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盘点】2016年这几条重磅的教育政策,你都清楚了吗?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盘点】2016年这几条重磅的教育政策,你都清楚了吗?

作者:宁宁 发布时间:

摘要:2016的这些变化也将持续搅动2017的教育市场。

clock-1274699_960_720.jpg

(来源:pixabay)

芥末堆 宁宁 1月25日

2016年全国30个省份均已出台高考改革方案。过去的一年,这些方案持续引发大众的关注。这的确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 

同样重要的还有,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总框架发布,这是继素质教育提出十余年之后基础教育领域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又一次大讨论,它拉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引发一连串的震动和变局。与此相辅的是,教育部首次推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意见,以丰富学生素质类的实践课程。新出台的家庭教育规划将家庭教育提到重要的位置。

在民办教育领域,历时一年半上会三次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获得通过,民办教育迎来历史性发展节点。

无论是学校校长,还是民办学校举办者,培训机构及资本市场,都或大或小受到这些政策法规的影响,且将持续波及到未来一年。

30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目的是打破长期以来被诟病的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意见》提出,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外语每年两考,选最高分计入总成绩。

方案的导向很明显,给予学生课程选择的空间和自由,鼓励学生遵从兴趣及未来职业规划选择科目。另外录取机制上,除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外,综合素质评价也是重要参考。这一年,浙江、上海被作为试点地区,开始实行新高考改革方案。 

两年后的2016年,其他省份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至12月底云南省发布时间表,出台方案的有30个省份。各省方案与浙江、上海一样,采用“3+3”模式,英语每年两考,启动时间集中在2017年至2019年。其中北京、湖南、海南、江西、山东、天津等6省份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 

新高考给初高中带来巨大的改变。为适应6选3或7选3的选考模式,高中普遍面临选课走班制的教学改革。可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学生有多达20种的课程组合,这对学校的教务管理带来很大挑战。但芥末堆了解,除了早在2009、2010年就开始实施选课走班的一些名校已经探索出一套成熟的走班制度外,大多数学校仍然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这么多种课程选择,但学校功能教室紧缺,学科老师不够,学生自主能力弱不知道怎么选课等等问题都成为学生自由选课的障碍。真正走起来并不容易。 

不过难题也为一些设计排课系统的教育公司提供了机会。从目前的选课模式上来看,人工排课的可能几乎为零,借助机器算法系统,结合学校师资、教室等资源给出较为合适的匹配方案才是更为现实的选择,这也确实是学校目前的刚需,且随着新高考方案的陆续实施,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新高考的另一个变化是,合并录取批次。已实施地浙江出台的填报志愿方案是按照专业填报,每个学生可选80个专业。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选择难题。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需求未来也会只增不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2016年的9月,基础教育领域的另一场大讨论是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学生的核心素养被提出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基本方面,综合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自我管理等18个基本点。

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围绕核心素养,不少地方组织研讨会,讨论如何在学校落地。一个共识是,学校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载体,课堂教学模式也被提出要更注重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或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下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学校的大小讨论会上,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都是重要议题。基于核心素养,很多学校将课程的融合与统整作为重心。开发丰富校本课程的同时,也压缩重复课程内容,在学生的有限时间里,提供更有价值内涵的课程选择。另外,项目式学习方式也几乎是学校普遍认可并力图推行的方式。翻转课堂在去年一年同样被多次提及,做得好的学校普遍特点是擅于运用信息化技术,为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辅助。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校老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仍然很大程度要依赖信息技术的辅助。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入普及阶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在重构教学上还有可再深入的空间。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随着单类产品进校越来越多,学校既面临选择的麻烦,也在使用后期发现过于混乱,教学数据难以打通,同时也担忧信息安全。对进校的信息化产品方来说,要思考的是如何适应学校的这种变化,提供更能满足学校课程改革需求的体系化产品。

中小学研学旅行意见颁布,鼓励体验式学习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指出,研学旅行重在让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动手动脑,在研学旅行与人相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

《意见》提出,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同时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以基地为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路线。

课程体系上,《意见》指出,学校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研学旅行重在强调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可作为学校课程拓展的一个多元方向。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培养方式。 

不过若要真正在学校很好落地还是要看研学基地的建设情况及学校的安全预案,还有课程设计是否合理。与游学类问题类似,安全问题是绑住学校的最大绳索。这点需要各地教育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对游学类产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信号。从《意见》的指导内容来看,课程体系与安全预防机制是机构的两大核心竞争点。此前中小学也一直有春秋游之类的课外活动,没能形成大规模开展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课程缺乏,游中少学是问题之一,另外就是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如今这份文件从教育部层面鼓励学校开展,学校的动力会更足。

《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法过会 

过去的2016,民办教育从业者可以说五味杂陈。2016年11月7日是一个节点,这一天历时一年半上会三次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以124票获得通过。

新通过的民促法确定了对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办法。民办学校可自由选择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时表示,这一分类办法从法律上破解了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不清、财产归属不明、支持措施难以落实等瓶颈问题。扩展了民办教育发展的空间,明确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形式,也有利于政府加大扶持的力度,来落实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促进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这两类民办学校各安其位、健康发展。

对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来说,新法为其资产证券化扫清了最大的障碍。普遍的市场预期是培训市场将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整合与并购。但对包含义务教育学段的全日制的民办教育集团来说,新法则让其更加纠结。新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禁设营利性民办学校。已上市的含义务教育学段的全日制民办教育集团需要将义务教育剥离,未上市的全日制民办教育集团则面临诸多的不确定。现在这部分举办者多处于观望的阶段,不敢轻易做选择。纠结的原因在于,若转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就将不再有“合理回报”,所有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这不符合举办者投资办学的初衷,但若选择营利性民办学校,转设方案还不明确,土地转让费及相关的税费缴纳将是不小的数目。

一切都在等待地方细则的出台,包括资本方。2016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已经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但内容至今未公布(编辑注:细则已于2017年1月公布)。 

家庭教育五年规划,要求专业化 

2016年,九个国家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家庭教育被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此次发布的家庭教育五年规划提出强化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功能,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城市学校建校率达到90%,农村学校达到80%。

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规划要求发展壮大家庭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在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指导鼓励相关社会组织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不过,针对规划中提出的一些目标,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曾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上提出过质疑,他认为目前国内家庭教育的基础非常薄弱,设立在城市建立学校或者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站点达到90%、农村社区达到80%的目标不太现实。而在50%的城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家庭服务站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也很难做到。专业人力资源的缺乏也无力支撑在90%的城市、80%农村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市场预期,针对家庭教育专职工作者的人才缺乏,这方面的培训需求将更为急迫。业内人士曾分析尽管有关“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很多,但是这些培训既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指导,也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相关培训机构还是要加强在家庭教育学科领域内的专业度及影响力。

国务院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年的年底,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在12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教育部副部长李晓红从《规划》出台的基本背景、编制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措施、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

《规划》就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脱离情况提出三大调整措施:

  • 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要推动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不要全部办成综合性同质化的学校,这个应用型是面向社会需求的、面向各行业的,现在全国有约200所高校在进行这方面的试点。

  • 加强职业教育。中职和高职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我国将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特别是专业教育要与自己学校的特色相结合,这在规划中有相应的表述。

促进教育公平是《规划》提到的十三五重点任务之一。针对教育公平《规划》提出三个关键词: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 保基本主要是保证基本公共服务教育系全覆盖,重点是义务教育。规划一个约束性目标是义务教育巩固率,2015年是93%,2020年要到95%,这一定要靠各种政策来保的。

  • 补齐三个短板。一是补区域不平衡的短板,重点是补中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和边远地区这些短板,一定要缩小中西部边远地区包括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建设一些标准化的学校。二是补齐农村地区的教育短板,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解决乡村教师留不住等问题。三是补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特别是针对高中阶段教育尚未普及,学前教育入学率偏低的问题,采取措施加快发展。

  • 精准扶助困难群体。一是保障贫困的困难群体的孩子们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面向残疾儿童、办好特殊教育。三是要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把这些精准扶贫落实到位。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盘点】2016年这几条重磅的教育政策,你都清楚了吗?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