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同日与夜的边缘竞速,横穿古老的欧亚大陆腹地,在伊斯坦布尔中转,最终降落在地中海东岸平原,我们来拜访以色列——这个犹太之国。
在整个商务考察行程中,我们主要停留在特拉维夫-雅法。此间拜访了不少Edtech企业,让我们有机会与异国同行进行深入的相互了解与联系。同时,踏上这个久已听闻的犹太之国,也给我方方面面的感触与体会,特以此文记。
信仰的坚守 & 文化的包容
特拉维夫-雅法是一座沿海之城,也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所有的大使馆和大多数的高科技企业都集中在此处,然而这里却并非以色列官方认定的首都。官方首都在东边那个鼎鼎大名的三大宗教圣城——耶路撒冷,却有很多国家并不承认这个首都。以色列是四处漂泊流浪的犹太人在二战后回归故乡建立的国家,然而就是这么一片小小的地方,却挤了三大宗教在这里认根儿,追根溯源这一类历史文化型的冲突很难调和,便造成现今这个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局面。
在这个复杂局面背后,我佩服的是犹太人在坚守信仰的同时,也给出了文化包容的空间。为什么这么说——耶路撒冷整个城市是由以色列政府管理,但是在哭墙内却是穆斯林主导。耶路撒冷是一座承载了太多厚重分量的古城,一举一动都会牵引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此处,但是我相信,如果犹太人想把哭墙内的第二圣殿收复,并非不可能,而我们看到的却只是犹太教徒们在城外哭墙下虔诚祈祷。
这两大矛盾重重甚至牵扯到国界的宗教,在一座城的一堵墙面前却又心平气和地共存。很是神奇。
一个朴素的发达国家
这个有着多元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国家,早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不到3万平方公里的实际管辖面积和刚过800万的人口,GDP却达到3万亿美元,人均GDP近4万美元。在特拉维夫,没有洛杉矶那样的摩天大楼霓虹闪烁,也没有巴黎那样的金碧辉煌奢侈华贵,更别提一片庄严肃穆的山城耶路撒冷。这里的楼宇和街道大都显得低调普通,甚至在老城区都有一些破旧;这里的衣着大多宽松随意,T恤牛仔,轻布薄纱;这里的人们吃饭都不浪费,语调不高却很坚定,眼神里有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踏实。
Gal告诉我,节约已经深入以色列人的骨髓。大家的印象中,以色列一直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当年的以色列确实淡水资源匮乏,通过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和雨水收集技术开源,同时研究滴灌等技术节流,在多年后的今天,以色列的淡水不但完全满足了自身需要,甚至还向邻居约旦供应淡水,然而以色列人们的节水习惯却一直保持,直到现在洗澡,还会在上沐浴露的时候把水龙头关掉。
朴素不代表土,却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土豪。
创新=智慧+被逼
犹太人以智慧著称,文化艺术科学的每一座巅峰都有一个个犹太巨匠站在那里呵呵地笑。以色列这个犹太之国更是以发达的科技与创新实力为人称道,多项技术都处于世界顶尖。聪慧的头脑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这些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的激发因素——严苛的生存环境,俗话说,被逼的。这个说法看上去有些被动,但是绝对不可忽略。
以色列周围是一圈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国家,每一个心里都压着一团怒火恨不得过来灭了这个邻居,更别提在物资进出口方面的封锁打压。而以色列又偏偏地域狭窄,资源并不富足,要不是冲着耶路撒冷,估计打死也没必要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国。俗话说穷则思变,更何况是聪明的犹太民族,于是各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成为中东这些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石油土豪们眼前的“奇葩”。
一个人成功,必须要深深感谢那些阻挠你的人,一个国家也一样。
创业就是职业
可能从今年开始,中国会抢了美国和以色列的风头,成为全球知名的“创业国度”。然而,经过一圈亲眼所见,加上跟以色列朋友深聊下来,才发现以色列的创业跟我们完全是两码事,从根儿上就不一样。对于各行业的start up来说,以色列国内市场小到可以忽略,以色列的创业企业从成立那天起,可能就已经定位在卖给美国大公司们(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面向中国)。
“以色列国内市场小的话,可以寻求在美国上市啊,难道以色列的企业家们不想做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吗?”当我向Gal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有的创业者们希望把自己的公司做长久,以色列的很多创业者们迷恋的是从零到一闯出一条路的那个阶段,一到一百他不感兴趣,也不一定擅长,他宁愿把公司卖掉之后趁自己年轻再去尝试另外一个新方向”。无需讨论,心领神会,由衷佩服。
基业长青并不是唯一的成功衡量标准,不同背景下自有不同的生存之道被孕育出来,非好与坏一言可以蔽之。
这就是我眼中的以色列。我不会忘记,在加利利山脉、撒玛利亚山脉与地中海之间,这个与新中国几乎同岁的国家坐落在那里;更难忘的是,他以一种令人尊敬的姿态背靠着自己信仰的高山,更以他们的智慧与务实,为自己打开了一片创新的海洋。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晓闻乐见” 。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