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erva大学的创始人兼校长Stephen Kosslyn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为什么主动式学习优于讲座(指传统授课方式)。我很敬佩和欣赏Minerva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式创新,但同时,我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讲座和主动式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非互相冲突的两种教学方法。
互动式讲座
我们都记得自己碰过的好老师:在那些老师的课上,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往往风趣且鼓舞人心,对授课目的、内容、节奏和方向把握有度,懂得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角。
在创办Nearpod的过程中,我很荣幸认识了非常多优秀的老师——其中有些人已经在自己的课上完全采取了新的教学模式,比如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动手做探究学习(hands-on inquiry)。但是,在这么多优秀的教育者中,大部分人还是采取了相对传统的形式:讲座。
然而,这里所说的讲座,并不是我们印象中教师进行单方面宣讲的讲座。相反,这些老师会在他们的讲座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活动,充分给予学生去思考所学、所听、所闻的机会,比如形成性考核和理解程度评估、协作学习、产品制作等。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互动式讲座——平衡了传统宣讲的初衷以及主动式学习的特点。在一个互动式讲座中,学生会通过听讲、讨论、阅读、写作、解决问题、合作、反思和创造等多种途径对课堂内容进行反馈。
是的,传统讲座已经无力回天了
当人们开始关注以学生为主导的主动式学习、并把它吹捧为21世纪教育的终极目标时,舍弃传统讲座显得那么理所当然。不管讲座的出发点多么高尚,它已经是臭名昭著。许多大学和项目也出于“主动式学习改进了传统讲座的弊端”等原因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主动式学习——包括动手做研究、项目学习、设计思维、探究式学习等等——有着两条共同的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学习的深度。而这些价值观也同样存在于互动式讲座之中。
我们确实应该淘汰掉与时代脱节的传统讲座:教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一个多小时,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记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应该比这高的多——学生要学会思考、处理和判断所学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还能大胆质疑。
但别急着全盘否定基于讲座的教学模式的传统价值所在。不妨把精力集中在改进传统讲座上,使之也拥有主动式学习的价值。
循序渐进
做一场引人入胜的互动式讲座其实并不复杂:在幻灯片之间,抛出一道反思题或理解题,就能轻松地把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讲座变为师生间的互动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弃讲座而不顾,而是打破了一场独角戏,让学生利用讲座所教的内容去做理解程度评估、搭档讨论、电话调查、快速写作、回顾反思等任务。
如今高度社交化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呆坐在课堂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比如Nearpod、Socrative、PollEverywhere、Educreations、Desmos、Kahoot、Google Expeditions、Explain Everything等等,在模拟仿真、协作学习、互动创造方面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如果使用恰当,这些工具可以促进交流分享、激发课堂讨论、实时获取学生理解程度或意见观点等数据。
要拓展课堂中学习的深度有多种途径。与其让两种教学模式争锋相对,或完全否定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和管理者应该想办法兼得鱼和熊掌。我们有理由相信,互动式讲座是帮助我们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原文作者Guido Kovalskys是Nearpod的共同创始人兼CEO。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