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自 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国民体育文化认同、体育消费观念和大众健身意识大幅提升。近年来,国家又相继出台多项支持措施,在保障课时、纳入体测和升学考试等多方面展现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
从国家建设体育强国的大战略,到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实打实的政策,加之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体育教育,正在收获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近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发布,再次将体育教育推上舆论热点。
体育教育切忌“虚有其表”
4 月 21 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宣布于 2022 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执行新课标。此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是 2001 年、2011 年制订颁布的,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国家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完善。
与此同时,「体育取代外语成为第三主科」「体育与健康课时首超外语获主科地位」等信息也在网络掀起不小的风浪,但近日已被辟谣。根据新课标规划,从今年 9 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 10%-11%。可以看出,「体育与健康」占比超过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是小、初阶段课时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学科,可见国家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并不能以此断定「体育取代外语成为第三主科」。
而且,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 号)文件中,「体育与健康」课时占比就已经达 10-11%,并且超过外语位居第三,1-2 年级体育课相当于每周 4 课时,3-6 年级体育课和 7-9 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相当于每周 3 课时。所以并不存在网上所谓的「比重提高」、「课时首超外语」,只是在过去,应有的比重没有得到实现,现在要回归到本应有的位置。
究其原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在落实的环节上存在不足,体育课总被主科课「借用」,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受到严重「压榨」,应试教育体系下体育「无用论」泛滥,而并不是国家政策层面没有给予重视。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边界延展
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专项运动技能」版块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球类、田径、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可见,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内容领域正在不断拓宽。
新课标对专项运动技能的各个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归纳和提出了每类运动的总体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并各选择 3 个项目作为案例,分水平提出具体内容要求。其中,内容要求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为学校举一反三,结合实际创造性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提供了参照标准。
关于新兴体育运动,新课标特别强调,该类运动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其中时尚运动类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解决部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新课标针对专项运动技能提出了相应的课业要求,旨在从根本上提升校内、校际、家庭体育氛围,带动更多家庭参与体育运动,相关要求将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体育赛事、媒体转播等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助推未来十年青少年体育市场蓬勃发展。
青少年体育教育如何破局?
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作用下,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社会地位略有提高。但受自古以来「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中国大部分普通家庭对孩子参与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支持力度并不高,中产家庭更倾向于让孩子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教育行业痛点之一是师资端存在较大的缺口。据国家体育总局预测数据显示,2020 年和 2025 年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缺口分别为 400 万和 600 万,对应到快速发展的细分小众赛道,专业教练缺口较大,例如击剑、橄榄球、马术等;大众体育项目,由于教资较难验证,也存在师资良莠不齐的问题,具备教育心理学、语言能力、体育技能的复合人才较为匮乏。
体育教育行业痛点之二是体育训练本身反人性。设置趣味性的内容、周期性的目标,以提升学员的黏性显得尤为重要。知识传授可以一次学会,但体育教育的周期更长,需要在掌握技术后刻意训练、反复磨练,才能内化为学员的体育素质。
体育教育行业痛点之三是结果难以标准化,仍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与学科类培训相比,家长普遍对于体育教育缺乏评价准则。如要达到标准化,体育教育的过程就需要依赖高度标准化的技术系统,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标准化课程外,机构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体育科技的发展,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结合将变得更加成熟。
AI、5G 技术已经可以帮助提升体育教育实施效果,但如何更好地结合还需不断探索。现阶段,新技术对于体育教育主要的益处在于更加科学的过程监督与课程评价,让体育教育的培训目标、训练成绩目标以及个性化需求变得清晰可见。
目前,更多的社会资本、更大的社会力量投入到体育在教育系统的「复归」之中,是一个好的趋势。不过当前体育教育机构太过于功利,太急于靠体育教育、靠家长的焦虑赚钱。体育教育是需要时间长期培育、酝酿的产业,归根结底需要全体国民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观念与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机构需要让自己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育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多鲸”(ID:DJEDUINNO)。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多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