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从业者越来越多了,有许多刚入行的认为,只要把好的线下教育搬到线上,就是好的在线教育的。这个思路大题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怎么去界定“好”呢?
传统的思路就是课程应该是名师名校做的。例如现在的许多基于视频的在线教育(包括MOOC在内),就是找了许多名校名师,给他们录课,把他们的课程传播到互联网上,让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然而实际数据告诉我们,这种方式只适合个别具有超强自学能力和意愿的“学霸”。
问题是为什么?难道内容不好吗?
两个字:情绪。
如果要深究,其实这个答案是埋藏在学习者的大脑结构中。
过去的科学家(尤其是以宣称“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为代表)断定人是理性的,大脑只要有理性思维就可以学习。后来科学家惊讶地发现,那些大脑的情绪部分受损的残疾人,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学习。
如今科学家发现情绪对于学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Lawson总结道,情绪和学习都发生在大脑内,获得知识需要思考,而思考(Thought)与情绪(Feeling)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一个学习者,当他学习的时候,并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储藏到一块硬盘里,而必须与原有的知识形成关联。而这个关联的强度取决于情绪的强度。试回想自己最刻骨铭心的那些记忆,或许是知道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的那一刻,或许是与长辈永别的场景,或许是第一次与心爱的人牵手,或许是被大自然给震撼——最深的记忆,一定与最强烈地情绪有关。情绪越弱,则记忆越弱,甚至转瞬既忘记。
为什么大多数人通过看满篇段子的《明朝那些事情》就可以不自觉中学会原本枯燥的历史。反而单靠背历史日期效率很低呢?根据上面的原理就有了很好的解释,前者能够激发起学习者的情绪,而后者无法做到这点。
情绪是学习的阀门,消极情绪关闭了这个阀门,学习就受到阻碍,积极情绪打开这个阀门,学习就会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无法激发听众没有情绪的讲座,只会带来昏昏欲睡的观众,而精彩的讲座,有可能一辈子都能够成为一生的回忆。
所以设计在线教育产品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好坏,还要考虑学习者的感受。这一点应该向手机游戏和《糗事百科》这样的app学习。好的在线学习,会让用户每天打开这个应用,获得喜悦和收获,而不是把这个app与头疼,烦恼,郁闷这样的情绪关联在一起。真正好的产品会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心流(flow),这也正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