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大疫三年,留学行业经历了一年一转折。低谷之后,2022 年留学生回国就业热潮,渐成趋势。归国热背后,给留学市场创造了哪些机会?面对留学市场的变化,留学机构若要长远发展,需要格外关注哪些方面?
需求尚在,疫情难挡出国留学热潮
实际上,在 2020 年突遭疫情冲击出现短暂回落之后,中国的留学市场从 2021 年就开始呈现清晰的回暖迹象。人社部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 60.84 万人,其中超过 70% 处于本科及以上阶段,29% 处于中小学阶段——虽未能再现 2019 年逾 70 万人出国的盛况,但也相当于恢复到了疫情之前 2017 年的水平。
疫情不再是阻碍留学的决定性因素。2021 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21 年度全国留学报告》显示,虽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并未完全得到控制,但原定出国留学的人群仍有 91% 坚持出国留学。多数受访者表示出国是为了提升自我能力,获得国外的教育资源、理念和思维方式,而不像通俗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为了提升就业前景、给自己「镀金」。相比之下,疫情的主要影响在于对留学目的国家的选择,而非在于「是否留学」。
数据来源:《2021 年度全国留学报告》
中国学生这种对于留学的坚定,在被疫情影响最严重的 2020 年就已经有迹可循——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 QS 在 2020年调查了 3 万名留学生,其中一半以上表示留学计划受到影响——其中有 66% 是中国人,但他们中决定放弃留学的仅有 4%,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中国学生仍然会在逆境中坚持「留学梦」。
而在外部环境方面,2022 年以来欧美等各国宣布关境开放、线下复课,以及国产疫苗获得广泛认可,都给留学市场回暖带来了信心。最新消息是,2022 年 3 月 14 日起,因新冠封控关闭国门两年的日本再次对留学生开放,日本政府也表示会加速接收留学生入境,预计 5 月底将有超过 10 万名留学生顺利抵达日本。而 4 月起,完成疫苗接种的外国公民可入境新西兰并且免隔离——国际生包含在列。
可以给这种信心增加一重保障的,是中国在国家层面支持出国留学的政策方向从未改变。2021 年 12 月 7 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时表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我国多年来的留学政策,进入新时代还是要一以贯之地实行。而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了吸引留学归国人才,又纷纷在落户、创业等方面提供了丰厚的支持,营造了友好的就业环境。
2010-2021 年部分留学行业相关政策(来源:亿欧智库)
除了大部分中国学生会在逆境中坚持「留学梦」之外,低龄留学也会在疫情后重新爆发。在 2020 年下半年,受留学目的国边境管控、疫情感染率居高不下、国外排华情绪泛起等因素影响,低龄留学一直停滞不前。当前,经历了疫情一轮又一轮的重创,这些因素皆已有所改善。另据第三方机构研判,预计到 2023 年低龄留学的市场需求将会重新爆发。
综合来看国内留学市场的刚需尚在,外部政策支持利好,留学机构只要充分考量疫情变数、做好跟进服务,随着疫情总体趋缓,预计将不难「收复失地」。然而对留学行业而言,「收复失地」只是反弹的第一步,要寻找更大的机会,还需要发掘疫情后的留学市场需求,将自身的产业链延长。
归国就业趋势明显,留学后服务供给未跟上
虽然海外学历贬值、镀金失效的唱衰论调并不少见,但数据却往往在挑战那些「想当然」的思维。首先可以确认的一点是,留学生群体回国就业已渐成趋势。
在全球疫情还处于高峰期的 2020 年,回国求职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曾出现令人印象深刻的陡增——总人数较 2019 年增长 33.9%,其中应届留学生人数猛增 67.3%。究其原因,大国抗疫富有成效,国内经济复苏、就业市场广阔……这些或许都不难理解。但在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的次年,即 2021 年,根据智联招聘于 2022 年 2 月发布的《2021 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2021 年,在国内求职的留学生总人数及应届留学生人数均与 2020 年基本持平——这就意味着,留学人才回国发展意愿增强已是趋势,回国意愿并未随着疫情稳定而下降。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另据启德教育今年 3 月发布的《2022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16% 的留学生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工作生活」,46.2% 选择「回国发展」。
那么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就业情况如何?《调查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海归优先职位占全国 44.5%,同比增 7.6%。海归岗位招聘薪酬加速上涨,2021 年达 13719 元/月,显著高于求职市场的平均水准。而留学生就业地 80% 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这些都说明海归人才仍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2021 年,在海归优先职位 TOP20 榜单中,「留学辅导」岗位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高达 87.6%,位列榜首。国内疫情管控效果好依然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首因,同时留学生回国发展也呈现明显的复苏迹象。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连续两年的留学人员回国热也在考验机构对留学后服务的应变能力——是否已将产品链延长到留学归国人群的就业服务环节?是否已经打磨好相关服务?是否进一步考察挖掘过留学生归国就业相关的其它需求?
针对留学生回国就业需求的产品开发,实际上属于「留学后服务」——按照时间节点划分,留学后市场可分为出国后继续服务和学成归国就业服务两大主体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层的留学生群体,具体而言包括海外求学时期的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境外金融、寄宿服务、海外求职以及归国后就业等多个方向的细分。
除了留学归国就业群体,正在回温的低龄留学市场也是留学后服务的主要目标——因为年龄较小,这一类学生出国后的生活自理、文化适应、学习督导、心理照护和监护需求等都是新的增长点。以监护需求为例,美国留学政策规定未满 18 周岁的留学生必须有监护人承担所有的法律责任,寄宿家庭服务需求便与日俱增,因其可提供针对低龄留学生的住宿兼监护服务。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站式寄宿家庭解决方案提供商,一手签约并筛选优质的寄宿家庭,一手从国内院校、留学中介、语培机构等第三方获客。
留学服务产业链及留学后市场供给类型(来源:亿欧智库)
在留学前、中期的中介、语言培训等赛道越来越饱和、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留学后服务」实际上在 2016 年已经被行业人士注意到,其市场规模也确实不可低估——有数据显示 2019 年已达 3000 亿元,2020 年虽然受到疫情冲击,同比增速下滑 49%,但预计随着疫情趋缓,2024 年起将呈现持续扩张趋势。
然而经过六年发展,留学后服务市场仍存在「百家争鸣」、服务分散、产品链尚未形成等情况,也仍旧未出现头部品牌。总体来看,挑战首先在留学后服务对个性化的要求大大增加——无论是生活服务、心理辅导还是学业辅导都因人而异,其中还有相当比例的需求是陪伴服务;其次,留学后服务的本地属性强,大多需要在国外交付,需要供给方根据各个国家当地的政策和条件因地制宜,这些都给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带来了难度。最后,服务的专业性要求更高,但目前相应的人才供给却远未跟上。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留学市场回温之后,留学后服务将是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从投融资事件中便能一窥端倪。疫情期间,留学行业投融资热度有所下降,投资机构多持观望态度,而根据亿欧智库的调查,从 2021 年开始,留学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涉及企业的业务类型多集中在留学前市场的业务创新和留学后市场更为专业的服务供给方面——2021 年我国在线高等教育行业有 8 家平台获得融资,总额超 1.2 亿元人民币。其中留学服务相关机构有 5 家,分别是海道教育、留学酱、春去留藤、留学易、选校帝——除了选校帝之外,其它 4 家的主营业务都和留学后服务有关,比如海道教育根据留学生特点定制的学业辅导、申研考学和留学归国人群一站式服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留学后市场的创新形态与发展趋势。
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供给侧创新
除了留学后服务,2022 年「后疫情时代」的留学市场还有其它一系列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提示留学行业要应对市场变化,关键在于要把握时代机遇。而新的机遇始于供给侧的创新。
首先从外部环境的发展态势看需求侧的变化。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疫情发展态势,「多国联申」将成为热点,常见的组合有英美联申、英澳联申、英港联申、美加联申、澳新联申等。其次是就近入学——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周边)国家作为中国内地学生留学目的地的概率,近两年出现了升温的情况,其中又以香港更为明显。根据 2022 年启德留学调研数据,在英国第四次居于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地首选之后,香港首次超越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跃居第二位。启德留学客户服务数据也显示,2021 年整体申请数量增长较高的留学目的地包括中国香港(65.37%)、日本(41.08%)、韩国(25.00%)、新加坡(21.34%)、英国(17.20%),亚洲地区的留学增长尤为明显。而这些新的需求都要求机构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应对方案。
其次,外部环境的利好消息,包括各国入境逐步开放、各国院校积极调整入学条件、部分国家释放签证利好等,要求行业抓住时机寻找新的增长点, 针对学生留学目的国的局势变化和疫情发展,及时跟进一手信息、调整个案设计思路、提供完整的线上服务。
具体来看,从当下疫情发展态势研判,低龄留学市场将继续承压。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留学。而疫情期间,有相当数量的国际高中生,无法返回原就读的国外学校,并且所学的课程与国内不兼容,绝大部分都没有国内的学籍,很难转回国内的普通高中。这也意味着低龄留学服务的机构需要及时转向,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例如当下疫情因素促使低龄留学人群升学规划有所转变,民办高中将有机会承接住低龄留学家庭的出国需求、迎来发展机遇,加上中外合作办学近几年发展态势较好,且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国内家庭考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意愿有所提升,机构也可以考虑从这个角度发力重塑产品体系、开发更多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当下最为重要的局势在于,2021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了 909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意味着归国留学生面临激烈竞争,由此从业者应观察国内就业市场的「扩容」动作。例如产业升级带来的高端制造业兴起;碳中和趋势下的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区域经济战略指导下的的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具有特色产业规划的地区建设,都将给海归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那么,今后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教育是否会成为一个重大趋势?由此机构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完善职前规划、就业咨询等产品方案,探索更多有针对性的留学群体的后市场服务。
种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倒逼作为产品供给方的留学机构要进行产品的创新。创新思路可以从满足留学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方面打开——机构不再仅定位于为学生提供院校和专业咨询服务的中介,而是努力成为提供全方位留学服务的服务型机构,产品逐渐趋向精细化、个性化,如此才能更稳地立足于市场、更从容地应对行业变化。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作者青芊君。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多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