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老师们在讨论“老师要不要做服务”的话题,出现了好多有创意而且开诚布公的讨论,我看了好久,其实大家都出于好心,都出于对这个世界的适应,我想了好久要不要参一咔,还是决定今天来说一说。
第一、你是老师吗?
在说老师之前,我先说一下什么不是老师,此处我仅仅代表我自己。
帮学生记笔记的、给家长发开结班信息的、帮学生长段聊天的、一对一的时候给学生放 30分钟以上电影的、拿着数据给陌生人打电话的……
如果你的工作当中 50%以上被以上事宜占据,你不是老师。
不管你的东家当时是怎么招你进来的,你工卡上写着的职位不等于你的实际工作。
让你做这些事情,只是因为一些其他的机构招不来真正的老师,结果弄了一群书童让人爽,结果劣币开始驱逐良币。结果你的机构开始发毛,为了省钱让你把活儿都干了。
Liangbie们,要挺住!并且注意区分:
帮学生做笔记的是学管。
给家长发开结班信息的应该是售后服务人员。
帮学生聊天的应该去考心理咨询师证书。
给学生放 30 分钟以上电影(且还什么都不讲的)应该辞职回家。
拿着数据给陌生人打电话的叫做销售。
第二、那老师是什么?
我有一个 40/30/30 的分法,做老师这个职业的人,40%的时间在备课上,30%的时间在实际上课上,30%在处理数据上。
大多数培训机构的老师每周上班的时间是 60 个小时——对,不要骗自己,也不要被骗,40 小时工作制连公务员都做不到了,你可能么?
每天 10 个小时,一周六天的时间,是一个培训机构成熟老师的基本状态。(如果你觉得自己卓越超群,可是却没有这么忙,你要么跟我一样,要么是个个人魅力过大或者过小的奇葩。)
你一天当中至少 4 个小时在备课上,备课包括:
1. 增强个人修养。
例如你教四六级,就要努力去看看 GRE 词汇,你教小学,就要假设自己教高三怎么hold住……人总要向上看,中国的大环境很残酷,不向上就要被淘汰。如果你没有方向感,但是也想提高向上,推荐你夏说英文,每天一篇高水平英文新闻,一群牛掰认真的老师给你讲。
2. 设计课程。
在互联网时代垄断知识本身已经越来越难,你说for这个介词这样用,学生马上给你bing出来一个不一样的,拿来问你。你说大宪章运动来龙去脉津津乐道,学生能从百度知道上发现你就是照念的。
以前的很多老师做的是“知识二道贩子”,现在行不通了。孩子们的兴奋点被手机拉的原来越high, 你没有新招人家就低头看手机。
我个人认为,破解方法就是课堂的活动。设局、退一步、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大多数人觉得课堂活动行不通的,都是设计出了问题。别以为设计活动就是“同学A,请跟你旁边的同学说一下,用过去式造个句子。”
你知道什么是information gap么?
你知道什么是TBLT么?
你知道role play的关键要素么?
你知道student accountability么?
你知道小组活动的组织模式么?
你知道怎么变化这些模式达到不同的教学交流目的么?
你都知道你会用么?
你用了发现不管用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的话,就用这40%的时间学习一下。
有了这些知识不但你的学生会眼前一亮,你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
3. 探索科技。
巴别塔每周都会介绍一些app和网站,试着自己用一用,想想怎么跟第二条融合起来。一点点的小变化能有大效果。
你一个小时进行自我修养,例如听个《夏说英文》什么的,每天抄写一篇经济学人文章。然后两个小时仔细的看一看你明天要上的课的流程设计,找找有没有漏洞。最后一个小时在手机上把玩新app们。你一天怎么能不充实?
讲课的时候,记得要做这样一件事:计时。
不用非常的精确,但是你设计的活动在实际运作当中情况如何,时间是一个简单粗暴有效的衡量维度,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维度,这里我们先不说。
对于newbie(新人,读音“牛逼”)来说,你确保每分钟的课堂都有任务做,而且学生没有闲工夫看手机,并且你没有最后那5分钟的”uhm 我都讲完了,大家看一段电影吧”,你就已经很好啦!
最后那30%的时间,用来收集数据。
说这个数据之前,我重申一下,优秀老师不是非要下课之后就甩手走人,学生问题不答,学生电话不接的那种。你可以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且平易近人,甚至在冷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热情的心。
但是这些都不叫做收集数据。
数据是什么?
你在过去的一个月使用了Quizlet给学生温习词汇,那月末的时候,跟大家做个测试,就是 Quizlet 那种单词飞过然后马上要反映过来词义的那个小游戏,看看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你过去一个月教了很多对话技巧,一部分用的是让学生背诵默写的方式,另外一部分用的是角色扮演的方式,然后设计一个任务,分别混淆用到这些方式,之后看那一部分掌握的好。
你的学生上课很努力,但是貌似成绩进步很慢。你可以花 10 分钟给家长打个电话,问问学生在家里做什么,然后把他在家里学习的时间列表出来,看看哪里可以见缝插针安排好学习。
你讲了几个发音规则,然后让学生录一段著名的北风的故事,然后用软件分析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变化了。
——这叫做数据,这不是“服务”。
真正的老师收集数据和冒充老师其实是家教甚至保姆“做服务”的区别在于:
老师知道以下三点:
1)这些和学生课外的沟通是经过设计的。
2)这些交流得来的结果会被分析解读。
3)这些分析和解读会记录在册,成为长时间追踪的依据。
你做得到吗?
做得到的话,即便你现在是个“学管”,我也给你鞠躬。因为你已经得到了教者即研者基本思想。
如果你头衔是个老师,还不知道要做这些,另外一方面被动的被主管推来推去给学生做笔记、打电话、当知心姐姐,请你醒一醒,你的机构顾了一个学管,而且这个人就是你,而且我打赌你的薪资水平也 match。
这些道理你肯定都懂,可是估计你还是要问,具体情况怎么破啊?
1.你的主管说,给学生打回访电话啊。—— 设计一个问卷,里面可以加上几个你教过的单词、设计一个对话场景、或者选一段课文让学生读,然后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
(当然,设计这些formative或者non-formative的问卷,都有讲头,你只能先自己摸索看,或者参加一些培训,不过暑假要来了,等8月下旬吧。)
2.家长给你说,上课笔记能给我们孩子么。—— 教学生如何记笔记,怎么分栏之类的,然后下课之前收笔记上来。并且告诉家长,你做了以上的事情,要求家长在家里监督孩子,这是他们的义务。没有这个时间就别生孩子。
3.销售过来跟你说,有几个电话邀约,帮我打几个电话吧。 —— 你可以跟她说,我手头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但是如果你考虑给我1%的成交额,我可以考虑。
说到这里,主管们估计吓坏了,还让不让人活了,别急,主管攻略来了。
1.老师说:塔主说了,老师要有风骨,不打回访电话。你可以说,不是让你跟人家瞎聊的,我给你设计了问卷,你把这些数据添上,然后打电话收集就好,之后你可以看看自己课堂上面有哪些知识点吸收的好。(对于“牛逼”老师,你最好自己先把问卷设计好,而且整个部门还能统一,why not呢~)
2.老师说:我就讲课,讲完就走,学生服务为什么要做?又不给我额外的钱。你可以拿着我前面列的list,一条一条跟她过:你知识牢固么?你上课有趣么?你有学生学习效果数据么?你都没有?你配得上这个胸牌么?换成学管的!
我估计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而且现在有五官移位的倾向,不管是叫好的,还是要骂人的,都先等一等,让我把最后一部分说完。
职业尊重是双向过程。
一方面,你要做得到自我修养高、上课切题且招数新颖、课后有测评有数据有积累…… 这个时候,请你抬起头挺起胸膝盖不要弯,好好的为老师这个族群保持风骨,业界有良心,也要有底线。
另一方面,如果你自己知道做不到,你的主管让你拿着老师的工作证,干着学管的活,而且你的确是个学管。别气馁,默默的努力,知识过硬起来,学习多一些的教学小技巧,仔细认真的利用和学生打交道的机会,设计无形胜有形的测评,积累积累再积累。
说白了,要么你用专业来折服别人,让别人得到高质量的教学产品,也对自己问心无愧。要么,你就彻底做一个服务者,只是为了让别人开心和舒服而已,仅此而已,别人不会讨厌你,但也不会重视你。
尊重是需要自己挣来的,stand firm, stand tall。
(本文转载自巴别塔,跨越语言界限,加快二次发生,微信公众号TheBabelTower。)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