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K12最后金矿,这5类STEM教育公司值得关注

作者:东起 发布时间:

K12最后金矿,这5类STEM教育公司值得关注

作者:东起 发布时间:

摘要:2017年截至目前,教育行业110笔融资中,STEM教育公司有10笔,占比9.1%

8.pic.jpg

STEM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关注,政策仍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况来看,2017年有向好趋势,发展可期。投资标的关注5类公司:已搭建好渠道的进校机构,能够输出标准化产品的机构,有完整教研体系和产品线、且在C端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机构,区域性领先机构,以及有核心创新能力的2C机构。

羽泉投资学音悦,胡彦斌开牛班(New Band),娱乐圈的明星们也盯上了教育产业。

音乐、美术等兴趣培训其实在国内由来已久,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发展,正在走向品牌化和规模化,素质教育开始在万亿规模的教育产业中崭露头角。

与兴趣培训不同的是,STEM概念是舶来品,最早诞生于美国,包含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各科相互融合而非独立;随后,人文艺术(Art)加入,演化成STEAM。

2013年前后,STEAM概念开始在国内兴起,之前已有的校内科学技术课、少年宫等机构的科普活动、机器人和拼插玩具等都被纳入其中,素质教育和STEAM经常混为一谈。与STEAM本身概念略有不同的是,国内产品尚不能融合到常规教学中,且“狭义”项目较多。

因此,我们仍把整个赛道称为素质教育。建构、趣味科学实验、机器人等硬件产品以及编程等整体归为一类,用STEM教育/创客教育表示;综合来看,素质教育赛道细分为STEM教育、艺术(兴趣)教育、人文教育和游学教育。本文只讨论STEM教育,其它三项暂不涉及。

新兴赛道未来可期,现阶段五大问题突出

由于STEM教育兴起不久,市场规模尚没有统一的统计方式,而且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赛道弱刚需。在升学导向的教育环境下,STEM课程在校内课时被严重压缩,大多还是以选修课形式出现。而校外辅导也是以应试类科目为主,STEM教育集中在没有升学压力的低龄儿童群体,但目前情况已有好转趋势。

第二,定位“狭义”。随着STEM概念的“走红”,不少机构以并没有创新技术的产品切入市场,造成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小。

第三,教育体系混乱。目前国家并没有统一的STEM教育标准,大多机构教研体系不成熟,产品线不完整,更新较慢,再加上STEM教育涵盖领域较多,造成市场上的教育产品零散混乱。

第四,师资匮乏。开设STEM教育相关专业的师范院校并不多,校内的STEM类课程大多由其它课程老师带上,校外师资通常来自经过短期培训的应届毕业生或兼职老师。

第五,赛道刚起步。STEM教育领域目前还没有“巨头”跑出来,大多数机构营收在百万元级别,一方面是由于需求端认知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公司还在探索期。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

9.pic.jpg

机器人仍是主流,创客教育快速成长

按照STEM的含义,目前国内产品集中在技术(T)和工程(E)类。由于与国内教育方向不一致,单独的逻辑数学类产品(M)和科学类产品(S)尚未出现。

我们根据产品形式,对行业内公司进行分类。当然,各品类之间也有交集,而且很多公司并不单纯提供一类产品。

教育机器人和编程是当前STEM教育市场的主流产品。

教育机器人在国内已有近10年发展,较早入场的比如能力风暴。新生代中,专注于产品的Makeblock在今年年初拿到了过亿元的B轮融资;乐博乐博盛通股份作价4.3亿元收购,2016年营收1.5亿元,截至今年1于月份,在全国已有83家直营店和150家加盟店;今年年初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的火星人俱乐部,定位高端市场,大有逆袭之势。

在编程领域,达内旗下的童程童美,凭借其在成人职教领域的积淀,今年即有可能实现过亿元流水;而编程猫是赛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基于图形化编程工具和自由IP,定位C端市场。

围绕创客概念打造产品的,比如寓乐湾,每年一轮融资,成立3年多的寓乐湾成长稳定,已经搭建起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业务布局,今年有望实现亿元收入。鲨鱼公园以加盟模式拓展线下市场,以1V6小班直播教学拓展线上市场;同时,从C端起步之后,鲨鱼公园也开始布局B端进校业务,未来,也将围绕自身IP,打通教育和文化产业。

由C端切入市场的还有火星人俱乐部,依托自主研发的、与中学物理化学相关的创客课程,以直营店和将来产品输出的模式拓展市场。上海STEAM云中心依托其背后资源优势,主要定位B端市场;而少年创学院则走“小而美”路线。

10.pic.jpg

2C商业模式有更多想象空间

校内和校外是STEM教育的两大客群。

在校内有两种商业模式,一是提供硬件产品,包括相关教室设计建造和教具等;二是教学服务,目前,STEM教育大多是选修课形式,所以通常机构教学服务是在下午3点半后。

在校外则包括培训机构和家庭端。培训机构是指,一些有自己完整教研体系的公司,给机构输出标准化产品,包括教具、课程、师资培训或教学服务等。

触及家庭端的公司主要有几种模式,一是只输出硬件产品,比如Makeblock;二是通过直营和加盟的方式,拓展门店提供相应教学服务,比如目前规模最大的乐博乐博;三是在线教学,通过软件平台、或直播录播课,提供教学服务,比如编程猫以及鲨鱼公园等。

目前,有很多STEM教育公司同时布局校内和校外,也有很多通过校内市场向校外导流用户,比如寓乐湾、少年创学院、编程猫和喵爪等都是这种模式。

校内校外机构效率提升的不同路径

教育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据统计2016年,CR3为3.26%,CR5为4.17%,而这一现象在新兴的STEM教育市场尤其明显。根据之前分析,目前STEM教育领域尚没有龙头公司出现,公司规模均较小,能否实现规模化发展是我们专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校内,2017年1月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布,STEM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文件中,给校内市场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目前在北京,小学的STEM类课程课时有明确规定,并且有相应的政府补贴。从当前趋势来看,其它城市也将逐渐普及。需求端的变化决定了校内市场完全有可能跑出规模化企业。

能否规模化取决于其产品线是否完整,以及开拓渠道的能力。公立校通常是集中招标采购,需要的是完整的产品体系,有完整产品线且课程开发能力强的公司,在校内市场更有优势。

与教育领域其它细分赛道一样,进校渠道通常存在地域性,并没有机构能够覆盖全国。进校主要通过学术会议和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校长本身有自己的圈子,而且他们最关心的是教学效果带来的政绩,所以在目前STEM教育市场环境下,校内是存量市场,先发、已经在当地重点学校布局、建立了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将更有机会。

向校内输出硬件产品的账期较长,客单价高但数量少频次低,而教学服务的客单价则大大低于校外,整体毛利率空间并不高。

成本主要是用于拓展渠道的会议和地推成本,以及教研人工成本。随着规模扩张,教研人工成本不会降低,因此,进校机构未来效率提升主要在于掌控渠道能力增强,渠道成本降低。

校外输出标准的机构利润空间较高。输出教学服务的机构主要在于品牌,而与品牌相关的又是前期商业推广能力和持续的教研能力。效率提升空间就在于能否建立核心“粉丝”用户群,以及这一部分用户群的阶层定位。

另外,STEM教育需要动手操作,而且目标用户年龄较小,需要教室监督,因此,在线对于STEM教育公司的效率提升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作为向线下导流的获客方式。

11.pic.jpg

五类公司值得关注

2016年,在教育行业350笔融资中,STEM教育公司有16笔,占比4.6%。2017年截至目前,教育行业110笔融资中,STEM教育公司有10笔,占比9.1%,仍较小,但已有向好趋势。

STEM教育融资偏早期,除新三板公司外,目前B轮公司只有寓乐湾、Makeblock和贝尔科教三家。

另外,由于受政策影响大,赛道未来天花板尚不明朗,且模式偏传统,目前与K12、语培和职教相比,行业的估值水平偏低。

根据之前STEM教育面临挑战、规模化及效率分析,我们认为可以关注以下几类机构:已搭建好渠道的进校机构,能够输出标准化产品的机构,有完整教研体系和产品线、且在C端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机构,区域性领先机构,以及有核心创新能力的2C机构。

第一,进校机构。现有教育体制决定了国内STEAM教育的发展,首先是要从公立校入手。随着普及学校的增加,公立校市场在未来三年仍会保持40%-50%的增速,而前期布局早、已有渠道的机构会更有优势。

第二,标准化产品输出机构。产品输出将摆脱教育机构扩张时对人的依赖,有自主教研体系和输出能力的机构将有更快发展。

第三,有品牌积累的2C机构。对于2C的教育服务提供机构,目前的障碍还是在于需求端的认可度。公立校的普及将会带动家庭端的增长,已经有品牌效应和产品推新能力的公司更有机会。

第四,区域性领先机构。前文提到在线对于STEM教育影响有限,这就会形成区域性的优秀机构,所以我们对于这一类机构较为看好。

第五,有创新能力的2C产品机构。单纯提供硬件产品的公司利润空间太低,这是由于入门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我们更看好有技术研发能力的机构,可以推出差异化产品,并且也可以与强渠道机构合作,发展可期。

另外,对于产品偏窄的机构,我们并不看好。整个素质教育涵盖领域过多,孩子时间有限,家长更倾向于孩子学习艺术类课程。在STEM领域,目前只有机器人项目,能够吸引小学及以下阶段、出于兴趣的用户。

整体来看,STEM教育目前正处于适合布局的初期阶段,长期看好。

在校内方面,我们预计小学STEM教育会在3-5年内实现普及,而中学受考试制度影响机会不大。

在校外方面,将会比校内有更好的发展。随着需求端用户意识转变,和优秀产品出现,未来市场空间将主要集中在C端。

同时,行业层面将会更为细分,比如师资培训、课程输出和硬件产品研发等细分赛道也会有机会出现。

我们也将继续跟踪赛道内优秀公司,同时对艺术、体育和游学等素质教育领域其它细分赛道,也会推出阶段性总结。

本文转载自36氪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36kr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36kr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K12最后金矿,这5类STEM教育公司值得关注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