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
这是一篇旧文。因为一个读书交流中,大家重新讨论到教师专业化对于教育的意义。所以重新翻出了这篇旧文,发出来。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教师现状改善不多。
我们后面可能专门讨论教师群体和教师专业化的话题,包括其职业和专业素养发展、内在动机和外在环境等等。这里仅当作一篇材料。
题目有点大,我们可能就从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揭开一角。
我首先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成长,那么很自然,老师就是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普遍来看如果没有老师的好的驱动和领航,学生的个人成绩和成长是很有问题的。在我们工作沟通中,清华教育研究院一个老师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案例。她在三个乡镇中学跟进翻转课堂的效果,时间长度3个学期以上。在开始因为新鲜性,因为新教育内容的介入,学生们的成绩和热情都有提高。但随着时间和项目的深入,学生在新的教育内容下会产生很多疑问或求知问题,可这个时候乡镇中学的老师,在学科素养上并不能很好的引领孩子,而成绩和热情都在后面慢慢下降。所以教研院这个老师认为,基础教育从根本上讲依赖老师群体的整体提升。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培训提升老师?很自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有多少老师愿意学习新技术、并使用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来推动学生的成长?(无论是线上的公开课资源、教学资源或者题库资源等等)。而从我们的实践来看,教师培训并不能很准的打中老师的痛点。而国内,就商业公司而言有部分做教师培训的(收费不菲),但就这一块创业的还是比较少。[新补充:其实是有的,但和其它热门方向比相对较少]
除了政府政策因素、培训体系和内容因素之外,还有什么最关键的因素?出于人的本性的,如果让老师的工作量变小(如方便布置作业,不用改作业),或者有些物质的激励,在不出事的情况下,老师对这一类项目还是很愿意尝试的;但对于诸如教师培训,如何改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来系统学习和提升——老师们为什么投入度不大呢?
[新补充:这段信息对学校教师的工作现状揭示的太少,老师教育模式的转变困难和对新技术的拥抱热情不足,有非常复杂的场景因素和原因。当然,这一篇主要是对一个点即教师生存状态的揭示,有很多同学对此没有具体的认识]
那应该就是老师的生存状态了。
据我工作所接触,在K12阶段,老师的工作环境是比较差,生存状态是比较差的。一般老师的工资水平比较低,且,职称晋升要熬,三年一小评,五年一中评,才能有晋升的机会——而且,高职称名额数是固定的,所以青年教师的晋升希望更渺茫。更不用说地方上体制内的一些问题了。
作为核心的经济条件,就K12阶段的教师薪酬,我简单做了一个观察。
首先,在微信朋友圈,我做了一个小调查——我身边的朋友们会认可的“小学老师的月工资”是多少?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属于高科技行业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士——属于接近“中产阶级”的同学。
这个结果是:
从平均来看,大家认可的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在[6900元,11400元]之间。有多个同学提到了附加要求,就是老师要真的热爱教育,关心孩子,并追求教学方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能有收礼等行为)。
在有教师背景的人来看这个结果,就只能“呵呵”了。
我从网上也做了一个小的观察,在教师论坛实际收集了大家的反馈,结果如下:
这个表格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各个层级的老师,教龄从刚入行到老教师都有(因为是互联网获取数据,完全没有筛选,就是跟着帖子找到的)。数字是很让人惊心的:
(1) 起点低:推断小学起点往往是1000左右,不会高很多
(2) 涨幅慢:从30年长期涨幅来看,大概平均每年涨幅一两百
(3) 绩效大概占30%,其它福利千差万别,但整体数量很小
(4) 老师群体都看的是拿到手的钱数,换句话,他们对缴纳了什么社会保险及其结构、作用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没有意愿)
(5) 从房价来看消费压力还是很大的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如果我们是一名教师,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在这样的体制规则中,应该会有什么感触呢?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搞好教育呢?
在调查之前,我问了我身边的一个同事——她是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出身,我问她,“问一个很傻的问题,中国基础教育的老师的工资怎么能上万呢?”她低头呵呵耸肩。
我还发了一句感慨。科技行业一个工程师,工作三五年一定是上万的薪水了,他们每天写着代码推动着技术。但是一个工作三五年的基础教育教师,他们每天引领着几十个孩子(深刻影响着他们/她们的生命,老师的陪伴是远高于家长的),可他们的工资只有两三千。
最苦最累最不赚钱的地方,是没有人愿意做的。已经进去的老师没办法改变。繁华灿烂的新教育没人投入改变。
本文转载自爱行知(微信公众号:k12edu-tech),作者李子。
来源:爱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