个观点是对的?
1、各地政策落地的力度正在逐渐加大,波及到了素质教育;
2、教培行业会完全消失,教育将以另一种姿态出现;
3、学科肯定无路可走,素质教育还有生存空间;
4、学科整顿完后,会同样力度收拾素质教育;
5、强监管、合规、限价后素质教育机构经营困难;
6、需求端(家长购买课程的信心下降)。
是不是依然很难呢?
其实两组调研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很难做到的观点:接下来,无论我们是乐观还是悲观,做出的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对市场充分的调研,以及对政策、趋势真正的研究上。
查理.芒格曾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还有个神人,叫周金涛,也说过一句话:“我们在做人生财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每个人都是在社会的大系统中运行,社会大系统给你时间机会,你就有时间机会。这个大系统没给你机会,你在这方面再努力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先要弄明白的,就是什么是真正的趋势。
我们感受到了5个宏观趋势的变化,也看到了它们将会带动素质教育行业发生的变化。
简单聊一下五个宏观趋势。
第一个,从持续上升的经济发展态势,到充满变化的经济发展态势。
“过去的4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40年,或者说从1993年到2013年,这二十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二十年。”持续高速发展,一路上扬,从来没有下降过,但这几年,这个局面已经是充满变化了。
但,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时候,习惯看到家人或自己只要不断努力,家庭情况就会不断变好。这个习惯,以后可能会是错觉,影响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判断。
第二个,从增量时期到存量时期。
所有的红利都消退了,商业的基础逻辑从争夺增量到深耕存量。
再细致展开来说我们到底消失了哪些红利呢?
第一层红利:人口红利
可以看见的,这几年中国新生儿大幅下降,也叫出生率持续负增长,我们同样可以看见80后、70后是比60后多出人数的这一代人。
因为那个时候70后没有计划生育,80后比70后少了几千万人,整个这十年一代,90后比80后又少了几千万人,00后比90后又少,这是人口出生的红利。
第二层红利:城镇化人口
中国从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农村人口变到城镇人口,它带来就是这些人在这个城市里工作,置业、装修,以及子女入学。所以在那个年代,房地产以及上下游产业都高速发展期。
第三层红利:互联网红利
互联网的20年,从原来没有电脑,到后来每年以亿的增速疯涨,再到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又一个十年红利,基本到2018年也已经结束了。
持续增量的时代,让我们以为增长是习以为常的,只要有足够的“量”就能转化出足够的结果。这也会是一个错觉。
以后的时代,一定是属于深耕存量的时代,增长还在,但和任何过去20年同期对比,一定是下降的。
第三个叫从大众到多元。
七八十年代,我们大家可以穿一样的衣服,玩一样的玩具,看一样的书,可能一个班级里差不多都是同款,最有钱的最没钱的家庭生活差距是很难体现出来。
产品就是满足大众需求即可。
而过去这十年,我们看到越来越明确的趋势是,中国出现了特别多的小众群体。商业模式,也从满足大众需求,到需要分层运营,满足细分人群的多维度需求转变。
第四个叫从粗犷到精细。
原来大家可以“差不多”就行,而最近几年,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差不多”的想法下,钱会越来越难赚。“爆发户”越来越少,每个行业的钱都在向专家级的精深学问靠拢。
第五个叫从复制到创新。
过去40年,我们的商业模式可以从国外复制到国内,从一线城市复制到省会,再下沉到五六七线城市。从高收入人群下沉到低收入人群,从贵族到平民,但眼瞅着,这招也已经失灵了。
纯粹的模仿、抄袭,经常会被指责水土不服或缺少“灵魂”。
未来,是属于创新的时代。
以上这些,应该是属于商业通识的部分,我们寥寥带过。
双减也可以被理解为宏观。那么,想了解它带给素质教育机构的未来变化,就需要先理解“双减”,到底想重点治理什么问题呢?
依然是五个版块。
第一个叫虚假宣传;第二个叫缺乏资质;第三个叫超前教育;第四个叫贩卖焦虑;第五个叫价格欺诈。
当我们知道国家要出台“双减”进行治理乱象背后的动机,我们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碰,什么不该碰。
“双减”的两个目标:校内减负、校外严控;减轻课业负担和治理校外培训乱象。
我们再来看素质教育领域的整个的发展,是经历了从混沌到探索,从倡导到发生了野蛮快速增长,再到当下被整治,到规范。
未来,我相信还会迎来大发展的时期,对于素质教育,我们的观点是它并没有被一棒子打死。
最近的文件,12月21日,江苏省发了一个针对非学科素质教育艺术类机构的管理办法。
可以看出有几个重点的新变化,从事音乐类,舞蹈类,美术类,戏曲类其它艺术表演形式的非学科机构。
第一个版块叫资质审批,简章当中应该明确机构的全称,招生对象,培训学习形式实现,包括你如何去合规,包括你的资质,你的老师。
为什么现在不给大家一个统一的规则呢?
因为各地都在竞相模仿和落地双减的过程当中,有排头兵出来以后,各地的细分的政策不一样,需要清晰告诉大家的就是。
第一件事,你要去了解当地有没有新出的政策;第二件事,你能不能够去通过跟当地政策制定方沟通,去拿到这个新的牌照。
这其实是已经给了明确的生路和活路,而非很多人说的素质教育机构要全部取消,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有些地方执行的极端。这些应该会慢慢按照合规的角度去调整回来。
所以,第一个,资质的审批,第二个收费规定不能超过三个月或60课时,这两点一定落实。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这样的管理了,比如上海,再比如北京,接下来一定是全国复制落地。
一家一家的机构暴雷和跑路,对政府最大的风险,不只是一家教培机构,而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结构性的金融风险,一定会被调整到位。
第一,三个月的收费不能超,第二,你不能变相的以储值卡的形式存在,一经举报,问题会非常严重。
再有一个,一课一消,一定更加考验现金流。
这些一定会在未来的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去落实到位。
在硬件上也有要求,例如舞蹈机构,总面积不少于一百平米,人均面积不能低于8平米,如果你是做音乐类的、美术类的,在单位时间内不能低于人均3平米。
种种以上留给我们的问题都是:经营成本变高,管控变严,收益变少,如何活?
所以,在这里要先提醒大家的是,要彻底忘记原来那套赚钱的逻辑,要摒弃掉最近的执念和怨念。
假设现在,你是一个新入局者,你了解清楚这么多的政策要求,你还愿意进到教育领域,你还认为这有矿挖的时候,你要做的,是成为一个顺应它的新物种。如果换个思维进来,就不会有那种执念了。
管控的决心和措施一定是充分且到位的。
我们看到苏州,看到全国有非常多的地方,学校里直接要求学生家长签承诺书,不参加校外培训,到媒体的跟进,到负面的控制,这是舆论层面。
在利益链上出现的变化是什么呢?
素质教育是热钱离场了,而不是所有资本都离场了。
热钱是什么?是那些原来希望投机教育赛道,牟图暴力的热钱会撤场。
我们看到的一些有实力的资本其实依然在,并且在帮助有潜力的机构渡过难关。这些聪明的资本,会迅速统一认知和意志,研究出新的趋势和方向,做符合改革方向的投资策略调整,他们会去寻找新的物种。
教育部明确指出了可以继续深耕的7个方向,其中第2条明确就是素质教育。只不过传统理解的素质教育,可能和我后边会聊到的素质教育概念不太一样了。
改变:活下去的重要法则
讲到改变篇章时,就从对宏观的理解和接纳,开始接近微操的层面。
我们知道在短期内,疫情,一时半会儿消失不了。政策,一时半会儿调整也到位不了,经济形式,一时半会儿也上行不了。
所以,我们只能在这样的宏观层面下去突围了。
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陈春花老师总结的2022年关键词,很荣幸,看到大部分判断我们都一致。
她讲述了企业如何在流变的时空里,怎样做才能穿越周期,实现企业增长。
2021教培行业尤其难,2022,我们和很多朋友的共识是:接下来的6个月,是大家的生死大考,所有人都即将面临转型或转行的挑战。
但与其说是“剩着为王”,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优胜劣汰”。
因为,就算环境再恶劣,许多教培机构的倒闭也都跟政策、疫情无关,就是自己商业模式、经营能力、品格意志本身的问题,趁机跑路、躺平的不再少数。
双减真正打掉的,是一头一尾,头部资本驱动的过于卷的大机构。尾部,不合规,小乱黑的机构。(文章里不过多解读,感兴趣可以在文章末尾扫码联系工作人员,看视频回放)
本质的变化,除了上一章节讲到的宏观监管层面。
影响最大的还有三点,一可能是某些地区执行政策过于激进。
二是3个月收费带来的,预付费、高价大客包,再到课消的教培传统商业模式即将消失。
因为从财务角度上讲,靠预收费现金流活着的,的确都是不健康的机构,存在系统风险的,但之前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
三是素质教育市场本身的特点,非刚需,要面对极强的市场竞争和周期变化。
素质教育机构经营的6个要点我贴在下方,就不赘述了。
所以我们迎来了3个变化:
第一,从无监管进到强监管,没有过度。大家适应不了。
第二,经营者从单一能力模型要进化到综合能力模型。好多人也进化不了,例如to G,流量格局改变等等。
第三,从简单的商业模型到复杂的商业模型。原来就是卖大课包,收现金流。未来课程价格不会过高,但活动、to G、进校、社区都有可能贡献利润,这会相对复杂化。
我们坚信未来会剩下以下3类机构:
随之而来的运营层面会有3个重要的变化:
原有模式下,教培机构的“赚钱模式”的时代的确一去不复返了。
无论谁要坚持下去都会面临这样的局面,充满变化。如果你不接受,不能把自己投身于时代变化的熔炉中,那么活下来,乃至突围就会非常非常难,以下的5点,视频中会有详细解读:
也是一种幸运,认知无界在这个阶段,见证和陪伴了许多头部素质教育机构努力蜕变突围的过程,也见证陪伴了十八线城市中小机构经营者努力进化的勇气。
行动:升级能打仗的团队
第四篇开篇的这页PPT,我们叫做“2022的闯关胜利者节点预测”,这不止是我自己定出的节点,也是非常多头部素质教育公司朋友们共同认可的节点。
当然会涉及到一些对未来的预测部分,对政策主观猜测的部分。
第一个节点,是2月28日。
这是生存考验期,这个节点之前,最重要的是稳定现有的团队,尽量去配合做到合规,去控制退费,保现金流。
刚才讲到的老大要重新回到一线就成了非常具体需要落地的事情。我们看到很多身边好朋友的公司都成立了“战时指挥部”。
首先老大牵头教学团队,组成稳老生的团队,制定出策略,稳住付费会员的心态,从课程质量到课后服务,再到和家长的一对一沟通。
第一,要确保教学团队对每一个孩子情况如数家珍,第二就是要分头到人,做到一对一沟通到位。传递出你们是符合规定的素质教育机构,教学质量很棒,孩子在这里成长很大,老大很负责任,没有丝毫跑路可能性的感觉。
然后,你要牵头去和有关部门沟通,尽早合规,按照刚才讲到的逻辑,能去各种做法让自己在当地政府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正常营业是最重要的,记住,是各种办法。不要当缩头鸵鸟,主动地去了解当地政策,主动去托人沟通。
最重要的,保卫现金流。
要全员营销,要老大带头去做营销,平时的大家都会做啊,跟大家说两点:
第一,制定临时绩效考核和激励的方案。这个在文章末尾会给到大家一个PPT框架,去调动所有人参与。可以一个月一调整,甚至一周一制定,目的就是调动团队的积极性。
第二,老大必须牵头去策划活动。不是交给市场、销售、校长去做,而是老大和他们一起讨论去带头完成。
还有团队,这个时候稳定是大前提,你主动优化掉不好的可以,尽量不要让优秀的老师离职,这个阶段老师们的情绪也不稳定,社会舆论对他们来说也是压力很大的,所以,要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沟通,更多的鼓励。
一对一的沟通、吃饭、团建,并不是都需要拉去军训才叫团建,平时忽然定个咖啡,中午一起聊个半小时,大家聚起来吃蛋糕,喝咖啡,聊聊天,解解压,或者聚个餐都行了。
这个节点是最难熬的,希望大家坚持住。
第二个阶段叫善巧方便,截止到6月30日之前。
我们都不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更难预测半年后回发生什么,这个阶段的核心就是保持抬头看路的状态,同时从保卫现金流到保卫净利润的层面去努力。把活动策划、把小课包、把线上运营都落地了。
构建起一个健康稳定的小团队,一个能力已经慢慢进化的组织。你就是船长,带着大家激流勇进。
第三个阶段就是到秋季,又一次的生存挑战。
因为模式有可能就真的变掉了。这个阶段需要保持敏锐,完成组织进化、产品升级、去抢占市场,我们的确判断下半年可能会有机会。
因为也许zc调整落地到位时,也许已经会关店一大批了,有非常多的人撑不过这个春节,没办法撑过这段周期。但是大家注意,一定不要负债太多去熬这个周期,能过去一定是因为你打业绩,保卫住现金流了,有净利润了,各位谨记。
大家记得这些时间节奏,6月30号之前,都是要完全去撑的,千万不要去扩张,千万不要去接任何的盘,就做好自己的事,磨炼团队,剩者为王。
所以,在这个时候,创始人必须重新回到一线去,带领团队在黑暗中前行,迎接一切的挑战,这句话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你全天在岗,然后全员在岗。
开晨会夕会,统计业绩,服务家长和孩子。
到年末了,什么样的团队容易散呢?
答案是,没有目标的团队,没有发展规划的团队,看不到希望的团队容易散,没有老大带着的团队容易散,没有现金流的团队容易散。
那什么样的个人容易放弃呢?
不自律的、没有顽强战斗意志的、没有目标规划的个人容易放弃。跟大家聊一个概念,叫“柔性战略”,不展开去阐述,明白一点就行,就算在充满不确定的时期,也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就像这张图上一样。
大家要带着团队去,统一近期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合规,保现金流,组织升级。思考目标的时候要问自己到底是在什么心智模式下思考的:是问题模式,还是目标模式?
如果是问题模式就处处是问题,大家还在沿着之前的老路行动。
那我们想想俞老师的解题思路。
为什么他会有韧劲和勇气以及所有的时间安排,前几天听直播时,俞老师说自己的时间是以15分钟为单位去切割的,他最近的压力一定比我们大,但是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比我们强。
首先就是他能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这样的人不是电视剧里的人物,而是我们身边的教培人,他能够每天面对镜头直播,参与各种会议,见各种人,带团队不断去挑战,去尝试,自律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太值得学习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浪费这一次的危机,千万不要回到问题模式的那条老路上,自己突破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像贝尔科教的大球球一样,时刻定在一线,不断调整打法帮助团队。充满了能量,鼓舞了身边所有人。也随时敏锐的捕捉到了市场变化,邀请大倩老师和我们去到一线,给团队培训,一点点完成组织升级。
还有四五线城市的团队的案例,爱唯,把每个活动环节、细节都做到极致,用私域运营+活动策划的方式打透一个城市,单次活动获客3000+。
大家可以看到他们的活动引流效果,颜值控制都到了非常高的水准,这都是老大带着团队,一起成长才有能完成的事情。
以及在福州的迪先生单次活动50w,在成都的一线老师一周65个非会员,等等案例,都是大家在努力进化,用“超级流量”新打法才能完成的效果。
以下就是拿私域中活动策划的一个大概思路的图让大家看一下,因为3个月60课时管控的限制,未来教培机构获客更难,对名单数量、质量的要求也会大大提升,只有升级打法才能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一个个在努力保卫现金流,在升级组织正在进化的团队,都是至暗时刻的勇士。
未来:有关教育未来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的第五个部分我们来聊一下未来,更多的是瞎聊和预测,是关于未来的可能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前几天张文宏医生有一篇年终回信被刷屏了,里边讲了他一路的成长旅程,告诉年轻人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支点?
张文宏说:“生活总是焦虑与希望并存,流水要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特别明确的预测:说今年冬天,是我们中国人在疫情里的最后一个寒冬。我听到他这么说觉得非常兴奋。
我身边有一群对未来理性乐观的朋友,大家一致的判断是:撑六个月,就会看到希望。
对于未来的乐观主要基于三个重要的猜测:
第一,特效药的出现会改变疫情防控的政策,对人们的行动限制放松,家庭消费的需求就会上扬。
第二,经济会恢复一些活力,老百姓的口袋里的现金会多一些。
第三,双减政策对素质教育的调整到位了,我们可以在有序的状态下继续经营了。
如果这些都在6个月或2022年发生了,那么就要看是谁穿越了寒冬,带着更强大的团队还在这个市场上,等待迎接复苏,一定会有这样的牛人。
这就是我们愿意相信未来的这核心,也是我们会去做这次跨年直播的这个最大动力,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去陪跑那些“幸存者”,陪伴这些“幸存者”,我们相信,不知道各位是否相信呢?
如果你也相信的话,那就要思考下一个问题,我们要苦熬还是去偷偷的进化呢?
如果这些都会发生,那么新物种会不会出现呢?
这些离大家也许很近,也许很遥远。
我们用上帝视角,或预言家视角,去看一下未来。
未来可能不会再有教培机构了,而变为“教育机构”了?教培机构的本质是卖课程,教育机构的本质是在各种场景下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活动和内容。
生活即教育,旅行即教育,活动即教育。下一个周期,新物种不会再是上一个周期的形态。
大家听说过「阿那亚」么,是地产行业中穿越周期进化为新物种的典范。
从原来的盖楼、卖房的地产商,变成了一个人群生活方式的社群运营商,一种新居住文化的引领者,大家可以去亲身体验,如果不方便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从网上了解它的资料。
在所有的传统地产商都不好做的时候,它的房价依然坚挺,依然好卖。
第一个项目在秦皇岛北戴河,其实它在南戴河,甚至到了昌黎县,离秦皇岛30公里以上的距离,在县城边上,但却成为了京津冀地区文青的聚集地。
它在官网上怎样描述自己的呢?
阿那亚(aranya),来自梵语阿兰若,原意为“人间寂静处,找回本我的地方”。是一个助你找回本我的地方。是一个具有深厚情感价值和高度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品牌。
通过营造面向未来的先锋性社区,全面呵护居住者的衣食住行、情感关系、精神世界,进而探寻中国人的美好人生何以可能。
这段话如此美妙,然后我们教育人试想一下,参照这个,我们如果去写一段自己机构的新介绍,你会如何去写呢?
我和团队去过多次,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那它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呢?活动。
根据人们的精神和社交需求,策划了非常多有意思的活动。
一个传统房地产商,是很难把活动做到一定深度的,基因不同,物种不同。传统地产商会为了促销去做一些活动,但他们很难为了业主做出喜欢的活动。
冬天的朗读会、诗会,各种邻里之间的文化集会。阿那亚只是提供了规则,提供了社群平台,倡导了一种价值观,让他们所有的业主去组织活动。
春天的戏剧节,让所有的人参与演戏、表达、展示,冬天会有足球赛、乒乓球赛,网球赛等等等等。
这些运营的基因不是团队牵头能做的,而是由于他们的创始人马寅对地产运营的理解和认知领先了其他传统地产商。
你还可以去体验clubmed的GO 文化(Gentle Organizer亲切的组织者)
我在上海创业时,做过他们桂林项目的咨询,除了表面的度假村一价全包模式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他们有GO文化,这些亲切的组织者,他们对待每一位客人就像朋友一样,可以陪你聊天,陪你聊任何想聊的话题,他可以带你的孩子去玩,参与活动,他可以陪着你一起打篮球,或组织晚上的酒会。
那我们教育人,看到这些的时候,试想一下我们原来的顾问身份、老师身份,是不是也能转变成一个亲切的组织者,带着家庭成员一起去玩,去更多组织活动,去填补周末不用补课但依然需要高质量活动填补周末时间的孩子。
其实未来无论校内的延时班,社区的活动班,都是满足大众需求的,如果用户想往更深的领域去探索发展,还是需要专业机构的。有可能到了周末,他需要去参加非常多的营地,参加各种活动,满足6-18岁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和对世界探索的欲望,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还有,「茑屋书店」。
我前段时间刚刚去了上海的一家店,感觉他们在中国做的不够纯粹和彻底,不到位。但他在日本很成熟了。
日本的经济经历了漫长的20年消退,在这消退过程中,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得到特别大的满足,需要用精神生活填补经济低迷带来的不爽。
茑屋书店其实是从一个卖书的公司,变成了一家策划公司,变成了一个策划社区人们生活方式的公司,这是属于未来的商业模式。
但提醒大家,这些只是启发。
真正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非常非常非常难的,真的是九死一生,那是另一个话题。
我们从中,只需要受到一个点的启发,去优化你正在经营的教育机构就可以了,跨界学习,去探索新物种的可能性,我们已经看到非常多这样成功或正在路上的案例了。
大家需要做的,一是去看政策的方向,二是对市场变化保持敏锐。保持进化,保持这种敏感,只需要在当地领先和微创新就可以了,做那个在森林里跑不过老虎但跑的过后几名的人就行。
对于新物种,我不知道,或不能确定他长什么样,只能告诉大家几种可能性:
能展示验证孩子能力提升的赛事?
它有可能是能够展示、验证孩子能力在提升的赛事?一种是在教育部白名单下的赛事,一种是纯娱乐性质的民间赛事,这是两种模式。
能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营地?
或者是能够给孩子提供多维成长,提升综合能力的营地?强调孩子在和人的交流中成长,不一定都是高端的美式营地,而是符合中国孩子和家庭特点新营地。
能提供家庭娱乐学习场景的社群?
或者,是能够提供家庭娱乐、社交、学习场景的社群。类似阿那亚的社区文化,社区活动组织者。
我相信,疫情之后,人们会更多的热爱生命,会走进自然,会一起去运动,会更多的联络。
不是所有人都在无止尽的刷抖音、快手去消耗时间,去纯娱乐,一定还有一群人,他现在周末就开始带着孩子露营、爬山户外、读书写字画画、锻炼身体、健身等等,他们需要一个亲切的组织者,策划者。
我们需要做的是相信这种可能性,并且脚踏实地的成长和保卫现金流,让自己或者,今天你所有的努力都会在未来去回报你。
这基于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基于你对现金流的保卫的决心,基于你能活那么长时间。
活久见,活的久了,才能见到。
以及想见到还需要三个重点:
第一,有一个了解用户,时刻更新营销打法的老大。
第二,有一支运营用户,懂线上线下打法的运营团队。
第三,有一群热爱教育,能把教育内容产品化的交付团队。
这不是因为认知物界在做这件事情,我才吆喝这件事情,而是未来一定是这样的,是趋势。
只有这样的懂商业、懂营销、懂教育的人,才有可能做出未来的新物种。
讲了将近4个小时了,其实我并没疲惫,这一段讲的低沉是我刻意的,因为关于未来的预测我并不想把它讲的那么激情澎湃,希望大家理性乐观。
力量:穿越周期的力量
终于到了最后篇章了,这部分我来聊聊力量,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纯鸡汤。按需自取。
在准备这次演讲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力量,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力量?
最后总结了8个力量的来源方式:
第一,趋势。
时刻要记得顺势而为,要知进退,不能逆着国家的政策,逆经济的趋势,不利的时候要知道隐忍,不能由着自己固有的认知来。
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不争先,先活着,争的是连绵不绝。
连绵不绝就是有耐心、低消耗,低成本,但是高度敏锐的去学习,去突围,忘掉那些忧虑和焦虑,把确定性的事情做到极致,剩下的交给周期,剩下的交给有可能好转的那几个趋势。等势能来了再发力。
第二,领袖的力量。
给大家推荐一部片子,《至暗时刻》,里边讲述了丘吉尔在二战和德国对抗最困难的时期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在所有人都认为英国战力不如德国时,认为投降更有利的时候,该投降,丘吉尔作为一个领袖,力排众议,用一个人的力量去鼓舞所有人,敢于决策,并保持战略定力。
如果你,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心力,那推荐你一定要去看这部片子。
战争专家克劳塞维茨说过一段话:“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谁挺住了最后一口气,胜利就属于谁。”
任何力量都摧垮不了他的战斗意志,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领袖。
第三,组织的力量。
这个创业团队不用介绍大家都认识了,最强创业天团。
前段时间我跟朋友开玩笑,这半年我成了“朝鲜战争研究专家”,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我看了两套,然后《跨过鸭绿江》、《金刚川》、《长津湖》等等我全看了。
从第一次战役到长津湖,到铁原狙击战,到上甘岭。
一个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战斗能力在朝鲜战争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而朝鲜战争也只是这个创业天团完成的不可能的任务中的一个而已。
第四,是进化的力量。
前一段时间,刘润老师演讲中聊过王立铭老师的一段话,作为一个生命科学家,他说:“进化论,是这个地球上唯一可靠靠谱的成功学。”
就是我们要不断的自我迭代,并带动团队完成进化。
这其实也是认知无界这家公司的核心力量,顺应时代发展不断研究最新的营销打法和管理方法,让自己保持进化的姿态。
第五,是信念的力量。
呈现出来的是乔布斯的“扭曲力场”,这是个物理学名词,但乔布斯很多同事这么形容他,他们说乔布斯跟别人聊天时,会创造出一种让你看到未来的场域,翻译过来,就是说他的演讲中的内容会让大家相信未来一定会发生。
那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自己要深信,要信仰某个方向、内容、未来到一定的程度,再加上极强的逻辑表达能力,才能出现“扭曲力场”。
如果你能进化到这样的程度,还害怕做不好一家小的机构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可以去看乔布斯早期的发布会,绝对的营销大家。
第六,目标的力量。
小米创始人雷军,前两天宣布了一个目标,要正式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从这个背后,我们可以读出许多东西。
从传播角度讲,小米又省了一大笔的宣传费,因为他这个口号足够响,就会带来非常多的曝光。
从对内部的激励来讲,他们明确的对标了一个优秀的学习榜样,让内部知道对标物,可以从研发上学习什么,从营销上学习什么,从管理上、从文化上学习什么、从渠道供应链上学习什么,有目标的学习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从用户心智中品牌这个层面来讲,小米正式对标苹果,就是力图一个把小米品牌从最早期别人眼中的草根、d丝,直接对标到一个更高端品牌上。
慢慢渗透用户和市场的心智。但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雷军把远大,且清晰的目标喊出来,可以激励自己和团队坚定不移的执行,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第七,希望的力量开篇讲过了。
我们讲最后一点,自己的力量。
2020年开年我讲过的一个话题,「五个财富密码」,当时这么讲是为了博人眼球让大家来听课。
它其实就是一些认知无界价值观层面的认知。
第一个,叫长期主义。
根据周期和规律去做事,持续努力成长,不断的做出最优的决策,等等等等一系列的思维模式。
第二个教成长型思维。
第三个是找到信任你的伙伴。
这里边有两层,一是对用户,去努力服务信任你的人,不再你如何解释他都不信你的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第二是内部,找到的是信任你的团队,管理者不要自我怀疑,大胆的讲自己的价值观、理念,提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就可以了,不信你的不必纠结,离开就是了,你只需要做到,让信任你的人,给他以高薪,给他以信任,给他以施展的舞台。
第四个,和赢家合作。
认知无界创业到今天,我们只和那些真正愿意做事的,做出成绩的,不情绪化的赢家合作,我们不跟抱怨者、不跟沮丧者、不跟人品不好者合作,眼前再大的利益也不敢。
我们就是要找到一起能看到未来的,能并肩作战的同频朋友去合作。这个点换到大家身上怎么去落地呢?老大要在当地亲自去寻找异业合作的伙伴,一定是老大自己去谈,靠同频共振去吸引和你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合作一定顺利,因为这些人天生是赢家。
最后,第五点。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爱自己,成为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梦想。
创业到今年,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去健身,去跑步。没时间的时候就走路,去更多的看书,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心,感觉自己有情绪了,就想办法哄自己开心一些,跟朋友喝茶聊天都可以。
你需要自己认可自己,不要认为自己选错了一个行业。不要认为自己错付了一个时代,或者错付了一家公司。爱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好和坏。人生嘛,输赢嘛,起起伏伏嘛,对吧。自己努力了,没什么遗憾的。
好了,12点了,不啰嗦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和帮助,感谢各位直播间的朋友,祝大家新年快乐,认知无界。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教培创业有毒”(ID:jiaopeichuangyequan),作者张至尧。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