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2012年4月,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创办了著名“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edX,此后逐年发布MOOC研究报告,围绕课程变化趋势、学员在线学习行为等主题向公众介绍研究发现。
2016年是edX平台运行的第4年,当年12月,两校相关部门按照惯例,联合发布了《哈佛x和MITx:在线课程的4年》研究报告。
4年相当于一名大学生接受完整本科教育的时间,那么MOOC又为我们呈现一份怎样的答卷呢?对此,哈佛和MIT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一读EDU也将为您介绍报告中的6大核心发现。
注:两校研究报告分别用哈佛x(HarvardX)和MITx指代了各自在edX上的在线课程平台,并分析了两校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文将遵循报告原文,将哈佛x和MITx作为两个平台进行介绍,但实际上,两校课程均在edX上开设。
学员数稳步增长,免费认证政策获青睐
自哈佛x和MITx启动以来,4年间共开设290门MOOC课程,累计参与人次达到450万。有240万用户至少参与了其中一个平台的课程,获颁24.5万份认证证书。
此前,两校研究者曾用“注册学员”(registrants)衡量MOOC学习人数,但自2015年起,研究者改用“参与学员”(participants)进行统计。
区别在于:“注册学员”指注册加入课程的学员,他们有可能只是点了几下鼠标,但没有任何后续学习行为,而“参与学员”指与课程材料发生过互动的学员,比如至少登录课程页面一次。
如无特别说明,下文将以“学员”指代报告中的“参与学员”。
图1展示了4年来课程学员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数据不包括注册后从未参加课程学习的389万人。图中横轴为课程开设时间,纵轴上半部分的曲线图表示累计参与人次(蓝)、参与人数(红)、认证数量(绿),下半部分的柱状图为开设课程数量。
研究显示:
■ 在过去4年中,两大平台的课程学员人数和人次均呈现稳定增长。
■ 约1/3(31%)的学员在两大平台上参与了1门以上课程。
■ 在报告发布前的1523天里,平均每天新增1554个用户。
■ 在2016年初大面积取消免费课程认证之前,累计获得认证的人数持续增长。
■ 随课程开设日期的变化,在学期初,学员人数经常会出现一些波动。
学员背景多元化
此次报告还引入“深度参与者”(explorer)概念,指代那些浏览了一半及以上课程内容的学员。其余学员就是普通学员。
总体而言,4年中两校MOOC平台累计吸引了74万名深度参与者和445万名普通学员。
表1展示了两大平台上各类学员的分布。
图2则采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两大平台学员的多元背景和意向。
由此可以发现,一门典型的MOOC课程约有7900名学员,其中1500名深度参与者,500人最终获得课程认证。
在参与者中,33%是女性,73%拥有本科学位,29%来自美国,年龄中位数为29岁。
有的人虽然学习网上慕课,当了回学生,但他们实际上就是教师,或曾经当过教师。
根据两大平台配套问卷调查结果,62.2万问卷填答者中,有32%现在或曾经是一名教师。不过,这些教师大部分还是选择学习与自己教授课程无关的MOOC课程(81%)。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教师的MOOC参与率和获得认证比例均高于非教师群体。
6成付费用户获得课程认证
认证率是评价MOOC课程的重要标准。若简单统计,两大平台的平均认证率为5.5%(24.5万份认证证书/444.9万参与者)。但对MOOC而言,这种计算方法是无效的——因为并非所有的MOOC课程都提供免费认证,也不是所有学员都有获得认证的意向。
因此,研究者将学员分为4类,并分别计算了各类群体获得认证证书的比例中位数。(详见图3)
通过图3可以看出,有意获得认证的参与者、深度参与者和付费者(为身份验证付过费)获得认证的比例,均高于平均水平,且逐类提高。
研究还发现,可以通过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预测一个国家的人均认证获得数。人类发展指数是衡量国家人口预期生命长度、教育和经济收入的综合指标。一般认为,HDI高的国家,在教育市场、基础设施、环境支持等方面的条件,更有助于该国学员获得认证。
但在控制人口数量后,研究发现,不少国家的人均认证获得情况与其HDI并不呈正比例。
例如,依据中国HDI,国内学员在慕课平台上理应获得更多的认证证书,但实际上并未有。而也有卢旺达等国,其国内学员获得认证的数量远高于HDI的预测,据分析,这与edX和facebook在卢旺达合作开展的针对性宣传有关。
计算机课程成为MOOC中心
通过分析74.3万名参与至少1门MOOC课程学员的学习路径,两校研究者用图5揭示了课程和学科领域之间的关系。
图5用颜色区分了两校平台上的4大类课程,其中,红色区域为计算机类课程,蓝色区域为STEM类课程(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橙色区域为人文类课程(包括人文、历史、宗教、设计和教育),绿色区域为社科类课程(包括政治、健康和社会科学)。
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门课程,节点直径越大,表示该课程与其他课程共同关联的参与者越多;节点越靠近中心,表示该课程关联的其他课程越多;两个节点越接近,表示课程之间有越多的学员流动。节点间的箭头代表流动的方向,并根据流动人数赋予了权重。
结果显示,居于图中网络中心的是《计算机科学》(CS)课程,说明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最多。
网络左侧的《电路》(Circuits)课程与众多STEM课程相联,但与人文类课程几乎没有关联。右侧的《正义》(Justice)课程与许多人文类课程相关,但是几乎与STEM课程毫无关联。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发现可为课程网络服务商提供参考,例如,可帮助他们更好设计计算机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或进一步加强不同领域课程之间的关联。
表2展示了课程领域之间和领域内部的参与者流动。
数据显示,计算机类课程输出和输入的学员人数均是最多的,特别是输出人数彰显出其强大的“导流”功能:一门计算机类课程为其他计算机类课程、STEM课程、社科类课程、人文类课程输送的学员数,分别是772人、514人、366人和239人。据预测,今后,计算机类课程仍将扮演MOOC网络中心(hub)的角色。
除促进学员在课程领域之间流动,MOOC也可让学员在不同院校之间自由选择课程。为此,研究人员统计了学员在两大平台上跨校学习的情况。
平均而言,一门哈佛x课程会为其他哈佛x课程输送325名学生,为MITx输送334名学生。同样,MITx的课程也为哈佛x输送参与者,但输送人数只占哈佛x为MITx输送人数的一半。这是由于MITx上的课程同质性更强,而相比之下,哈佛x课程的学科分布更多元。
STEM类在线课程最难拿到认证
表3数据显示,两大平台上不同学科课程的学员各有特点。
研究发现:
● 无论是哪类学员,他们参与最多的还是计算机类课程,其次是社科类课程。
● 计算机类和STEM类课程内女性学员的比例非常低。
● STEM类课程的学员人数远多于人文类课程,但其中深度参与者和认证获得者略少于后者。研究者推断,这可能是由于STEM课程专业性较强而造成的。另据笔者计算,每门课程的获得认证率方面,STEM类课程是最低的,表明学员在STEM类课程上获得认证的难度最高。
● 84%的社科类课程学员拥有本科学位,而社科类课程大多由哈佛和MIT的研究生学院开设,这说明,社科类课程学员的受教育水平与开课机构的教育层次相符。
● 虽然哈佛和MIT均位于美国,但两校MOOC平台上各学科领域课程的学员却大都来自于美国之外。而且,与计算机类和人文类课程相比,STEM类课程里的国际学员人数更多。
在线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学分最初被用来计算学生在课堂内的“座位时间”,现在也用来描述课程和讨论之外的学习时间,例如完成考试、去实验室、做课程准备等,美国大学就已习惯使用“学分”衡量学生的学习投入。
但在传统线下学习中,由于大学课堂较少记录考勤,学生在教室之外投入的学习时间也不可测量,导致很难验证这种衡量方法的效度,不过,在线学习却为测量学员的学习时间提供了新的机会。
MOOC各个元素可直接与线下课程进行对应:预录的课程视频相当于课堂讲授,在线测试相当于阶段性的论文和试题,讨论论坛则相当于课堂讨论。利用学员登录服务器的相关记录,可测量每个人在线学习的投入时间。
图6展示了350万名学员的服务器记录数据,可见学员们浏览课程内容的时间差别很大,从几秒到几天不等。
那么,那些获得认证的学员在线上学习中投入了多少时间呢?数据显示,大多数获得认证的学员投入了不到50个小时,甚至有1%的学员仅投入23分钟。
当然,在线学习时间可能未完全反映线下的学习投入。若课程布置了线下阅读、写作或其他学习任务,学员实际花费的学习时间将大大高于这一统计结果。
总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一般而言,在线课程学习时间要比传统课程线下学习时间要短,其中位数占传统在校课程的比例平均为30%。不过,这也与课程内容有关,像《微积分》、《量子物理》这样的课程,线上学习时间反而比传统线下学习更长。
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估算在线学习与传统线下学习时间的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员能否获得课程认证。该比例为10%的参与者中几乎没有人获得认证;当比例升至10%-20%时,有21%的人获得了认证,比例再升至50%以上后,就有62%-77%的人获得了认证。
也就是说,为在线学习投入时间越多的学员,获得认证的人数比例也越高。
同时,这也与学员学习程度相关:当参与者阅览了80%以上的课程内容时,即使他们在线投入的学习时间只占线下课程的10%-20%,仍有60%的人可以获得认证;若在线学习时间能达到线下课程的50%,便有80%的人可以得到认证。
这些发现足以说明,在线学习行为与线下学习类似的学员(包括付出足够的时间、阅读必要的课程材料等),获得认证的比例也接近线下课程的完成率。
由此可见,无论学习形式是线上还是线下,核心的学习投入对获得学业成就而言最为重要。
本文转载自一读EDU,作者一读EDU编辑部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