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在乌克兰帕夫雷什学校认识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杨东平 发布时间:

在乌克兰帕夫雷什学校认识苏霍姆林斯基

作者:杨东平 发布时间:

摘要:今昔对比,令人唏嘘。

6de9d26c2f5075695a1b43e47dd70fc3.jpg

俄乌战争的突然爆发,使那些彪炳史册的优秀的乌克兰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又被硝烟推到了眼前。在教育界,人们想到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当口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也有特殊的价值。正因为他直言不讳地鼓吹教育的人道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这使他成为一个“另类”。他获得了体制的最高荣誉,两次获得“列宁勋章”,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还获得过“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的称号;但在苏联教育科学院、特别在苏共中央高层眼里,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己分子。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他的大部分著作在他生前都未能出版。

我们是否能怀着一种平静的心情,为了乌克兰和全人类的未来,再次走近苏氏教育?

——杨东平

2019年国庆节期间,随李镇西、程红兵校长一行到乌克兰,访问距基辅2小时车程的帕夫雷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任校长长达22年,帕夫雷什学校也由此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由于我主要研究教育公共政策,对学校教学关注较少。苏霍姆林斯基固然是如雷贯耳,但并未曾拜读过他的著作,也不了解他的教育思想、办学实践。这次访问是一个契机,在教育现场弥补缺失的重要一课——对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认知。在墓前向他致敬,与他的女儿卡娅和外孙女相识,与乌克兰教育科学研究院交流。089b9a75a4adee7bcc5d3157feaef38d.jpg

△童趣盎然的校园

对于这种名声在外的历史名校,我们内心的疑问之一,是苏氏的教育理想、教育模式真的能保存下来吗?今天,它的办学特色、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充满乌克兰特色的欢迎仪式之后是参观学校。校园面貌依然是苏霍姆林斯基时代的,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当年苏氏手植的树苗具已成参天大树。道路两侧的花园摆放着各种卡通造型的动物装置,成为了儿童的乐园。当年苏氏时代的教学楼,走廊里放满了学生充满童心和创意的手工作品,真的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学校没有任何标语口号、办学业绩、教育理念的宣传介绍,教室里没有投影仪、电子白板或多媒体等等。而且,学校似乎也没有四百米跑道和操场。

入座后看学生和老师的表演,原以为是开讲前的热场,结果表演越来越“热”,原来这就是全部,与我们熟悉的程序和预期很不一样。68岁的老校长并没有要“传经送宝”的意思,最终也没讲出什么特色、理念、经验、感悟。在我们的一再追问下,才了解到一点学校的基本情况:全校共有11个年级,500来个学生,来自周围的几个村落,平均班额22-26人。其中1-4年级为小学,实行教师“包班教学”,即一个老师教所有课程(音乐、英语除外);一二年级没有分数、没有家庭作业;3年级每天作业45分钟,4年级作业1小时,5-6年级作业1.5小时,7-8年级作业2小时,10-11年级作业4小时。虽然有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但那只是参考,课程设置、教学和考试都由校长说了算。教育质量在全州3600所学校中排名第17。2019年高中毕业的28名学生进入大学,其中24人获得免费,这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学业优秀者才能享受免费。校长也谈到,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学校也存在招不到优秀的青年教师,教师流失等问题。

d579acc858f3dea8b67aa0c7bcb51033.jpg

△学生的手工制作

帕夫雷什学校最突出的特点,是苏霍姆林斯基创设的一系列与自然和生命有关的校园活动,在自然环境中开展自然课、生物课、各种种植养殖的活动,因应时节举行种类繁多的春天节、面包节、母亲节、女孩节、歌咏节、鲜花节、苹果节、云雀节、“诗歌节”、故事节、冬天节、庄稼节、铃声节、音乐欣赏节、森林运动会、户外旅行等等。这些活动延续至今。在这个秋天,我们赶上了庆祝丰收的“面包节”,看了形形色色的面包展示,以及围绕面包的学生歌舞。苏氏另一个重要的关注,是家校互动,是教育家长,让家长参与辅导、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校长告知,苏氏创立的高中的《家庭道德》课也仍在开设,家长可以参加。

的确,如李镇西言,“帕夫雷什中学是宁静而朴素的”,也许,这才是最难以描摹追寻的重要“特色”。

e73626f6c6a0762bd888e9a1b0ddc2a5.jpg

△学生的表演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研究者表达为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等等;但是,参观了学校,回国后打开他的著作,就感到这种抽象定位与他用全身心拥抱、充满理想、激情和道德感,又坚定而清晰的教育活动的明显反差,就像用图片概括大海与天空那样。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作“教育百科全书”和“活的教育学”。生命只有52年的苏霍姆林斯基写出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个童话、故事、小说,以及1700名儿童发展的个案。没有比“1700个儿童”这个数字更能打动人心,彻悟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全部给孩子”这样的情怀和践行。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首先是“人的教育”。

学校奉行的教育哲学是:“人——是最高价值”,“教育学——是人学。”教育目标是培养“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手段。针对五六十年代苏联关于“科技时代”、“数学时代”、“电子世纪”、“核子世纪”等流行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鲜明地提出,当今首先是“人的时代”、“人的世纪”!卡娅说“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苏氏夫人说,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形成接受教育能力的最关键的时期,其实质在于形成对人的需要。”教师必须持坚定的儿童立场,“爱儿童”和“相信孩子”。为此,要努力把自己变成孩子。“教师对儿童的爱,不是本能的爱------而是睿智的人道主义之爱,这种爱,包含着对学生人性的深刻认知,对学生个性中一切优缺点的深刻理解,因而充满崇高精神-----这种爱,是教会人生活的爱,它绝非轻而易举,这要求教师集中心灵的全部力量,并始终不渝地做出奉献。”

这种“人的教育”是建立在情感教育和美育之上的。

而情感是和美感紧密相连的。只有重视美育,才可能培育出和谐发展的“好人”、“真正的人”;“一个人,只有当他能发现晚霞之美、发现飘拂于天空的云彩之美时,只有当他能倾听夜莺婉歌、体验对苍穹之美的赞赏时,他才成为了人。”“如果在童年时没有培养出善良情感,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来了。”他在《公民的诞生》一书中写道:“在少年期,情感教育与美育的统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在本质上是一个全新的思维阶段……个人对社会的、公众的思想所持的情绪-美学态度越是鲜明,其道德情感也就越是深刻。”

因而,“教学——这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精神价值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善意和相互同情的赠与,整个学校生活应当渗透着人道精神。”“教师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唤起孩子具有情绪的敏锐性、注意的深刻性、情感的精确性。”

朱小蔓说“他的全部教育思想,包括教育目标、过程、机制与方法,都自始至终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休戚相关。他的思想聚焦于——关注人的心灵的成长,特别把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看得最为相关,这是他对教育活动本质的深刻理解,也是他思想最具特色的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直击当下中国教育痼疾、最具针对性的就是这些了:

——以教师的热情点燃孩子的求知火花,杜绝死记硬背,焕发孩子们的智力自尊;主张“没有惩罚的教育”,全力保护孩子的自尊;

——“决不允许热衷于那些‘高效快速’的教学法,因为那些教学法是把儿童的头脑当作能够无限储存信息的电子机器来使用。儿童是有生命的东西,他的大脑是最精密、最柔嫩的器官,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对待和爱护它。”

——教育要为孩子创造欢乐。他坚决反对“以苦代乐”,认为教育应当“刻苦而不痛苦”;因为要“促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首先是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主义感知。”从而使教育学真正获得人道主义性质。

——“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儿童、少年、青年按照自己的愿望(这种愿望当然需要培养)每天自由利用不少于五六小时的课余时间,才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切关于发展素质和爱好、培养能力和志向的议论都不过是空谈而已。”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们现在还有这样的教育目标吗?当下的教育,难道不是充满了对生命的蔑视、对青春的浪费和无聊的空谈吗!

在1949年之后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是被苏联理论覆盖的。50年代曾任苏联教育部长的凯洛夫的《教育学》,是全国师范院校的官方教材。其实质其实是杜威之前、19世纪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它被表达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样“三个中心”。这一苏联教育的金科玉律,成为当前中国新课改的主要对象。80年代之后,随着杜威、陶行知等教育家的重新回归,新一轮的“西学东渐”,教育重建引进的主要是美国的教育家;前苏联的教育家赞可夫、维果茨基、巴班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等等也进入了当代中国。赞可夫、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的影响主要在教育理论界;对基础教育、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影响最大的,当推苏霍姆林斯基。其译著种类繁多,一版再版,著名者如《给教师的建议》、《给父母的建议》、《帕夫雷什学校》、《育人三部曲》(包括《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给儿子的信》)等等。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如此之大、越来越大,所谓苏氏的“发生学”,已然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教育课题。

41772ad14c6dc5c6f32f0c913a22c2c8.jpg

△苏霍姆林斯基墓

然而并不是没有误解和误区。作为前苏联时代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述自然有不少政治化的表述,如培养列宁主义儿童等等。但苏霍姆林斯基的真正价值,其实就在于他超越了政治功利和意识形态标签,直抵教育的真谛,回归儿童,回归人性,培养正直和善良的人。

正因为他直言不讳地鼓吹教育的人道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这使他成为一个“另类”。他获得了体制的最高荣誉,两次获得“列宁勋章”,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还获得过“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的称号;但在苏联教育科学院、特别在苏共中央高层眼里,他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己分子。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他的大部分著作在他生前都未能出版。他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通过特殊渠道在前东德出版的,为此,他差点被开除党籍!

导致苏霍姆林斯基英年早逝的原因,卡娅的回答是他从小就多病,后来在战争中又受了伤,身上留有弹片;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精神方面的,他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莫斯科官方给他以压力,一直批判他,批判他的所谓‘人性论’,还说他没有理论,只是实践。”“这种情况,在他去世的前三年达到了高潮。”

历史早已为他“平反”。生前在苏联备受责难的苏霍姆林斯基,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级教育家,也无可争议地成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前苏联教育家。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苏霍姆林斯基为世界文化教育名人,2018年在不同国家举办了苏氏100周诞辰的纪念活动,在中国也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纪念。a3bb91113ed7233d444e23800caf38b0.jpg

在乌克兰,虽然我们陶醉于第聂伯河畔明媚的秋色,陶醉于美丽的校园和学生的热情表演;但也深知国际政治波诡云谲,乌克兰又一次成为政治角力的中心。美国众院对特朗普“通乌门”的指控以及特朗普的反击,将乌克兰推向风口浪尖。事实上,由于乌克兰地缘的特殊性,多年来一直面临向东(俄罗斯)还是向西的艰难抉择。近十年来乌克兰的政治动荡和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都是这一民族命运的悲情写照。曾经的“乌俄友谊纪念碑”,也被画上了裂痕。2014年在被政治运动所推翻的前总统米洛科维占地巨大的豪华官邸,已经开辟为国家公园对外开放。然而,由于免费教育、全民医保和低迷的房地产价格,居民的日常生活却未见困难。空气干净,食品安全,消费低廉,2019年乌克兰依然被华人视为宜居之地。尽管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滑落到谷底,我们的翻译却很乐观:“已经到底了,不是就要回升了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教育思想网”(ID:eduthought),作者杨东平。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教育思想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教育思想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在乌克兰帕夫雷什学校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