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Unspalsh
每晚临睡前,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农户张津玮都习惯地打开手机app“爱耕耘”,“巡视”一遍12000亩农田。屏幕上,每块农田的积温、降雨和阳光年辐射量清晰可见。手指滑动屏幕下拉,土壤的实时温度、相对湿度以及PH值一目了然。
“鲜食玉米什么时候吐丝、授粉?除草剂用量怎么调整?临近采收期具体每个地块的天气情况如何?”张津玮说,“每天只要没事,我都会拿出手机看看。”在齐齐哈尔的甘南县,他务农五年,作物以玉米为主,种有少许大豆和高粱。鲜食玉米市场好,但由于缺乏种植经验,他瞄上了智慧决策工具。
(爱科农在内蒙古通辽的万亩超级田/图片来自爱科农)
“在手机上种田”渐成新兴趋势,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技术加速涌入农业赛道。“爱耕耘”app由企业爱科农研发,该企业创办于2016年,今年以来已获过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源码资本、IDG资本、高瓴创投等机构。
此前,不少数字农业公司推出的智慧种植产品,是基于农田中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提出田间管理方案。爱科农聚焦全球作物数字模型研发,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全生育期智慧种植决策指导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其智慧种植决策服务不采用物联网设备,而是基于遥感、气象、卫星定位等大数据形成农业算法模型,通过输入对应农田的数据,进而构建出不同地域的农田智慧种植决策方案。业内也有提出质疑,该模式虽操作便捷、降低成本,但面临农业数据整合不够、监测覆盖不全等问题。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小农户数量约有2.03亿,占各类农业经营户总数超过98%,经营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其中户均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85.2%。分散的农户缺乏技术手段,农作物的丰收和生产形势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
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多、消费转型升级,农业在告别粗放式传统生产模式,市场机会在不断涌现,政策支持不断加码,手机逐渐成为“新农具”。农业智慧种植应用是否风口已至?布局智慧农业赛道的企业认为,种植数字化进程,当下规模农场的需求更大,要借此打开市场。但对于大多数小农户而言,“凭经验种地”的观念有待转变,技术落地尚存门槛,迈向智慧种植、科学种植任重而道远。
“用手机”智慧种田
今年夏天,新疆西北部塔城地区雨水稀少,天气尤为燥热。尽管是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农民”,霍建辉还是没有预料到,虫害比往年提早了近一个月。
7月初,爱科农数字农服在日常巡田时发现,地块出现异常情况,往年7月底到8月才会出现的红蜘蛛、白蜘蛛在地里零星活动。霍建辉及时打药,虫祸警报解除。若按照过往计划日期打药,4000亩玉米地的收成将大打折扣。
张津玮、霍建辉都是爱科农合作的3万余农户中的一员。爱科农创始人兼CEO郭建明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曾在知名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担任中国区技术开发总监,扎根农业领域十余年。
(爱科农创始人兼CEO郭建明/图片来自爱科农)
农田智慧种植决策数字工具应用基于爱科农的两项核心技术,分别是“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数字化模型和智慧种植决策系统。这两项技术致力于为农户提供降本增效、避险种植的生产依据。
相较于主流的“铺传感器”采集农田数据,为什么爱科农选择另辟蹊径,采用无传感器的“算法种田”?郭建明此前公开解释称,传感器对于绝大多数小农户而言成本太高,现阶段大规模推广并不现实,“没有办法把传感器一下子插到老百姓田里去”。
爱科农通过算法模型,利用地方气象站的数据和部分传感器传回数据,分析提出数字化种植方案。“虽然这跟完全有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会有差距,但相比以往没有基础数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且可以输出比原来更科学的种植方法。”郭建明说。
据悉,现阶段有意向尝试智慧种植决策数字工具的新用户,可免费试用1年爱科农超级田S1级服务(初级超级田数字化服务)。截至目前,爱科农已覆盖全国10余省市,服务土地面积2656万亩,服务农户超过30000户,降低肥药施用量20%,亩均收入提升约200元。
“‘数字化农业管理工具’这概念太超前了,美国也是2015年才出现,很多人不能理解。靠数字工具指导地里种庄稼,大家刚开始持怀疑态度,即使第一批客户从熟人朋友拓展,起步也很难。”此前,郭建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过去公司在资本市场“坐冷板凳”经常发生。
“很多农户,你让他们哪怕去接受新种子、新肥料或者新农机都很难,更别谈从没接触过的智慧农业。”张津玮直言。爱科农在通辽自营农场的“95后”农场经理夏浩然观察,周边农户对科技种田“几乎没有概念”,对于这么年轻的务农团队更多持怀疑心态,“在大多数农户眼里,还是认为种地经验是很重要的,只有种地久了,吃亏多了,才能把地种好。”夏浩然说。
近年来,智慧农业赛道的资本热度持续上升。2022年6月,爱科农宣布完成A轮和A+轮融资,A轮由源码资本领投,A+轮由IDG资本、高瓴创投联合领投,线性资本和食芯资本两轮均参与跟投。2022年8月,天眼查显示爱科农所属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
农业数字化迎风起舞
长期以来,中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状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篇即提出“气候变化挑战突出”,并强调“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针对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文件要求 “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
随着极端天气频发,高温、干旱、洪涝、暴风等气候挑战加剧,农业生产风险加大,守住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市场也对更精准的生产模式需求迫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在让农作物收成变得越来越“有据可依”。
智慧农场、无人农机、生物育种是农业赛道上比较受投资者青睐的细分领域。近年,风投机构争相入局要“拔得头筹”,互联网巨头也非常活跃欲“分一杯羹”,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等都已借产业互联网布局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房地产行业龙头碧桂园于2018年6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发力现代农业,并进行无人化农场试验。
商业信息服务提供商IT桔子披露数据,2019至2021年,中国农业领域投资规模分别为302.6亿元、324.7 亿元、364亿元,共发生489起投资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前述爱科农的“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数字化模型是由作物机理模型、土壤动态平衡模型、气象算法模型、病虫害预警模型等模型的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形成的。在自研模型及其农业云平台原始数据库的基础上,爱科农结合卫星与无人机遥感监测、人工智能预测、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构建智慧种植决策系统。
“算法种田”背后所基于的多方数据是技术得以实现的核心。爱科农方面介绍,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官方授权的下属企业,经过气象差值计算后推算到每个地块上;土壤数据来自国家权威机构如中科院和农科院等公开数据,以及爱科农下设在辽宁的土壤实验室,在其服务的地块中取土壤样本进行测试;卫星和无人机的遥感数据来自国内外公开数据,此外有自采,也有合作伙伴提供;品种生育期数据则来自与一些大型公司的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通过农事生产数据整合、预测,为农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策略等方面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农业数据存在资源整合不够、监测覆盖不全等短板,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数据互通互联共享开放不足的障碍,除了基础设施、技术投入,还需要人员、机制等配套齐全,农业大数据标准、使用规范等也亟待建立。
农户们“靠经验种地”的观念亟待转变,规模种植户则对新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十分敏感。爱科农要打开市场,合作用户现阶段还是聚焦规模农户、农资经销商,吸纳一些“KOL村民”作为种子客户,以及靠建立自营“示范农场”,进行产品推广。地域上则更集中于规模农场较多的北方地区。
【如有合作诉求可与爱科农联系:15210297553】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