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校获得XX国际认证!”一些国际化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愿意将“国际认证”做为加分项和金字招牌吸引家长。有了“国际认证”就一定是好学校吗?这背后暗藏哪些玄机?
根据顶思研究院最新统计,截止2022年4月15日,中国大陆地区已有196所国际化特色学校获得过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占1358所国际化特色学校总数的14.4%。整体看,获国际认证机构认证的学校比例较低。
从学校类型上看,在获得认证的196所国际化特色学校中,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最多,共85所,占比43.36%;另外有8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获得了认证,占比41.32%;其他类型的国际化特色学校和公立学校国际课程项目获得国际认证的数量较少,分别仅有18所和12所。
这些“国际认证”到底是什么来头?靠谱吗?是否具备权威性?
国际认证“四大支柱”哪家最强?
认证(Accreditation)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学校认证是以学校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和学校利益相关者共同认可的认证标准为基础,由学校自愿参加,学校自评与同行考察相结合,旨在向社会提供教育质量保证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过程。国际学校的认证与公立教育系统中的学校督导评估有着显著相异,都彰显对教学质量的关切。区别在于,督导评估由政府部门主导,旨在规范办学,以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等。
国际化学校认证的建立与发展主要源于“二战后”英、美两国对其基础教育海外国际化特色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成熟及完善。经过多年发展,国际化特色学校认证已经发展为成熟和完备的教育质量评价和教育管理制度,对全球各地国际化特色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化学校认证机构类型多样,主要以第三方机构为主导。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注重政府对学校监督的同时,长期注重社会大众行使教育监督的权力,在教育督导评价过程中积极引入各方力量,具有非政府特性的第三方民间教育评估认定机构日渐兴起、壮大。
第三方认证是指非政府部门和人员主导或参与的教育评价。此类机构具有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特点,其认证评估工作相较与其他机构有明显的公正性、专业性、灵活性,也因此获得了一定权威性,受到接受与好评。
在众多国际化特色学校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基本形成以专业性认证机构为主,国际化特色学校行业协会、组织性认证机构为辅,课程及考试组织多方参与的格局。这样格局的形成离也不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直接参与或间接授权。
目前,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共获得过来自12家国家专业认证机构和行业联盟的认证。其中WASC在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认证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多,已有91所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获得了WASC的认证。
位列第二名的是CIS认证,共有68所学校获得该认证。
另外60所国际化特色学校获得了ACAMIS的认证,54所国际化特色学校拥有Cognia的认证。
获得课程及考试委员会组织认证或授权的学校数量较多。其中最多的是College Board,共有386所,另外超过300所的是CAIE与培生爱德思,分别为378所和335所。248所获得IBO授权,不足200所的三家机构是牛津AQA共159所和ACT共134所,CICIC最少,仅86所。
从获得认证的国际化特色学校的分布区域看,学校主要分别在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分别占总数的43%、22%、20%。
一线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获得国际认证机构的学校数量远超其他地区。上海共有37所国际化特色学校获得认证,是全国获得国际认证最多的城市。北京的数量与上海不相上下,共36所。广东省有38所获得国际认证的学校,成为全国获国际认证学校数量最多的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获得认证学校的数量也在10所以上。此外,全国其他地区获得国际认证机构认证的学校较少,均不足5所。
国际认证的公信力从哪儿来?
标准(Standards)是教育认定与评估活动的依据。全球学校评估认定机构众多,每家机构都会依据自己的标准进行认定与评估。总的来说,认定主要围绕学校工作展开,聚焦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师教学、学生培养等基本功能。这些也是认证标准中较为稳定的核心模块。涵盖了使命、愿景和目标;领导及治理能力;学校权益及福祉;课程及教学;资源能力;寄宿情况等等。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模块与维度,一些认证机构还根据自身优势与传统,对认证的标准进行创新。例如NEASC的认证标准除了六大基础标准,还创造性的提出了十个学习原则,由此构建出ACE-leaning生态系统;Cognia在沿用AdvancED的三个维度的认证标准,并于2021年开始采用全新的认证标准维度,更加聚焦以学生为中心、公平、学生福利。
国际化特色学校认证机构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后,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连续的认证流程。虽然认证机构众多,认证流程各有特色,但主要流程中共性环节主要有:提出认证申请、申请候选资格、候选考察、自我研究、考察团入校检查、委员会认证等环节。
其中,获得候选资格对学校能否进入正式认证流程至关重要,整个过程需要学校动员教职员工,一起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自我研究与讨论,一些机构也会组织学校建立自我研究委员会,指派负责认证的人员,并对校方进行培训。由于认证目的在于引导学校自我评估、自我规划,并为学校提供外部专业支持等,过程循序渐进,持续较长时间。
认证机构的公信力如何?认证结果普遍公正,能够获得学校和社会认可。其中两点原因至关重要。
第一,国际化特色学校认证主旨在于学校自身发展,而不是评判学校是否达标或进行级别划分。认定工作的结果注重引导学校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并实施,使每一次评估都成为下一次学校发展的基础和目标。故而评估认定结果多为通过认证、有条件通过认证、认证推迟三种,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校,提出不同建议。
第二,认证结果具有时效性。国际化特色学校获得认证结果不是“一次定终身”,而是具有周期性、动态性和连续性。认证结果一般在5-10年内有效,过期需要重新申请。例如,MSA-CESS认证有效期为7年,并要求获得认证的学校在后续的办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审查标准,逐年审查学校工作的年度计划。在认定后第三年,学校需提交中期报告。如有特殊需要,MSA-CESS会对学校进行考察。IBO认证学校会受到持续监管,每五年需要通过一次评估审核。
获得国际认证就一定是好学校?
根据上述标准,我国的国际化化特色学校获得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在愿景、文化、管理及教育理念、课程设置、中外教职员工比例方面具备了国际化特色。
国际化特色学校的认证持续时间较长,从获得候选资格到最终获得认证通常,需要3-5年。办学资金筹措不佳,教职人员流动大,办学规模不稳定,课程建设不健全,很难通过认证。
特别是一些开设不足5年的新校,甚至无法参与大多国际认证机构的候选资格选拔。所以,获得认证的学校能彰显其在过去及未来都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
获得课程及考试委员会组织的认证是对国际化特色学校教学团队的挑战。获得认证前,学校要参与完成课程及考试委员会授权及认证组织大量的培训,确保能够在教学理念与能力、教学方法、驾驭及开发课程等方面达到要求,其学校的学术成绩能够达到或超过全球范围的平均水平。
由于国际化特色学校认证的机构以第三方为主,评估结果并不以优劣、评分、定级为目的,而是关切每一所学校的特色、水平,注重学校自身在实现其愿景方面的提升。
认证过程注重发动学校全体教职员参与,经过多轮次,长时间参与,全校每一个成员都对学校的愿景有了更清晰认识,形成共识。
因此,获得国际化特色学校认证并不能单纯理解为这是一所“好学校”,也不是对学校的打分、评级,而是国际认证机构认可学校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客观的对自身发展有清晰、深刻的认知,具备实现愿景的能力。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顶思”(ID:idingsi),作者Felix。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