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wallhaven
新的一周,Penni为大家整理了新鲜的教育故事和发声。今天的信来自中国一名教育工作者田冬平。
他说:
说起来,这还真不算什么故事。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产品,曾经过了二十年中国学校的生产,于2005年走下生产线,走上市场。我不能代表全部从生产线下来的产品,但应该能代表其中某种型号的产品,并且这种型号的产品占比不会太低。
经过市场检验,这个产品怎么样呢?显然是不太好的。
打个比方,一块布生产出来,做被面不够大,做袋子不够韧,做衣服不够靓,做雨披又漏水......也就是一块布,凑合着能拿来做啥就先做啥吧。
好歹并不真的是块布,所以做这做那的,经历的多了,也知道自我修复:不够韧就叠几层,漏水就滚上防水材料,不够靓就染些颜色...
但终究觉得,到底是没能做向往的那块布...
曾看到一条评论说,大学生毕业后却摆摊卖烤鱿鱼,如此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没出息之类的话。那个评论的人肯定不知道,对于这个大学生来说,“烤鱿鱼”就已经算是很新奇的经历和体验了——毕竟,一直处于生产线上的产品,又能怎么样呢?
有人曾夸我说“田老师的台风很好”“田老师的课讲的很好”。我听了就会说:“是吗?”“真的”“大家喜欢就好”。是的,大家喜欢我就有工作。其实我自己是不喜欢的:我的课是“我”的课,不是学生的课。是他们在跟着我的思路,学书本上或有用或没用的知识。他们正处在“产品”的位置上,并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合用。
我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学些自己想学的东西,我处在从旁协助的位置上。
让孩子们可以有各种体验,生活才能带给他们灵感;
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导,尝试用“Problem-Based Learning”;
让孩子们不再局限于教室、学校的围墙,天地间处处都可以是课堂;
......
以前我们坐在教室里学十几年知识,先做个知识接收器,然后再工作;现在,有的学校已经在打破学科限制、围墙限制,孩子们边学习边学着解决问题,知识学得更灵活了;我想,未来,孩子们可以从身边开始,从问题开始,从体验开始,从自己开始,一开始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必再被迫先做“知识接收器”。需要什么知识,勾勾手,它就自己蹦出来,想想就很酷。孩子们不应再成为知识的负累。
举个例子,国家大剧院,交响演奏的都是成名曲。怎么成名曲之后,就再谱不出成名曲了呢?难道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了?
说白了,我希望未来的教育,是自由的。
看完田老师幽默而真诚的文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对未来教育的希望又是什么?
欢迎来信:lei.peng@jmdedu.com,或打开希望收集入口投递给我们。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