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瞰学社创始人兼CEO黄有璨在GET2023教育科技大会现场分享
芥末堆 Siyi 10月18日 报道
2023年10月17日至19日,芥末堆在北京举办“活力更始•教育与科技的再进一步”GET2023教育科技大会。在17日的领袖论坛上,有瞰学社创始人兼CEO黄有璨发表了《时代转折后,一个中年人的毅然“出走”》主题演讲。
在见证并经历教育行业特别是在线教育的全周期之后,黄有璨对行业和人生进行了切换视角的全新思考。他表示,今天一定不每个创业者都有机会走向资本化,小创业的逻辑是当下正在发生的。“让自己成为一个服务型的手艺人,这是一件有长期复利的事。”
以下为演讲实录,经编辑:
我的演讲题目也是初九给的命题作文,我说这两年也没有做什么,可能比起其他嘉宾,我的分享是最没有干货的。后来初九给了我一个理由,她说我觉得你在这两年活的不太一样,你代表了我们教培创业者,代表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这一下让我无法拒绝。今天我就在这里给大家讲讲故事,讲我这几年的心得体会。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十二年的教培行业从业者,严格意义上是在线教育从业者。我2012年开始创业,那一年正好是在线教育的元年,慕课兴起。我完整见证并参与了过去十几年在线教育是如何崛起、如何疯狂融资、如何疯狂烧钱,以及最后如何倒闭。我完整见证了这个周期,我跟初九也是十年前相识,一路走到现在。
这个行业里,我有过三、四段创业经历。2015-2021年,我和几个伙伴一起做了一家新职教公司——三节课,上一波资本化浪潮过后,我们判定这个打法走不通,所以做了转型,C端业务收缩。现在它还在稳定运转,但我离开了。我写过一本书叫《运营之光》,这本书累积卖了100万册,所以我曾经是一个知识网红,现在已经过气了。
从三节课出来之后的这几年里,我一边在思考人生,一边换了一种活法。到目前,团队越做越小,事做得越来越轻松,人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快乐。
过去四年,我见证了行业的巨变,见证了很多赛道消失,不仅是在K-12,可能还有职业教育的部分形态。今天,大家不再相信职场可以晋升,就业率是一个巨大问题,当大家看不到希望,消费意愿和消费动力都在急剧缩减。经历了这一切,惆怅是必须,重新思考人生也是必须的,所以我用了很多时间重新思考人生,重新思考这件事值不值得干,以及自己到底在这个行业怎么自处或者何去何从。
在过去这几年里,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经历了从高度不自洽再回归到高度自洽的状态。这个过程中,我们来看有几组词特别有趣的词汇。我发现自己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状态不好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这几组词之间在打架;过得好的时候,基本就是这几组词之间自洽了。
第一,向外求和向内求。向外求是要看行业、看机会,我们对未来要有预判。过去十几年,在线教育崛起、发展、再到高峰,这个行业的主旋律一定是向外求。2015年-2016年之间,我跟行业里的人交流,当时大家有一个判断,教培行业里最后是不存在小而美是的。因为那个阶段一直持续到2019-2020年之间,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都有体会,在那个阶段一定要早点扩大规模,做平台型生意。
经历过去这三四年之后,时代有了一个转折。今天很多人向外求会遇到一个巨大的阻力,未来是不可预判的。之前我也亲身经历过上个月做了战略思考,制定了各种计划,落地跑了一个月之后,发现所有的战略思考和判断都被推翻,完全失效了。从今天往后看十几、二十年,整个世界存在太多变量,不光是政治、经济、产业结构。
对应的是向内求是什么呢?先让你自己成为一个自洽的能量体,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往外输送能量,也一定有人会接收到你的能量,他们或许就会愿意为你的能量付费。如果在未来确定性很强的状态下,外求更好。当未来确定性没有那么强,内求带来的收益不见得比外求低。
第二是机会主义和长期复利,第三是所谓的大创业和小创业。大创业是典型的上个时代要拿资本、看战略,从产业格局层面做分析。如果做不到一定规模,这个事就没有价值和前途。小创业是不看规模的,小创业看的是开心和利润。小创业在很多时候优先守住的是自己,如果做一家公司,你的公司经营利润至少不低于30%-40%之间。
这几组词意味着创业者和一家公司两套截然不同的操作系统,我自己也是在经历了过去的事、见到了身边不同人的境遇、思考人生之后,完全切换一套操作系统,切到了小创业、向内求、长期慢慢做,在这个状态下,我变得极度自洽,而且越来越开心。目前我的成绩没有太多,就是小公司或者个体创业者。我们有一个小社群,有一个小产品,一年几百万收入,但能确保自己开心且不累。
创业者重要的能力在于要能以自己为中心去重构这个世界。不需要办公室,和员工没有劳动雇佣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很高效的协作,这对很多人来说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它确实正在发生。
我是一个对教育有情结的人,是想一辈子做教育的。但作为教育从业者和创业者,我也产生过对于方向的迷茫。有一天,我突然有一个念头,教育最本质的朴素形态是什么?是师徒制。今年我自己找到很多关于产品上的灵感,关于方向上或者未来一些思考,都是真的把自己放在老师的立场上,徒弟和学生对你的需求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过去10年我一直在做偏互联网或者知识技能密集型行业职场人的学习和培训,还有知识付费。在过去两年我强烈的感受到,在一些知识智力密集型的行业如果你的业务做不到超大规模,雇佣制可能真的会是一种越来越落后的生产关系。
很简单,今天绝大部分的职场人,尤其是知识、智力储备越高的职场人,大家一定有一颗未来某天想单干的心,因为没有安全感。经历过去几年各种裁员和“画饼”,你的员工越优秀、认知越高、知识智力储备足够强,大家会越来越不甘于只是一个打工仔。
今天对很多公司而言存在另一种选择,如果业务无法往大规模去看,也许可以考虑换一种角度思考,把所有的员工都变成项目合伙人,对他们的管理也许不管过程,只管结果,也许可能会更轻松。甚至在整个组织架构上也可以有所改变,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的公司做成平台,鼓励所有的员工都成为代理商,成为合伙人,所有员工都往这个方向走,鼓励大家出去创业。这样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大家不再猜疑了,管理成本和管理损耗大大降低。
让自己切换一个身份,做一个服务型的手艺人,这就是一件有长期复利的事,而且这个复利是长在你身上的。教培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今年以来我提到一个词叫做“保底手艺+适度加杠杆”,我认为这可能是很多人在未来十几年最好的生存策略。
在小创业的语境下,大创业的目标一定是追求资本化和上市的,今天一定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机会够得到大创业,甚至很多在追着大创业逻辑走的公司组织和老板们他们在负重前行。今天大家更需要看到小创业的逻辑。
我跟一些朋友有过交流,我们大概有不成型、非定性的判断。对大部分教培公司或者服务业公司而言,可能公司30-50人,年收入3000-8000万之间,这是这家公司综合社会价值最高的时候。它的利润率也最高,员工幸福感也最高,用户口碑也最好,作为创始人的幸福感也最强。
我做教育这么多年,自认作为教育创业者还是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教育这件事是要面向未来播撒希望的,而不是要站在当下收割焦虑。不管做ToB还是ToC,不管做多小还是多大,但凡作为教培行业从业者,能向未来播撒下更多希望才可能让这个行业有重生的基础。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思考和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面向未来,多播种希望,谢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