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ixabay
芥末堆文 5月14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山东潍坊举行。本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持续至5月20日。
2015年起,国务院决定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首次实现31个省区市、19个专业大类全覆盖。近320万名学生、25万名教师参与各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国赛参赛队伍预计超9000支,参赛选手近3万人。
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高度不断提升,利好政策频发,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2023年即将过半,职业教育热度不减,传统职业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的浪潮中,或许将会持续萌生新的机遇。
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相关资金预算比上年增加10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2023年职业教育有两方面变化,主要体现在招生规模的显著增长和相关资金预算的增加。一方面,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幅增长,覆盖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专科和高等教育本科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初步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纵向贯通”的目标。
3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2022年,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继续学习。同样,高职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现在每年也有接近1/5的学生实现升学深造。
高中教育阶段,全国目前有中等职业学校9752所(含技工学校),2022年招生650.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40.71%;在校生1784.6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9.67%;高等教育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学校1521所,2022年招生546.61万人(不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54.29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与此同时,教育部正在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渗透融合。
除招生规模的变化外,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比上年增加10亿元。5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文件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此次下达金额为402574万元,加上提前下达的2723166万元,共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3125740万元。在资金规划上,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健全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筹集更多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资金分配向边远、民族、脱贫地区以及主要经济带等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向国家或地方急需特需专业倾斜,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推动区域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
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了13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全国已认定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有21个,各地已培育了超过460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4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提出2023年底前建设50家左右,2024年底前再建设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设150家左右的市域产教联合体。这份文件着力解决“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校热企冷”等产教融合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比之以往,市域产教联合体覆盖面更广,涉及要素更多,在建设条件等方面也更加细化、具体。
关于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什么,怎么建的问题,《通知》提出,联合体依托的产业园区总产值在本省份位于前列,主要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为核心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体职业教育资源富集,涵盖中职、高职(含职教本科)学校,吸纳普通本科学校作为成员,搭建联合体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
《通知》侧重于解决以往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堵点”,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研究员周海英认为,这一举措或将解决两大痼疾。“过去不少产教联合体存在虚拟化、空心化、表面化的问题,现在则是强调实体化,有利于与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协作;过去一些院校贪大求全,追求大企名企,现在重视本土市域、 产业园区、要素聚集等,有利于更好整合运用周边产业园区企业资源,贴近社会市场需求。”
在人才培养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条件之一就是要求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教材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并取得实际成效。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广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岗位成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普遍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和教师岗位实践。支持联合体内中职、高职高专、本科学校合作分段培养或贯通培养,鼓励普通本科学校招收符合条件的中高职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员工就读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与此同时,有效服务产业发展。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联合体制定培训规划,统筹各成员单位的培训资源和需求,支持联合体内院校积极承接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
推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法两国重申加强职业教育合作
在国际交流方面,2022年8月,我国举办了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大会同期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举办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形成“会、盟、赛、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新范式。
今年以来,我国继续推广“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不断完善“鲁班工坊”建设标准。4月12日,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自2016年第一个鲁班工坊建立以来,相关院校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了27个鲁班工坊。鲁班工坊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共25名,由工科、职业教育、国际中文、行业企业等多领域专家组成,将为鲁班工坊高质量建设发展提供高水平专业咨询,为合作国培养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除了鲁班工坊,外交部于4月7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中法两国重申重视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合作,将鼓励中法高等院校发展伙伴关系,例如共建合作办学机构,共同推动相互恢复留学生和教师往来,为校际交流提供便利。为此,双方为上述人员申请签证制定便利程序。
职业教育两会声音
2023年两会期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普职融通”、“中职高职一体化办学”、“职教本科”、“职教高考”等都是代表委员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其中,广受关注的建议包括:选取部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实施公费生培养试点;将人社部的专业目录和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进行整合,打通中职阶段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通道;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聚焦培育“工匠之师” ,转变“离农办学”倾向;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的政策落实情况、完成情况、产生效益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等。
利好政策频发,业内人士体感如何?
3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林宇表示,今年教育部设计启动实施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工程”,并列为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作为九项重点行动之一。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为抓手,依托‘一体两翼’改革载体,全面推进五大任务。
基于近年来的相关动态,林鸿表示:“2019年和2020年进入职业教育赛道的创业者是最多的。”林鸿深耕职业教育赛道8年,2020年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他将自己的公司定位为“职业教育类的供应商”。
谈到公司业务,林鸿坦言,目前招生分为企业招生和社会招生,社会招生学员数量骤减,但来自企业的生源却在增加。他补充道:“社会学员数量少了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赛道参与者多了,竞争就激烈了。而且有学习需求的人都学习过一轮了,职业教育跟学科教育不同,续报率没那么高。另外,不排除有人出于各种原因报班学习,最后发现没学到东西,以后就也不想再报名学其他的了,这也是行业内鱼龙混杂的负面影响之一。”
来自企业的生源变多则得益于国家近年来对职业教育的鼓励和支持。林鸿表示,企业普遍愿意让员工去参加各类培训或考取证书,但能否获得企业生源很考验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对接的能力,“掌握非常广的人脉和资源才能赚到这部分钱。”
林鸿还观察到行业内的另一种倾向——成人学历教育市场难度增大。
图源:行业交流群截图 林鸿供图
一般而言,职业教育机构成人学历教育业务需要依托公办高校进行,一所高校可能与多个学习中心合作。成人学历教育形式主要为“网教”、“自考”、“成考” 、“国考”为主,目前呈现出了“严进严出”的倾向,招生指标方面也开始有所限制。林鸿解释:“举例来说,高校原本有1000名学生,成人教育招生就不能超过1000人,但最初是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的。高校没办法招收那么多学生,分给各个学习中心的指标肯定就更少了。越好的学校竞争就越激烈,不光考生竞争,学习中心也在竞争名额,机构相应获得的收益也在减少。”
林鸿表示,2022年以来,尤其是进入2023年,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受到了较大冲击:“这其实是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之下,做机构还是要顺应政策风向,顺应时代发展。”
参考资料:[1]晋浩天. 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落地还要迈过哪些坎[N]. 光明日报,2023-05-16(014).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