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靠辩论能否教出更优秀的学生?苏格拉底在用生命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洛克 发布时间:

靠辩论能否教出更优秀的学生?苏格拉底在用生命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洛克 发布时间:

摘要:寻找失落的古希腊教学艺术,顶尖大学中的研讨班都在用这种方式教学。

parthenon-595238_1280.jpg

(图片来源:Pixabay)

在约2500年前的古希腊雅典,有一位相貌丑陋的退役军人,他成天在市场上抓人来辩论,讨论道德问题、政治问题、哲学问题。雅典的一些年轻人很崇拜他,但是当时社会的贵族却不太喜欢他,因为他总爱揭穿贵族们的无知。结果,他因为总爱用一些奇怪的问题来烦雅典公民而被公民大会投票处死(误)。

他就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师祖,黑格尔称之为“世界历史人物”之一的苏格拉底。

如果说,教出优秀的学生,就能证明自己是一名优秀的老师,那么苏格拉底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因为他教出了一位世界级的伟人,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中,我们或许能学到如何教出精英学生。

苏格拉底本人并没有著作传世,但是柏拉图所写的许多对话体著作中,很多都以苏格拉底为主人公。在对话中,苏格拉底通常坦承自己很无知,保持一个较低的姿态,希望从对方那里学到一些新知识。

比如,欧梯佛罗要去法院起诉自己的父亲,因为自己的父亲因为过失而杀掉了他们家的一个帮工。而苏格拉底就拦住他,问他为啥要起诉自己的父亲。欧说,他要维护神圣的法律,虽然别人认为,起诉自己的父亲是一种不虔敬的行为,但欧不这么认为。

苏就说,自己不知道什么是虔诚,也不清楚法律是否真的很神圣。于是苏就请欧讲解一下,什么样的行为是虔敬(正确)的。在古希腊,大多数人都相信人格化的神。所以,欧给虔敬下了一个定义,他说,神喜欢的,就是虔敬的,就是我们应该去做的。反之就是不敬的,就是我们不应该去做的。

而苏格拉底就会说,众神之间彼此也会有分歧,而且,神难道就不会犯错吗?接下来,对方会进一步给出新的定义,而苏格拉底则会继续展现对方思想中内涵的矛盾之处。

到最后,对方往往会承认,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虔敬,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选择。不过,苏格拉底通常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苏格拉底很喜欢通过这种反问的方式,让对方发现,自己其实不知道自己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是发现自己的无知。

根据德尔菲神庙的话,苏格拉底是整个雅典最有智慧的人。而苏格拉底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很震惊。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多少智慧。于是他遍访雅典城邦中那些被认为是有智慧的人,官员、艺术家、手工匠人等等。

最终,他得出结论,自己果然是全雅典最有智慧的人。因为自己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其他人则往往宣称自己知道一些自己其实不知道的知识。这就像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从苏格拉底的教学实践来看,苏格拉底通过这种面对面的对话辩论方式,引导对方去归纳总结,去给概念下定义,而这种定义往往是失败的。接下来苏格拉底再一步步引导对方,承认自身的无知,这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步。

苏格拉底将自己比喻为思想的助产士,他从不代替学生思考,他只是辅助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己推理出新知识,获得新思想。就像没人可以代替女人生孩子一样,没有人可以代替学生学习、思考。

哈佛大学的桑德尔教授因公开课《公正》而在中国成名,他就认为,美国社会需要古希腊的这种辩论技艺。在《公正》课中,他尝试将苏格拉底的辩论式教学方法呈现在成百上千个学生面前。但由于学生太多,不可能和每个人都有一对一的对话互动。桑德尔认为,人们需要学会用这种辩论的方式来思考,来讨论公共问题。

辩论是一种反驳和反驳之反驳的过程,需要双方不停地提出问题。现在的教育方式或许专注于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很少强调“提问的艺术”。

按笔者的说法,这并不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是一个信念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自己并不知道多少知识,我们选择相信其他人脑中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专业分工提升了单一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效率,缺点则是增加了每个人自身的无知。

在现代,我们希望学生去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掌握多种多样的技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需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我们还希望学生能掌握编程技能,能熟练使用Office软件、PS软件。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希望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从而具备更大的力量。

而苏格拉底的方法却恰恰相反,他很少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学生们从苏格拉底那里获得的最大的财富,是对待知识的态度,是一套思维的方法。苏格拉底让人们去反思自己的人生,“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希望学生们去质疑那些独断的教条,去不断地追问。除了“不耻下问”之外,还要勇于质问,善于反问,要深刻意识到自身的无知。我们今天强调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理性分析,就是继承自苏格拉底的思想遗产。

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也不例外。苏格拉底的教学法适合小规模的精英教育,它要求教师本身具备极高的逻辑素养和广博且深厚的知识背景。学生本身也是好学且乐于思辨的人,而且双方都要抛开面子因素,承认自己的无知。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很粗浅,还没有现代的科学体系。没有数学化的物理学,没有化学和生命科学,更没有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或许,苏格拉底的方法更适合学生们掌握概念的定义和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在人文社科的学习中更加适用。在一些需要大量实践练习的学科中,比如计算机编程,这种方式或许就不那么有用。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靠辩论能否教出更优秀的学生?苏格拉底在用生命回答这个问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